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20-07-14何锐章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何锐章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目标,而课外阅读则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路径。对此需要教师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对课外阅读进行新的审视和思考,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创设阅读环境等,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课外阅读的价值和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实现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外阅读的辩证关系

语文核心素养是基础语文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与课外阅读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外阅读的新目标,换言之,就是要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四大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课外阅读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路径。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学习习惯、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等,都会得到培养和完善,这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课外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两者相得益彰,并行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年级小学生来说,经过了一、二年级的学习后,学生普遍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正是阅读兴趣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说一二年级的阅读学习是热身,那么中年级则是真正站到了起跑线上,把握好这个关键节点,对于后续语文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乃至学生终身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核心素养的前提

兴趣是一个人对一项活动或事物长久的热情和关注,其对于中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一方面,中年级小学生经过了低年级学习后,身心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并开始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当下的各类电子产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占领了阅读的“阵地”,急需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夺回阵地。所以要多种方式并用,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首先,教师要对各类阅读资源进行科学的梳理和选择。对学生阅读兴趣了解最及时、最全面的莫过于教师,所以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最合适书籍。同时,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在书籍类型上也要做到多元化。如童话类、科普类、文学类等,保证学生随时随地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充足的阅读时间。没有阅读时间,阅读活动也就无从谈起。对此在校内,除了阅读课之外,教师还要灵活选用一些碎片化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篇幅短小的文章,达到积少成多的目的。而在校外,教师也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每天设置固定阅读时间,保证学生的阅读量;最后,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示范。要想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在经过大量阅读后,一方面将阅读感受与学生分享,并对学生的阅读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一方面则可以多进行范读,以抑扬顿挫、情感丰富的语言带给学生“声”临其境的美感体验,学生受到触动后,也自然会主动效仿和借鉴。

(二)掌握阅读方法——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

“阅读有法,贵在得法”。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对阅读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不善于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掌握阅读方法,从而认为阅读是一件苦差事。所以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阅读,怎样去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并非是单纯靠眼睛,而是一个边读边思考的过程,或者是在脑海中浮现出对应的画面,或者体会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或者学习某一处的写作手法或修辞方式,而不是走马观花和囫囵吞枣。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读思结合,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而是让每一次阅读都有相应的收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其次,要教会学生边阅读边写作的方法。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但是从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看,迅速实现阅读到写作的转变是不现实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引导。如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添加自己的批注,读到一些有感触的地方写心得感悟等,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最后,要教会学生多种类型的阅读方法。考虑到学生阅读时间有限,且阅读资源众多,所以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如快速浏览法、主旨提问法等,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灵活选用,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

(三)创设阅读环境——培养核心素养的保障

在什么条件下阅读,以怎样的方式阅读,是影响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对身边的各种资源加以充分地运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良好、丰富而舒适的阅读环境。当下,无论是校内还是家庭,阅读的资源、条件和环境都已经较为完备,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从网络化和生活化两个角度寻求突破。首先是网络化。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设备的普及,对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中年级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一味地禁止,倒不如变堵为疏,引导学生通过互利网进行阅读,达到增加阅读量、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中的经典故事和情节,先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然后通过班级微信群、公众号等进行相关内容的推送,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查阅,并可以通过新媒体等发布阅读感想。与传统的书目推荐不同,这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探索方式,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其次是生活化。课外阅读并非只有对着书本或屏幕阅读这种单一方式,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上学放学路上,外出游玩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词语就先抄下来,回到家或学校后查字典、问老师和家长等,学生掌握的字词量增加了,阅读的困难就少了,阅读兴趣和质量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四)开展多样活动——培养核心素养的辅助

课外阅读如果仅仅是读书和思考,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反之,如果积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各项活动,将会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应多开展一些阅读主题活动,如课外阅读大赛、阅读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等,鼓励全体学生参加,并设置评比和奖励环节,表现优异的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会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营造出带有竞争色彩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和学习的平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且合作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和构建。比如在“推荐一篇美文”活动中,学生就可以分工合作,有着负责收集素材,有的朗读,有的分析主旨,而其他学生也可以对此各抒己见。这种自主探索的方式将之前单纯的阅读扩展为了读、说、议,不仅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多方面的改变和丰富,为他们终身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培养。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外阅读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外的阅读,提升学生多项语文素质和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既是新目标,也是新指導,可以保证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理应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充分重视。通过教学理念的革新和教学环节的优化,全面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实现课外阅读和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互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烈武.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Jl.课程教育研究,2019(13).

[2]王芳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1).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