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阅读,提升能力

2020-07-01施鸿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阅读能力道德与法治

施鸿

【内容摘要】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构成和基础,学生阅读能力薄弱往往会影响到整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如何在教学中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科教学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展开阐述。

【关键词】学科教学 道德与法治 阅读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之后,伴随新教材的使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而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基础性的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提高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中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增加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更能为教学实效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培养。从课内教材阅读的读透理解,延伸至时事资料的读通评析,再到落脚于试题的读懂答题,本文尝试循着这一思路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

一、教材阅读

道德与法治教材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特征。教材内容通常呈现出由浅入深的结构形式,继而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然而当下的初中生对于教材阅读效果差强人意,不理解,读不透,也缺乏阅读兴趣。要让学生认知到自己所读的内容,以及有效汲取到其中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细致的观察、总结能力,将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里的核心知识点和内涵要素进行“抽丝剥茧”。从而在备课的过程中形成结构清晰、逻辑明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的备课教案,助初中生有效理解教材阅读。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时,可以从“认识主题、读懂文意、融合材料”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

首先是对主题的认识。一般情况下它是由整篇课文所凝练出来的,某种意义上它也是课文的高度概括。所以,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对其掌握课文主题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中大部分初中生可能对主题中的“民主”一词很难达到内涵上真正的了解,難免会致使其对本课的理解陷入迷茫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阐释主题让学生了解到“民主”即是人民当家做主,民主价值即是保障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从而让学生认知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体,在内心组建出与民主相关的“记忆碎片”和思维基础,为后续的课文阅读铺路。

其次是“文意”的阅读。所谓文意即是文章表达的意思,大多初中生会因为阅读中频繁出现一些理解困难的句子或词汇而阻碍了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和进度,甚至会带乱阅读的正确思路。因此教师要将相应的难句和难词单独提炼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本课中的“民主出处”、“专制”、“听证”、“决策科学化”等。让学生了解到这些词句背后的含义后会帮其实现阅读的清晰化和明朗化,进而真正读懂课文内涵。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攻克难词难句,汲取文意的习惯,有效提升其阅读能力,理解掌握教材中重要概念。

最后是融合材料的阅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除去正文还有“阅读感悟”、“ 探究与分享”、“相关连接”等栏目中的材料需要学生阅读和分析。这些材料对课文的主题往往具有补充解释、背景介绍等作用,与正文主题的契合度很高。教师应该锻炼初中生从相关小栏目的阅读分析中领会教材正文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如本课正文提到“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而国家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具体国情”,针对正文阐述的观点,教材设计的“探究与分享”中“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尝试均结合分析了我国的国情,加之“相关链接”中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中国当时国情背景,均能验证以上正文阐述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而在制度上在“新型的民主”标题下的“探究与分享”中有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会议内容,这也是我国国情基础上民主制度建设的体现。用好小栏目,对读透教材帮助良多。

再如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和“相关连接”栏目中均把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与改革开放前做了对比,后者还将改革开放成果对世界的影响列举了出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了解和查阅栏目中的相关内容,在这个基础上让初中生能够更直观、真切的感受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成果,进而在真正阅读课文时有更充分的积累和思维基础,有效促进正文理解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时事阅读

时事资料阅读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相较于照本宣科的讲授,与学生生活更加贴切和“亲近”的时事热点无疑更能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这对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材料,积累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阅读内容的一种拓展和延伸。其次,《道德与法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较为宽泛和实际,对学生有一定的“体验式”阅读效果。即是将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摆在学生面前,让其在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下寻找时事热点的关键点和解决之道,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

具体而言,教师在时事资料的阅读中可以通过“资料事实、时事背景、时事意义”等方面引导学生抓住阅读的重点,并进行客观剖析,从而真正掌握热点时事的本质内涵。如:“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宣读了郭明义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对于这一时事资料的事实是郭明义大量的无偿献血、捐款助学、造血干细胞捐献、器官捐献等,几乎是把自身能献的都献了出来,因此受到表彰;而热点背景则是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雷锋精神”的传承;这件时事的意义在于充分唤起了人们的“亲社会意识、奉献精神和团结精神”,也对社会正能量的推进据有促进意义。通过类似的“事实、背景、意义”的方式教会学生去阅读相关的时事热点,对其积累阅读经验和阅读技巧均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来看,时事阅读的重大意义不仅仅是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在于借助对时事热点的分析判断,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观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时政敏感性,提升政治素养。所以,学生在进行时事阅读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时事与教材所学理论观点产生关联,达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生活中发生的客观事实上升到理论高度,站在更加理性的角度去客观地看待和分析世事变化,这样的时事阅读才是高质量的。

三、試题阅读

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试题的阅读上通常会出现学生读题出现偏差或细节上考虑不到位,甚至看不懂题目完全无法领会题意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试题实例对学生进行审题和读题能力的训练,助其在有效的时间内对试题的理解更加准确和高效。如2019年福建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中的第10题:为参加“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演出,九年1班同学都为班级尽力,参演同学认真排练,其他同学主动帮忙做好后勤工作。这告诉我们,共建美好集体要( )。

①目标一致,分工合作;②和而不同,相互竞争;③各尽所能,发挥所长;④民主决策,协商管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即选①③。但在实际的做题中很多学生会因为题目的理解偏差而选②和④,这是给予这两者在描述上具有中性偏褒义的词性,且“民主”和“协商”等要素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内容,因此对题目理解不够坚定的同学会选错。教师应该在阅读题目的训练上教会学生从题目的结构、关键词和提问上进行阅读和理解。如此题中在结构主要分为了两个分层,分别是“参演同学负责排练”和“其他同学做好后勤工作”,这就明显能体现出“分工”和“各尽其能”的特点;而在关键词的把握上主要有“都为班级”、“共建”、“集体”等,这能很好的体现出“目标”上的一致性和团结性;而最后的提问环节上可从选项的内容中进行判断,如②中的“相互竞争”并没有在体重体现不可选,④中的“民主决策”也未曾在题目中描述也不可选。继而得出此题的答案为①③。总而言之,在试题的阅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就事论事,始终围绕题目内容作答,来保证题意阅读的不偏题。在通过关键词和材料结构的细节把控来读透题目,进而实现正确、高效的阅读。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科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实现教学目标、切实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实际的教学中从教材阅读、时事资料阅读和试题阅读三个层面着手尝试进行训练,让学生静下心来读教材、读时事、读试题,并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不同资料的不同技巧,可以为学生走向理性思考,达成道德与法治学科三维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伟.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思想政治阅读能力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7(12):22-23.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阅读能力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沉默不言现象的方法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浅论师范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