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浆复明汤治疗中心性 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2020-07-21王龙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6期
关键词:脉络膜视物黄斑

王龙龙

(亳州市中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病,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qithelium,RPE)层功能受损,进而形成以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局限性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眼底疾病[1]。本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限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病程较长,可复发,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中央暗影或视物变形等;部分久 治不愈及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出现黄斑区遗留渗出、黄斑区网膜萎缩等后遗症,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伤。本病目前尚无特殊药物治疗,研究表明[2],本病若迁延不愈或不经治疗等待其自愈,黄斑区网膜长期处于浆液性脱离状态,视网膜的生理结构很难恢复至正常状态,且病程越长,愈后越差,视功能恢复越不理想,严重者可引起脉络膜出现新生血管,导致视力永久性的损害。本研究运用中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35眼),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经西医诊断符合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门诊患者70例(70眼),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35例(35眼),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对照组35例(35眼),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

1.2 伦理和知情同意:①伦理同意书:本研究经亳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研究目的、方法、方案、内容均符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要求,全体委员一致同意该研究的开展。②知情同意书:术前充分告知该研究的概况、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实验方法、受试者的受益和风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诊断标准:①疾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考《眼科学》[1],患者有自觉视力下降、视野中央暗影感或视物变形等症状,眼底检查可见中心凹反光消失,黄斑区可观察到弧形反光,并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浆液性离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②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眼科学》[3],中医诊断为视瞻有色病,眼珠外观与常人无异,仅有视物昏朦不清,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自觉视野中央有阴影遮挡,或视物变形。

1.4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热首次就诊且为初次发病的患者。③年龄在18~50岁。

1.5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虹膜炎、青光眼、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者。②有眼外伤或眼科手术史者。③曾患本病,痊愈后又复发者。④不尊医嘱治疗以及正在使用其他方案治疗本病者。⑤妊娠期妇女或处于哺乳期的女性患者。

1.6 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中药中浆复明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方药由柴胡6 g、白芍15 g、枳实9 g、生甘草6 g、法半夏6 g、陈皮12 g、茯苓15 g、白术9 g、桂枝9 g、黄芪15 g、车前子9 g、葶苈子9 g、香附12 g组成;舌苔厚腻、纳差者加苍术12 g、厚朴12 g,体胖眩晕者加石菖蒲12 g,舌红苔稍黄、夜寐欠佳者去桂枝加丹皮12 g、栀子12 g、当归12 g、酸枣仁15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各服用1次。服药期间禁止抽烟、饮酒及熬夜等不良嗜好及习惯,保持心情舒畅。

对照组予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2片/次,每日3次,并嘱患者治疗期间保持心情舒畅,禁止抽烟、饮酒及熬夜等不良嗜好及习惯。

1.7 观察方法:单眼发病者观察患眼,双眼发病者仅观察右眼。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每周复查1次,共观察4周;每次复查时检查两组患者视力、眼底照相及O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黄斑区视网膜浆液性脱离恢复情况。

1.8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疗效标准。①治愈:视力明显提高,症状明显改善,视野中央暗影或视物变形消失;OCT检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完全消退;②好转:视力有所提高,症状较前有所改善,视野中央暗影感或视物变形感症状减轻;OCT检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面积减小;③无效:视力无明显提高,症状无明显改善,视野中心暗影感及视物变形感无明显变化,OCT检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面积未减小或增大。

2 结果

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有效情况比较

选取部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底检查图像对比展示如下。患者男性,34岁,工人,治疗前后对比如下(图1)。患者女性,37岁,职工,治疗前后对比如下(图2)。

图1 患者王继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眼底检查对比图

图2 患者白东勤治疗前及痊愈后眼底检查对比图

3 讨论

本病是引起中青年人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病因不明,有一定的自愈倾向,较易复发。中医认为,情志因素刺激可致肝气不舒而发生眼病,保持情志舒畅是防止眼病发生的重要措施[3];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青、中年人工作繁忙,压力较大,精神紧张,有研究表明[5-6],精神因素是本病患病和复发的重要诱因;此外,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吸烟饮酒等因素亦可诱发本病[6-7]。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为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引起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浆液性脱离,进而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屏障功能损坏,致使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出现渗漏和后极部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其浆液呈透明或混浊状,部分中浆病患者可出现视网膜下细小的沉积物;一般初次发病者其预后较好,若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则可引起一定程度的永久性视力下降或视觉出现异常。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方法有渗漏点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及光动力疗法等[6-8]。现代医学虽然对本病的治疗手段颇多,但是存在视网膜损伤、费用昂贵及治疗疗程较长等弊端。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无创伤、低费用、疗效好的优势,相对于西药治疗及现代医学疗法治疗本病,患者更易于接受中医药的治疗。

本病属中医“内障眼病”范畴,外眼无异常,唯视物不清,中心有灰暗阴影,故名曰视瞻有色。徐峰等[9]以五轮学说为依据,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多为肝、肾、脾不足;高路[10]等认为本病归属于“瞳神之疾”,病在肝、肾;徐蕴[11]及许慧蕾等[12]均认为水湿上泛、气血瘀滞为本病的基本病机;陈丹[13]、孙晓艳[14]及张敏等[15]均认为本病均当责之脾脏,其基本病机为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我们认为,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上犯目窍,导致本病发生,因此本研究从肝脾二脏论治,以疏肝健脾,利水渗湿之法辨证论治。中浆复明汤中柴胡、白芍、枳实、生甘草为疏肝理脾之基础方药,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配伍香附增强本方疏肝解郁之功效;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桂枝温扶脾阳以助运水,黄芪补脾益气、利水消肿;车前子、葶苈子利水渗湿,导湿邪从小便而出,增强本方利水渗湿之功效;全方共奏疏肝健脾,利水渗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16]对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加病变有改善作用,对神经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白芍[17]有抗炎、抗自由基、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作用;桂枝[18]有促进血液循环、影响炎性介质生成及抗氧化等作用。

近年来不断有医家探讨治疗本病有效的方药,虽有一定疗效,但服药周期较长,且尚无特效方法。本研究运用中浆复明汤治疗本病35例,痊愈2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有效率94.29%;对照组治疗中浆患者35例,痊愈2例,好转9例,无效24例,有效率31.4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以上数据显示,中药治疗对缩短本病病程,恢复患者视力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脉络膜视物黄斑
近视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常用电脑,眼镜度数不宜过高
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裂孔在黄斑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