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共同体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构建与应用

2020-07-09何刚强

天津教育·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初中数学应用

何刚强

【摘  要】学习共同体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共同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策略,探讨组织和引导共同体高效学习的建议,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關键词】学习共同体;初中数学;应用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高度互促的学习群体,该群体包含了有合作关系的学生以及教师,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促作用。而要想有效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必须理清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而保证共同体结构合理和外部干预过程有效。但目前许多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认识相对片面,所构建的学习共同体成员结构不合理,不利于群体共同发展和进步;并且不注重发展和强化共同体内部关系,不利于共同体特有价值的实现。对此,本文将着重讨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策略,并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具体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学习活动组织的方法,希望能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有效参考。

一、统一目标,构建多层次目标融合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首先是一个有共同愿景的学习集体,需要通过组内异质结构来保证成员间的和谐关系,要做到既能让优秀学生的长处得以发挥,为学生提供输出型训练的机会;也要让学生在共同体当中减轻心理压力,即不会形成过大压力,还能感觉到学习更为轻松。换言之,学习共同体应当是一种互助和谐的共生群体,但许多教师往往只强调共同体成员间的单向互动,即优等生对学困生的帮助,导致优等生提升不足,学困生压力大并容易出现依赖心理,并不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对此,建议教师在学生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注重成员特点,提供能够有效促进其成长的团体结构与学习目标:

首先,要建立互助帮扶关系,保证最基本的互助体系。一般学习共同体的小组成员在4~6人(建议为偶数人),通过建立成对帮扶小组来发展互助型知识网络。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避免固化合作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不要向优秀学生明确其必须帮助学困生,也不要向学困生明确其需要接受帮助),只是在以学生能力和成绩为基础的结对关系中保证学生能力的平衡与互补,为今后学生之间的互相促进提供必要的能力差异条件。

其次,要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能力的条件,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普通的小组学习中总会有学困生处于“无法更早地提出解决方法”“没有机会提出有价值的想法”等状态。而学习共同体则需要消除这种状态,通过设置差异化问题让每一位共同体成员能够发挥自身能力完成各自目标,满足个体成就感需求,从而使学生认同自身价值,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合作学习态度。比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问题,并分别提出以标准解法和模糊推算方法计算,其中模糊推算可以摆脱标准算法,使学困生也有机会提出解法,提升其参与意识。

最后,要提供能够让学困生感受到自身特色能力的条件,强化学习共同体的互促关系。几乎所有的数学学困生都不存在智力问题,其学习障碍主要是受多元智能结构特点所限制(如在数学学科要求较高的逻辑思维方面能力略有不足),但这类学生独特的思维模式往往也是数学学科优等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会应用到的,因此学困生大胆思考也能够帮助优等生提升发散思维能力。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引导方案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特点,如分别通过“与一元一次等式作对比”“将不等式与代数式组合”“基于基本性质的文本描述来逐步理解”等方式进行训练,使共同体成员提出多种理解、记忆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共同体中获得成长。

二、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并推动共同体学习状态发展

学习共同体的结构只是基本前提,有效的共同学习仍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这需要通过良好的组内氛围来推动,从而实现互助学习、共同发展的良性学习状态。具体需要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学习共同体内部学习氛围:

首先,要引导学习共同体进入合作情境,进入为解决同一个核心问题而努力的合作状态。需要设计一个有一定难度或相对复杂的问题,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通过个人难以快速准确地解决,让学生意识到需要进一步分工来高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垂线性质教学导入阶段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复习和预习,用不同于教材概念文本的方式描述垂线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例图,并各自回顾、共同整理现实生活中的垂线,使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并以各自的理解描述垂线性质。由于设定了“以不同于教材概念文本”的方式进行描述,所有学生都能够真正自主地思考,并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其次,构建均衡的共同体学习合作关系,促进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有效互助。引导学生互助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展示、敢于质疑和认真倾听,具体教学中可以鼓励学困生先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思路,在思维层面上对知识进行实践;由优等生对其想法或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知识输出的方式进行认知再验;同时要求所有学生仔细聆听其他学生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辨析,进一步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并拓展认知。例如,由学习共同体小组成员以自己的理解描述和展示垂线出现的环境(相对于另一条直线而言)与特点,使优等生和学困生分别以输出和输入方式巩固知识,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以不同视角重新理解垂线的性质特点,以此补充和完善自己对垂线性质的认识;优等生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中通过整理概念重点、规划讲解逻辑,有可能发现自己记忆中的微小错误;而学困生在(基于错误理解)质疑优等生解答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准确定位自己错误的关键点。

最后,组织交流式的应用能力转化训练,以脱离书面的方式进行快速练习,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发展。例如,设计多种图形描述,由学习共同体小组探索和识别其中存在的垂直关系和垂线,使优等生学习学困生的个性化思维模式,使学困生消除认知误区并巩固知识,学生在综合探讨中则可能发现课本以外的知识记忆与应用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将“应用知识”作为核心目标,即让学生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从应用的角度思考垂线性质(数学知识)的各类应用方式,不必过度强调解决的结果,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共同体学习中认知与思维共同发展的基本定位。

三、凸显价值,强化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与长效价值

学习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并不在于有限合作中的学习互助,也不在于通过互助解决具体问题的结果,而在于关系稳固后在长期愿景的支持下学生形成的自觉互促习惯,以及在长期互助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合作学习、合作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一旦养成这类合作习惯和方法,未来的数学学习效率合作默契会有显著提升,也会进一步提升共同体成员间的互相信任。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后向学生小组安排“自由思考和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组差异”的开放式任务,通过这种非硬性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更自觉地去思考和探索,再加以引导和激励就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共同体学习的认同(如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有轻松、高效等特点)。当学生共同体的互助学习成为惯性,学生互助习惯就能够超过“课堂”的形式藩篱,使学习共同体内结对成员可以随时随地地对数学知识和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分享、反思等,从而提升共同体的凝聚力,实现更理想的互助发展效果。此外,教师也应当始终扮演好自身在学习共同体中的角色。教师要调整角色定位,引导学生主动占据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有效地进入共同体合作学习的状态;同时教师也需要深入参与到共同体学习中,促使共同体成员发挥个人价值、发现个人能力,强化学习共同体的内部关系,使学习共同体小组具备更高效学习的能力,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更显著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严运锦.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学习型组织概念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8).

[2]张冬梅.深度学习视角下合作学习教学效果的优化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18).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初中数学应用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