APP下载

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2020-07-21马炜锋黄和明林少香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6期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胆红素

马炜锋 黄和明 林少香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17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以新生儿出生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以黄疸出现早并短期内进行性加重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综合征,其主要表现在患儿出生后24 h即出现明显黄疸且早产儿、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分别为154 μmol/L、103 μmol/L或以上、胆红素浓度每24 h上升超过5 mg/L或每小时胆红素升高超过0.5 mg/L即可确诊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并产生不同临床结局,严重的新生儿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关系密切,由于过多的胆红素沉积在患儿脑部而未得到及时清除,造成胆红素对新生儿脑神经的永久损伤进而造成患儿智力发育受损甚至导致患儿死亡;随着人们对新生儿黄疸诊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及干预方法的不断成熟,因黄疸造成严重并发症的概率逐年减少,成为新生儿黄疸防控领域的可喜成就,但依然有高胆红素血症造成新生儿不可逆损伤的个案报道,国内调查显示[2-6]: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发生率占收治患儿的比率高达4.8%,提示临床医师对新生儿黄疸必须高度重视;为此,本研究以近年来到本院就诊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研究对象,从临床常见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因素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为新生儿黄疸防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87例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分娩的生理性黄疸新生儿100例为对照组。具体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115.)、单胎、胎龄35~40周,平均胎龄(37.5±2.4)周、病历资料齐全且愿意配合医师研究方法并完成各种检查治疗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无出生缺陷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排除标准:出生时伴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各类生理脏器缺失者、双胎、母体原本有妊娠期严重并发症患者、窒息患儿、病历资料不全或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者均排除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外。研究组中,男99例,女88例,男女比1.12∶1;顺产113例,剖宫产74例;正常足月儿129例,早产儿58例。100例对照组胎龄介于36~40周,平均(37.5±2.5)周,男婴53例,女婴47例,男女比1.13∶1,足月新生儿97例,早产儿3例;研究组及对照组孕龄、性别比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本次研究之方法、目的、预期结果及潜在风险均充分告知患儿之监护人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之所有程序经过本院道德伦理委员会讨论认定符合道德伦理标准要求。

1.2 方法:采用回顾归纳分析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87例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分别统计导致新生儿黄疸的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新生儿ABO溶血病、感染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早产新生儿、白蛋白<25 g/L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前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分娩的生理性黄疸新生儿100例为对照组,并将前述对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处理,评价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子。

2 结果

2.1 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单因素。回顾分析发现:G-6-PD缺乏症(30.5vs1)、新生儿ABO溶血病(13.9vs2)、感染性黄疸(26.2vs7)、母乳性黄疸(10.2vs5)、早产新生儿(31.0vs3)、白蛋白<25 g/L(29.4vs6)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关系密切,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见表1。

2.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新生儿黄疸为应变量,前述其他因素作为自变量,符合者记为1,否则记为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G-6-PD缺乏症、感染性黄疸、早产儿、G-6-PD缺乏症、ABO溶血病、母乳性黄疸、患儿白蛋白<25g/L均是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高危因素,结果见表2。

2.3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分析:运用SPSS19.0分析软件采用Pearson分析模式对新生儿黄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OR=4.745,95%CI:1.975~9.016);r=0.751,P<0.05)]、G-6PD缺乏症[(OR=3.792,95%CI:1.806~10.026);r=0.741,P<0.05)]、新生儿低白蛋白血症[(OR=2.705,95%CI:1.617~7.043);r=0.603,P<0.05)]呈显著正相关。

表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病学把出生28 d内发生的新生儿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其原因在于新生儿因肠肝循环尚未健全而导致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综合征。新生儿黄疸依据黄疸出现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水平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的常见生理现象,一般见于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3 d出现,一周左右消退,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可能稍长,病理性黄疸患儿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仅仅黄疸增加迅速或厌食,以每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增加5 mg/dl速度递增,且黄疸消退时间往往超过10 d,早产儿甚至超过1月仍不退;患儿胆红素的增加,不仅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还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等诸多因素有关。居高不降的胆红素对新生儿的损害是公认的观点[4-8],防控高胆红素血症对患儿造成的伤害成为行内学者关注的课题。

过往研究资料显示[9-15]:母体或新生儿基础疾病与新生儿黄疸关系密切。共同的观点认为:早产儿、患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等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郝素[1]芳通过对142例新生儿黄疸病因分析认为:感染因素、围生期因素及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最为重要的3大原因;徐怀彦[2]等通过199例新生儿黄疸母系因素调查发现:新生儿黄疸与ABO溶血、孕期淤阻性黄疸、孕期感染等母系因素关系密切等等,所有有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研究的文献[13-18],讨论范围不尽相同,涉及因素众多,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对新生儿黄疸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及总结,结果显示:新生儿黄疸不仅与母系因素关系密切,同时与新生儿自身基础疾病、是否早产、是否并发感染及是否低白蛋白血症直接关联,与前述研究结论相近。尤其是本文中新生儿低白蛋白血症与新生儿黄疸的讨论,文献少见报道,作者研究认为:新生儿白蛋白降低,大多因其母亲营养结构不良造成,低白蛋白血症,不利于患儿体内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结合型胆红素而不溶于水导致胆红素不能经过肠肝循环进行代谢,导致了胆红素在患儿体内长时间存留而不易排泄,这就是早产儿黄疸不易消退的代谢基础。研究还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G-6PD缺乏症、低白蛋白血症等显著正相关,提示新生儿黄疸与外界因素及自身基础疾病明显相关,补充母体蛋白质预防患儿出现低白蛋白血症从而预防患儿病理性黄疸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想法。

综上所述,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因素众多,南北方研究结论相近但不尽相同[1-20],从母体因素及胎儿自身因素两方面寻找病因,预防ABO溶血等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黄疸防控及对症治疗,方能有效防止因高胆红素血症导致新生儿核黄疸的严重后果。

猜你喜欢

病理性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