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耳挂式医用防护口罩使用方法改良

2020-07-01覃俊妮彭家芹吴胜梅杨冬菊

巴楚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面部皮肤耳部贴膜

覃俊妮 彭家芹 吴胜梅 杨冬菊

(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 三峡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湖北 宜昌 4430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感染扩散的三个关键举措。在接触确诊及疑似患者时,医护人员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自身安全,避免交叉感染[2]。医用防护口罩可阻止近距离接触(<1 m)、经飞沫传播直径≤5 μm的感染因子[3]。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相关要求,在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以及进行呼吸道标本采集、无创通气、吸痰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需使用医用防护口罩,以确保医护人员的防护安全[4]。但医用防护口罩多为耳挂式,使用过程中由于耳带过紧及口罩与耳部、面部皮肤摩擦,易导致耳后部及面部皮肤发红、疼痛、破损等问题,增加医务人员感染风险。为降低感染风险,并提高医务人员的佩戴舒适度,本研究在不影响耳挂式医用防护口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其佩戴方法进行了改良,现报告如下。

1 改良前耳挂式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式及弊端

耳挂式医用防护口罩常规佩戴步骤:①打开口罩包装,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向外。②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颌,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③另一只手将两侧耳带分别拉至耳后,固定口罩。④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向内按紧鼻夹,再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详见图1A。526名参与COVID-19临床救治工作的护士,按照上述步骤佩戴医用防护口罩1周,有66例(12.55%)出现皮肤破损,其中61例面部皮肤破损(11.60%),5例耳朵皮肤破损(0.95%)。在临床调查过程中,多数护士诉长时间佩戴耳挂式医用防护口罩会导致耳后部皮肤发红、疼痛,且较难忍耐。

2 耳挂式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式改良与效果观察

为克服耳挂式医用防护口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耳后部及面部皮肤发红、疼痛、破损等问题,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我们对使用方法进行了以下改良:①在两侧颧骨、两侧鼻翼和下颌处等易与口罩摩擦的部位粘贴留置针贴膜、减压贴或涂抹赛肤润液体敷料,避免口罩与面部皮肤直接摩擦。②在一侧耳带上套一个橡皮筋,在另一侧耳带上套一个回形针,双手将口罩两侧耳带分别拉至头顶靠后的位置,将一侧橡皮筋套入另一侧的回形针内,调整耳带位置,避免压迫耳部,再调整口罩位置,使其罩住鼻、口及下颌,见图1B和图1C。从耳部两侧提拉至头顶固定,符合原口罩两侧着力设计。

使用过程中需注意:①由于回形针质地较硬,使用过程中回形针承受了一定的压力,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出现压痛,可用一小片清洁纱布或纸巾包裹回形针,见图1D。②橡皮筋具有弹性,为确保达到防护效果,佩戴好口罩后需进行密闭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需调整耳带的位置与橡皮筋的松紧度,直至不漏气[5]。③如使用留置针贴膜保护皮肤,在除去贴膜时应动作轻柔、缓慢,避免快速、暴力撕拉贴膜造成皮肤破损。

通过对耳挂式医用防护口罩使用方法的改良与推广,3周内526名护士中仅6例(1.14%)出现面部皮肤破损,其原因均为未采取面部皮肤保护措施。由此可见,通过对耳挂式医用防护口罩使用方法的改良,可有效解决医务人员耳后部及面部皮肤发红、疼痛、破损等问题,值得临床推广。

3 总结

COVID-19爆发以来,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同时避免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但在临床救治工作中,在采用防护用具保护自身的同时,医务人员也面临其使用过程可能带来的不适与潜在风险。本文将耳挂式医用防护口罩使用方式进行改良,将耳带从耳部两侧提拉至头顶固定,既符合原口罩两侧着力设计,又避免了耳带对耳部造成的压迫和皮肤破损的风险。这种改良方式对口罩气密性无影响,在保证医务人员防护安全的同时,增加了口罩佩戴期间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面部皮肤耳部贴膜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关于人体面部皮肤菌群的研究进展
耳部用药安全须知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肉毒素治疗面部皮肤老化临床研究
大学生面部黑色素的测量和分析
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于颜面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
右耳撕脱伤再植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
铜绿假单胞菌耳部感染临床研究
耳部瘢痕疙瘩的序列综合治疗
手机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