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胆固醇诱导的Cajal间质细胞凋亡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020-07-01谭宇彦王晶敏

巴楚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胆汁消化道胆囊

谭宇彦 王晶敏 王 栋

(1.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普外科, 湖北 宜昌 443003; 2.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09)

胆囊胆固醇结石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发病率为4.42%~11%[1]。胆固醇结石成因复杂,胆囊收缩功能障碍在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中起关键的作用[2]。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分布在消化道自主神经末梢和平滑肌细胞之间的一类特殊细胞,特异性表达Ⅲ型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c-kit,主要参与消化道基本电节律的产生和调控,对维持消化道正常运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3]。研究表明ICC存在于动物和人类胆囊,其功能异常与胆囊结石发病相关,并已成为研究热点[4]。本实验通过构建兔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研究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收缩功能与ICC凋亡的关系,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兔胆囊结石模型建立

成年新西兰大白兔52只(雌雄不限),由江苏省农业厅模式动物研究所提供。依次称重编号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20),分别给予高胆固醇致石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6周[5]。6周后禁食24 h、禁饮12 h行B超检查成石情况。

1.2 主要试剂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美国Sigma公司);二乙基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99mTc-EHID)(南京森科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丙酮(成都科隆化工试剂厂);25%乌拉坦溶液(东南大学机能实验室);正常山羊血清(丹麦DAKO 公司);兔抗人CD117多克隆抗体、Cy3标记山羊抗兔二抗IgG(美国Santa Cruz公司);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TUNEL试剂盒(罗氏公司),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总胆汁酸测定试剂盒、磷脂测定试剂盒(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

1.3 主要设备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德国Siemens公司),FV1000共聚焦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AU5400全自动生化仪(美国贝克曼公司)。

1.4 胆囊收缩功能核素显像扫描

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只,25%乌拉坦溶液经兔耳缘静脉缓慢推注(4 mL/kg),待兔麻醉后仰卧固定于兔台,探头置于中上腹部,耳缘静脉弹丸注射1 mL99Tcm-EHIDA (3~5 mci/mL),即刻起开始动态采集数据,采集矩阵为64×64,放大倍数1.5,采集速度1帧/min,待胆囊显像后并达到最浓聚时,耳缘静脉注射CCK(20 μg/kg),继续动态采集60 min。利用软件工具勾画胆囊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由计算机程序自动绘制胆囊时间-放射性曲线,记录两组胆囊半排时间和30 min的排胆分数(gallbladder ejection fraction,GEF)。GEF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1.5 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测定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胆汁总胆汁酸、胆固醇、磷脂浓度。根据所测结果查Carey表[6],得出理论胆固醇浓度,再计算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cholesterol saturation index,CSI)。CSI=实际胆固醇摩尔百分比浓度/理论胆固醇摩尔百分比浓度。

1.6 胆囊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测定

取80~100 mg新鲜胆囊标本4℃生理盐水漂洗后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测量MDA、GSH-PX和T-SOD的含量。

1.7 胆囊组织全层铺片CD117/TUNEL双染ICC凋亡荧光检测

新鲜胆囊灌注丙酮固定24 h,沿纵轴剖开胆囊,剥离胆囊黏膜及黏膜下层,保留胆囊肌层,并修剪成2 cm×2 cm大小。再用PBS漂洗3次,山羊封闭血清孵育1 h后,加入CD117一抗(1∶100),4℃冰箱过夜。PBS漂洗后加入二抗(1∶100)室温下反应45 min。PBS洗脱二抗,每份标本加50 μL TUNEL检测液反应1 h,PBS避光漂洗后捞片、风干,抗荧光淬灭剂封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随机挑选10个200倍随机视野,利用image pro plus 5.0软件计数CD117+/TUNEL+双阳性细胞。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兔胆囊结石模型评估

B超发现,对照组兔胆囊内未见有结石和其他病变;实验组兔胆囊腔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强回声光团,部分后方有声影,胆囊透声差,见表1。

表1 两组兔死亡率和成石率[n(%)]

2.2 两组胆囊收缩功能比较

计算机程序根据所选ROI区,自动绘制胆囊时间-放射性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注射CCK后30 min,实验组GEF为86.30%±2.30%,对照组为60.00%±4.8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A;实验组胆囊半排时间为25.60±2.80 min,较对照组17.30±3.10 min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B。

2.3 两组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比较

实验组胆汁胆固醇浓度、胆固醇饱和指数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胆汁CSI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4 两组胆囊组织氧化应激情况比较

两组胆囊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见图3。对照组T-SOD为94.81±8.07 U/mgprot,实验组为46.95±5.36 U/mgprot;对照组GSH-PX为34.04±2.3 U/mgprot,实验组为28.48±1.31 U/mgprot。对照组胆囊组织MDA为0.56±0.09 nmol/mgprot,实验组为1.00±0.15 nmol/mgprot。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5 两组胆囊组织ICC凋亡情况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胆囊全层铺片中CD117+的ICC发红色荧光,呈网络状结构,TUNEL染色标记的凋亡细胞发绿色荧光,CD117+/TUNEL+双标的细胞为凋亡的ICC,发黄色荧光,见图4。正常胆囊组织可见极少的CD117+/TUNEL+双标细胞,而结石胆囊组织CD117+/TUNEL+双标细胞明显增多(6.42±1.28 vs 14.28±3.52 cells/200,P<0.05)。

3 讨论

胆囊收缩功能下降是胆囊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胆囊ICC减少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ICC是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Ramón Santiago y Cajal通过甲基蓝及嗜银染色法在胃肠道奥尔巴赫神经丛、深肌层、环行肌层内观察到的一类特殊间质细胞[7]。ICC主要的功能是:①慢波(slow wave, SW)电位的起搏细胞:ICC产生的SW电位,是消化道运动的基础,决定着平滑肌收缩节律和传播方向;②SW电位的传导细胞:SW电位通过ICC网络传播给与之相连的平滑肌细胞,刺激并调节平滑肌收缩活动;③介导神经信号传递:消化道神经选择性地支配ICC,控制释放多种神经递质作用于ICC,影响ICC的电生理活动和平滑肌SW频率的产生,调控消化道运动[8]。ICC的减少或缺失与多种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糖尿病性胃轻瘫、慢传输型便秘、先天性巨结肠等密切相关[9]。

2007年Lavoie等[10]首次在豚鼠胆囊内发现ICC,从形态学和生理学证明了ICC存在于胆囊中,并发现胆囊ICC有自发的细胞内钙震荡,参与胆囊平滑肌慢波电位的起搏,调控胆囊的收缩运动。Pasternak等[11]在患者切除的无瘤胆囊上确定了人类胆囊存在ICC,并认为胆囊能产生和传播自发性节律与其密不可分。当用亚甲蓝+光照射特异性破坏胆囊ICC后,胆囊肌条收缩能力显著下降,胆囊SW电位明显消失,这进一步证实了ICC对胆囊运动有直接影响[12]。ICC特异性表达III型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c-kit[7]。消化道肥大细胞亦表达c-kit,主要位于消化道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而胆囊ICC位于平滑肌层[13]。实验中我们剥离胆囊黏膜及黏膜下层,保留胆囊肌层,尽可能消除肥大细胞的影响。全层铺片是研究消化道肌间神经丛和ICC形态和数量变化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这项技术制备全层铺片后再进行CD117/TUNEL双染,能直观地显示ICC网络结构和凋亡的变化。

在胆囊结石发病过程中,ICC减少的原因和机制仍不清楚。Matyja等[14]推测成石胆汁中高胆固醇含量与胆囊结石患者胆囊ICC减少可能有关。动物实验发现,用高胆固醇饮食喂养豚鼠,胆囊组织c-kit mRNA及蛋白含量明显减少[15],在胆囊组织中表达c-kit的主要是ICC。在许多与胆固醇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和动物实验研究中均发现,高胆固醇可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组织细胞凋亡[16,17]。当组织内胆固醇浓度增高时,氧自由基系统激活,释放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使组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同时,胆固醇浓度增高,可使血管内皮粘附因子的表达增加,导致白细胞粘附和渗透活动增强,发生血小板-内皮细胞聚集,使内皮细胞ROS产生增多[18]。一项临床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胆囊结石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调节肝脏胆固醇代谢,可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同时可明显降低胆囊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水平[19]。高胆固醇诱发的氧化应激反应与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胆固醇浓度超过30 μg/mL时,血管组织中ROS水平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泡沫细胞发生凋亡[20]。在体外培养的MIN6细胞株中,逐渐增加培养基中游离胆固醇的含量,以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了细胞凋亡,而且细胞内ROS水平增加也暗示了胆固醇负荷后产生持久的高水平ROS,直接诱导了MIN6细胞的凋亡[21]。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发现:实验组胆汁CSI明显高于对照组,胆囊组织氧化应激指标MDA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抗氧化应激指标T-SOD、GSH-PX显著下降,结石胆囊组织中ICC凋亡显著增多。以上结果显示,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可诱发胆囊组织氧化应激反应,促使ICC凋亡。然而,高胆固醇通过氧化应激诱发ICC凋亡是通过哪一关键凋亡信号通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胆汁消化道胆囊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哪些胆囊“要不得”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