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设计的艺术设计实践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0-07-13孔冉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服务设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孔冉

摘 要: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服务设计是一门注重科学、重视用户诉求、系统全面地梳理多方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发展的创新设计模式。高校作为文化创意设计类人才输出的重要阵地,有必要关注这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变革与人才需求变化,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研究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如何将服务设计进行推进和应用,是适应时代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必要环节。

关键词:服务设计;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注:本文系2017年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当代工匠精神与设计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GY2017092)研究成果。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及商业模式形成,各行业领域迅速推行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建设。这些基于时代发展背景的社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更新的要求。针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高校越来越注重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并由此逐渐形成社会、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教育关系的系统协调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服务设计概述

(一)概念

服务设计不是字面意思上的艺术设计或者单纯的服务概念,其本质是针对具体事物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用于解决问题的工具。与传统设计所不同,服务设计的焦点不具体化,不是我们日常认知领域的某一项针对具体事物开展的传统模式的设计实践,它强调解决方案的价值,重点处理在行为事件过程中的服务“盲点”,经服务设计介入后,强调行为事件中“以人为本”的良好体验。作为一门新兴领域的学科,服务设计在我国也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其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不断探索验证。

(二)发展及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服务设计研究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但部分设计高校、设计组织依托多种的国际性合作形式和互联网的带动,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服务设计相关教学研究和实践,加入到国际性服务设计组织中。在应用与实践方面,服务设计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各行各业,以更主动、全面的方式融入行业与社会发展中,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向服务型经济建设转型。教育是国之根本,中国的设计教育必须正视服务设计兴起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一社会发展现状,面对服务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政、产、学、研等不同角度迎接社会变化带来的挑战。

二、服务设计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影响

2017年1月,为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其中包括5大领域8个产业近4000项细分产品和服务。其中,第八条“数字创意产业”明确了数字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的具体内容,目录范围与设计及设计教学密切相关,将直接影响未来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教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研究不同,它是一门实用艺术,其专业本质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明显,艺术设计专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迎合程度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设计专业人员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单纯地从设计对象的单一功能、形式开展工作,而是从关注设计对象本身逐渐向关注使用者的体验、诉求转变,缩短设计服务时效,消除设计中的服务“盲点”,增加用户良好的体验成为当下社会艺术设计工作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这些体现在设计流程中的发展变化,势必带来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类型的升级及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必须体现在高校的教育体系当中。学校的培养体系及教师的课程设计要对社会需求保持高度敏感度,完善可持续性培养创新教育机制,善用更新的设计工具与传播媒介,与时俱进,培养从知识结构到技能技巧更为全面的设计素养与能力,对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机制、课程设置等多环节、多方面改革创新,加强复合型人才、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使设计过程可视化、落地并及时形成设计反馈等成为现代设计的时代要求。

三、基于服务设计的实践型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步骤

(一)打造服务设计课程,优化课程体系

因为服务设计是立足于现实产业发展的多学科跨领域研究,所以在课程开发方面,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设置能够满足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课程,通过多学科、跨领域的课程体系建构,设置融合型课程,提升学生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工艺外观设计水平、产品研发水平以及文化产品销售水平,依托社会相关科研机构,形成学校与社会的深度合作机制,创新文化教育培养模式,为服务设计人员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服务设计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刚刚提出时,较长一段时间内,服务的规划与设计活动一直被认为是市场营销、管理学的组成部分,但是设计的作用不仅在于提高销售,其主要任务也不仅是解决设计对象形式与功能的问题,设计的整个过程所涉及的主体与客体是一个复杂和庞大的系统问题,当然,一切的设计工作都要落地于对人的服务层面。设计类专业学生走向社会后,在设计层面不仅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展现形式,还要在可持续的价值体系中考虑更多无形的变量因素和新价值的创造,那么服务设计课程介入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基于服务设计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各个相关学科领域理论及技术和设计语言的研发学习,让学生娴熟地表达符合产品本质、市场发展及用户需求的创意构想,打造创新实践性服务课程,优化整个设计课程体系,使之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加强项目实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加大實践课程在课程体系当中的比重,在实践方面,与文化艺术等相关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在校内开设实地教学工厂、实验研发中心、产业联盟、成果转化和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等,实现专业、行业、社会的融合,这些培养机构以工厂或企业分部的形式设立在校内,方便企业和学校及时有效落实协同育人机制,并为学生实习、企业的人才招纳提供更多的机会。实践教学内容即以实地的项目实训为导向,带领学生完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设计项目,保证学生在校内均可以承担和参与实训项目,巩固课程学习成果的同时建立健全服务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习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整个实践教学的设计中介入服务设计理念,用户即学生,通过精准的设计流程和体验式学习积累经验,通过项目实训提升人才培养的创新驱动能力,同时推动区域内相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三)强化专业性引导,设置服务设计专业集群

未来,社会服务体系不断进步发展,服务人才培养机构势必会越来越多,单纯依靠在艺术设计专业内开设服务设计类相关课程,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服务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一方面,高校要在培养服务相关人才的机制上,随社会发展要求随时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角度,加强跨学科多领域的人才培养,以艺术学科为中心,设置相应的专业集群,依托学校学科建设发展平台,打破专业壁垒,融汇贯通各学科专业,优势互补,提升服务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需要大力加强教学各方面的统筹协调作用,在以上课程设置及实训介入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一定阶段的发展,可以在校内构建相关产业共赢共享的创意产业组织、服务设计机构,强化高校人才高地、服务高地的作用,以高校专业的服务设计标准为社会各行各业的设计问题提供相应决策。

四、结语

设计教育是根植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因此应密切关注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在未来服务经济繁荣发展时代,应将创新实践作为推动中国设计产业发展的动力,为服务设计搭建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平台,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利用服务设计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相关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打造面向服务经济的服务设计课程、整合教学资源设置服务设计专业集群、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加强项目实训,将设计打造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工具。

参考文献:

[1]于洁.服务设计视域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10):118-120.

[2]熊丹.服务设计思维下的设计教育思考[J].艺术教育,2019(4):160-161.

[3]苏芸,潘荣焕.服务设计思维下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J].设计,2017(22):116-117.

[4]周砚钢.工业4.0背景下基于服务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19(11):164-166.

[5]张诺,刘红秀,施震,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服务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文化教育,2018(12):116-119.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服务设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基于老龄人群需求的区域性公共自助医疗一体机研究分析
基于汽车用户行为研究的矫正司机开车姿势穿戴设备设计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基于O2O模式的餐饮POS机设计策略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