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羯鼓与宋词演唱(下)

2020-06-28董希平吴亚琦

名作欣赏 2020年3期
关键词:应用

董希平 吴亚琦

摘要:羯鼓源于羯族,兴起于丝绸之路,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于中土,并为玄宗君臣所喜好,成为盛唐之音的一种代表。宋朝歌词之风兴起,羯鼓以独奏、伴奏、协奏的演奏方式参与到宋人歌舞之中,为宋词的创作与表演注入了豪放旷逸的气质,成为丝路风尚与中土文艺结合的一个典范。宋词演唱之风消歇之后,主流音乐中的羯鼓使用随之衰落,羯鼓几近消亡。近代以来,在蒙古族音乐中尚有使用。

关键词:羯鼓 应用 形制 宋词演唱

宋词演唱中羯鼓的应用

羯鼓在宋代出现于教坊、钧容直、云韶部等各歌舞表演机构所用乐器中,也为大众所熟知。宋初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三年三月,吴越王钱倣朝宋,进贡物品礼单中的乐器部分,就有羯鼓四架,”观钱椒同时所贡其他乐器,鼓、胡琴、五弦筝、箜篌、方响,都是宋词演唱常用乐器,则羯鼓也不例外,亦当为常用之器。

羯鼓为教坊表演所习用,宋初教坊十八调四十八大曲所用鼓类乐器,就是羯鼓和杖鼓;教坊四部中的《龟兹部》用鼓五种,羯鼓位其首。比起在唐代龜兹乐中,羯鼓地位明显提升。羯鼓不属于教坊十三部色,但教坊大乐所用众乐器中,羯鼓依旧列于其中:

细乐比之教坊大乐,则不用大鼓、杖鼓、羯鼓、头管、琵琶、筝也,每以箫管、笙、、稽琴、方响之类合动。

宋朝皇家军乐钧容直所用乐器,羯鼓的规模在大鼓、杖鼓之下,这大约是音高声势不及大鼓、携带方便不及杖鼓的原因:

钧容直者,军乐也。有內侍一人或二人监领,有押班二人,置乐二百三十二人,旧有百三十六人。景德二年,加歌二人、杂剧四十人、板十人、琵琶七人、笙九人、筝九人、癆篥四十五人、笛三十五人、方响十一人、杖鼓三十四人、大鼓八人、羯鼓三人、唱诞十人、小乐器一人、排歌四十人、掌撰词一人。

宋朝宫廷乐团云韶部,所用杖鼓、羯鼓、大鼓三种鼓类乐器中,羯鼓位置就在大鼓之前,这大约是因为表演宴飨歌舞,大鼓使用不多的缘故:

云韶部者,黄门乐也。开宝中平岭表,择广州內臣之聪警者,得八十人,令于教坊习乐艺,赐名箫韶部。雍熙初,改曰云韶,每上元观灯,上巳、端午观水嬉,皆命作乐于宫中。遇南至、元正、清明、春秋分社之节,亲王內中宴射,则亦用之。奏大曲十三:一日中吕宫《万年欢》;二曰黄锺宫《中和乐》;三日南吕宫《普天献寿》,此曲亦太宗所制;四曰正宫《梁州》;五曰林锺商《泛清波》;六曰双调《大定乐》;七曰小石调《喜新春》;八曰越调《胡渭州》;九曰大石调《清平乐》;十曰般涉调《长寿仙》;十一曰高平调《罢金钲》;十二日中吕调《绿腰》;十三曰仙吕调《彩云归》。乐用琵琶、箏、笙、齋栗、笛、方响、杖鼓、羯鼓、大鼓、拍板。杂剧用傀儡,后不复补。

概而言之,歌舞表演与宋词演唱中,独奏、伴奏、协奏形成了羯鼓的三大功能,而以伴奏为主:

1.独奏(见图二天水秦城宋墓伎乐画像砖女伎击鼓图)

击鼓独奏成曲,充分发挥其透空碎远的声音特色优势,表达一个完整的曲意。这种羯鼓独奏的形式,在唐朝是主流,在宋朝显然不复唐朝之盛,沈括《梦溪笔谈》:

吾闻《羯鼓录》序羯鼓之声云:“透空碎远,极异众乐。”唐羯鼓曲,今唯有邪州一父老能之,有《大合蝉》《滴滴泉》之曲。余在都延时,尚闻其声。泾原承受公事杨元孙因奏事回,有旨令召此人赴阙。元孙至邪,而其人已死,羯鼓遗音遂绝。今乐部中所有,但名存而已,“透空碎远”,了无余迹。唐明帝与李龟午论羯鼓云:“杖之弊者四柜。”用力如此,其为艺可知也。

沈括所言唐羯鼓曲后来的寥落,当是实情,但是说“羯鼓遗音遂绝”,却有些夸张。至于说宋朝“乐部中所有,仅曲名留存”,更有些不合事实。前引王灼《碧鸡漫志》所言玄宗所制羯鼓曲《春光好》,便是在北宋末依旧流传;前引南卓《羯鼓录》所收当时羯鼓曲中太簇商《五更啭》,据俞樾考证,在宋朝也同样流传,教坊演衍为五曲,并传唱街市。至清朝则演为俚曲《叹五更》:

今世俗有俚曲名《叹五更》,考宋时已有之。宋王琳《野客丛书》云:“陈伏知道从军《五更转》有曰:‘一更刁斗鸣,校尉连连城,遥间射雕骑,悬惮将军名。二更愁未央,高城寒夜长,试开弓并月,聊持剑比霜。(三更夜警新,横吹独吟春。强听落梅花,误忆柳园人丫似此五转,今教坊(以五更)演为五曲,为街市唱。”然则此曲固原于宋教坊也。唐南卓《羯鼓录》所列诸宫曲,太簇商有《五更转》。

宴飨歌舞之际,羯鼓打曲以抒写心中感慨,这种风气在南宋尚存。赵以夫除夕夜在四明(今浙江宁波)酒宴之上,便倩羯鼓于尊前,慢敲轻打,于残年清暇,一发人生感慨:

屑璐飘寒,镂金献巧,妆咸水晶亭榭。飞絮悠扬,散花零乱,绝胜翠娇红冶。粉艳嘻嘻道,尽飞上、使君须也。多情莫笑衰翁,旧时梁苑声价。窗外小梅羞涩,倩羯鼓尊前,慢敲轻打。鲸海停波,鹤谯宾月,赢得残年清暇。心事知谁会,但梦绕、越王城下。白玉青丝,且同醉吟春夜。

(赵以夫《探春慢·四明除夜》)

羯鼓独奏能展示乐曲的悦耳,乐器本身又有悦目功能,不啻一件精美的装饰品。羯鼓牙床覆以锦梱,宛若琼台;七宝钩勒紧鼓膜,当击奏出的不是当日玄宗萧索的《梁州曲》,而是宋人新制的太平曲调,这种装饰效果更明显,北宋周彦质《官词一百首(其八三)》:

锦梱方窄簇花球,羯鼓琼台七宝钩。共按升平新制曲,不同箫索打梁州。

南宋汪元量记录圣皇太后谢道清领后宫众妃嫔龙舟竞渡赏花,红影摇动中,发出震动绿波乐声的,应当也是这种精美的宫廷羯鼓:

内家雨宿日辉辉。夹遥桃花张锦机。黄纛软舆抬圣母,红罗凉伞罩贤妃。龙舟縹缈摇红影,羯鼓喧哗撼绿漪。阿监柳亭排燕处,美人斗把玉箫吹。(汪元量《瑞鹧鸪·赏花竞船》)

2.合奏与协奏

在盛大场合,两架以上的羯鼓一起击奏,形成宏大声势,这是合奏;或者羯鼓与其他乐器配合演奏,形成饱满、宏大的效果,这是协奏。合奏与协奏是羯鼓在宋词演唱中经常使用的两种形式。

在规模大、气氛热烈的节庆活动中,数量巨大的羯鼓齐奏,不似大鼓刚烈,又没有抓鼓、手鼓的柔媚。因此,作为非军事庆典用鼓,羯鼓还是很合适的。如上元节教坊千面羯鼓齐奏,金碧辉煌之中,想必鳌山(灯山)也为之震撼:

紫禁烟光一万重。五门金碧射晴空。梨园羯鼓三千面,陆海鳌山十二峰。香雾重,月华浓。露台仙仗彩云中。朱栏画栋金泥幕,卷尽红莲十里风。(无名氏《鹧鸪天·上元词》)

北宋十月初十曰天宁节,为徽宗赵佶的生曰。十二日,宰执亲王宗室百官人內上寿赐宴,宴上教坊歌舞表演,两架羯鼓合奏,同时又和杖鼓呼应协奏,在大鼓的烘托下,共同制造生辰宴会的热烈气氛:

教坊乐部列于山楼下彩棚中,皆裹长脚幞头,随逐部服紫绯绿三色宽衫黄义裯,镀金凹面腰带。前列拍板十串一行。次一色画面琵琶五十面。次列箜篌两座,箜篌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黑漆镂花金装画,下有台座,张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擘之。以次高架大鼓二面,彩画花地金龙,击鼓人背结宽袖,别套黄窄袖,垂结带,金裹鼓棒,两手高舉互击,宛若流星。后有羯鼓两座,如寻常番鼓子,置之小卓子上,两手皆执杖击之。杖鼓应焉。

羯鼓与其他乐器协奏,效果也比较好。南宋福建人刘褒在桂林过元夕,描写当地人庆新春景象中,就有轰天的羯鼓与沸腾的琵琶彻夜不休,令人想见两种音调高亢乐器合作的热闹程度:

东风初毂池波,轻阴未放游丝堕。新春歌管,丰年笑语,六街灯火。绣轂雎鞍,飞尘卷雾,水流云过。恍扬州十里,三生梦觉,卷珠箔、映青琐。

金猊戏掣星桥锁。博山香、烟浓百和。使君行乐,绛纱万炬,雪梅千朵。羯鼓轰空,鹃弦沸晓,樱梢微玻。想明年更好,传柑侍宴,醉扶狨座。

(刘褒《水龙吟·桂林元夕呈帅座》)

3.伴奏(见图三宫廷乐舞图局部)

为歌舞表演提供节奏和音乐背景,或强化歌舞表演的节奏和旋律,这种伴奏功能为羯鼓经常使用。

羯鼓伴舞,最高境界当然是舞乐一体。羯鼓击奏《六么》,盛装明艳的舞姬应节起舞,如杨柳扶风,好像凝聚了整个春天,南宋人黄时龙的描写堪称描写羯鼓伴舞的名篇:

卷帘人出身如燕,烛底粉妆明艳。羯鼓初催按六么,无限春娇都上舞裙腰。画堂深窈亲曾见,宛转楚波如怨。小立花心曲未终,一把柳丝无力倚东风。(黄时龙《虞美人》)

歌舞旋律单调或者表演疲乏之时,羯鼓又有提振精神、制造变化的作用,陈造“舞困何妨羯鼓催”说的就是这一点:

华筵楚楚为谁开,和气融融逐雨回。饮处偕酬未央乐,旱余新纪不为灾。诗咸肯放庭阴转,舞困何妨羯鼓催。听取邦人歌笑地,山城几处不春台。(陈造《喜雨燕致语口号》)

一般而言,羯鼓所伴奏的歌舞,多是情绪激烈的作品,旋律波动幅度比较大。北宋蔡伸就描写过这样一场“羯鼓声高,急管飞霜”的情感激烈的表演:离別的华堂高宴,主客情绪都不平静,演奏的是旋律急骤的音乐;回按凌波,舞袖弓弯,所伴的也是动作幅度很大的舞蹈。剧烈的情感抒写之后,心情放松,饮酒的行为却并不从容,“为君一醉倒金船”,只因为酒醒之后就是“人隔云山”:

高宴华堂夜向阑。急管飞霜,羯鼓声干。仙人掌上水晶盘。回按凌波,舞袖弓弯。曲罢凝娇整翠鬟。玉笋持杯,巧笑嫣然。为君一醉倒金船。只恐醒来,人隔云山。(蔡伸《一剪梅》)

北宋人沈辽曾经见过宋代龟兹舞的表演,各种乐器的协奏,歌与舞的配合,场面的华丽,尤其是羯鼓“头如山兮手如雨”的击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沈辽这首诗可谓乐器群体伴奏中羯鼓表现的细致描述:

龟兹舞,龟兹舞,始自汉时入乐府。世上虽传此乐名,不知此乐犹传否。黄扉朱邸昼无事,美人亲寻教坊谱。衣冠尽得画图看,乐器多因西域取。红绿结梱坐后部,长笛短箫形制古。鸡娄揩鼓旧所识,饶贝流苏分白羽。玉颜二女高髻花,孔雀罗衫金画缕。红靴玉带踏筵出,初。晾翔鸾下玄圃。中有一人奏羯鼓,头如山兮手如雨。其间曲调杂晋楚,歌词至今传晋语。须臾曲罢立前庑,叹息平生未尝睹。清都阆苑昔有梦,寂寞如今在何所。我家家住江海涯,上国乐事殊未知。玉颜邀我索题诗,它时有梦与谁期。(沈辽《龟兹舞》)

酒宴歌舞之外,民间节庆活动中,羯鼓也是常用的伴奏乐器,虞俦笔下的迎春社会上,羯鼓催花,舞腰回雪:青旗小队唤渠频,新历先看早二旬(自注:旧岁正月十二日迎春)。羯鼓催花夸敏捷,舞腰回雪斗精神。燕飞欲傍钗头月,雁过才归陌工人。谁道土牛鞭不动,也能脚底散阳春。

(虞俦《和汉老弟迎春》)

即便是军中,作战之暇,宴饮打球,急如冰雹的琵琶、疾如风雨的羯鼓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乐器,陆游在回忆中言及这一场景: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宋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宋词演唱所用羯鼓之形制

宋人所用羯鼓,整体形制和唐代没有太大不同,也为人们所熟知,陈师道描述一件状似羯鼓的古董酒樽,就用“羯鼓鞋”来做比:

许安世家有伯戊樽,如今羯鼓鞍也。

鼓体多以木制,但也有金属,比如铜制,偶尔也有陶瓷,具体看使用的场合。施耐庵《水浒传》写到梁山好汉伐辽,辽国御弟大王耶律得重出场,辽军就击打铜腔羯鼓:

生居边塞,长成会拽硬弓。世本朔方,养大能骑劣马。铜羟羯鼓军前打,芦叶胡笳马上吹。

词人谢逸描述酒宴之上的催酒的羯鼓,当是陶瓷鼓腔:

角声吹散梅梢雪。竦影黄昏月。落英点点拂阑干,风送清香满院作轻寒。花瓷羯鼓催行酒,红袖掺掺手。曲声未彻宝杯空,饮罢香熏翠被锦屏中。(谢逸《虞美人》)

羯鼓鼓面所蒙皮革则以羊皮为主。“羯”一般指阉割过的公羊,也有人以为羯鼓得名于其所用鼓膜为公羊皮。羯鼓膜有时也用牛皮。但用羊皮当是唐宋时主流,赵文《明皇游月宫歌》中的调侃便透露出这一信息:

铁龙一掷九万里,银桥冉冉行秋水。霓裳不是世间音,只有嫦娥似妃子。恍然一梦酒初醒,依然玉座云母屏。明朝写出天上曲,却笑羯鼓羊皮腥。人间万事如秋草,离别苦多欢乐少。崎岖万里锦官城,此身曾作银桥行。

宋人羯鼓和之前相比,已经有所改变,比如前引中唐壁画中圆筒状、髹黑漆、似乎并无调节鼓面丝绳[见附图一。参见《羯鼓与宋词演唱(上)》,《名作欣赏》2020年第2期],就已经不存在了。据陈旸《乐书》所录,羯鼓据鼓面、调节所用丝绳情形,有以下三种样式:

1.鼓面外凸,丝绳非平行穿过鼓面边缘(见图四

羯鼓上)。

这种样式的羯鼓,更接近于细腰鼓,似乎是早期出现的、更接近腰鼓风格的样式。

2.鼓面外凸,丝绳平行穿过鼓面边缘(见图五

羯鼓中)。

这种羯鼓,据陈暘《乐书》所说,系后周窦俨《大周正乐》所记录的羯鼓,该羯鼓髹有红漆,上无可挂系腰间的带子,下边没有安置鼓的牙床,和唐以来以及后世教坊所用羯鼓不同:

《大周正乐》所传羯鼓之制,其色尚赤,上无带,下无盖座,盖与唐代乐图、后世教坊者异矣,世俗亦谓之两杖鼓云。

陈暘以为《大周正乐》所载这种羯鼓“与唐代乐图、后世教坊者异”,似不确,应当是陈暘未见到这种样式而已。据唐宋人击奏羯鼓,并非只有置于牙床、双杖击奏的这一种表演模式,它还可以置于膝上而不用牙床,也可一手一杖击奏,如前引附图一所描绘的多种羯鼓击奏方式。如此,以绳带挂系腰间击奏应当也可以,因为这种羯鼓样式很像细腰鼓,当兼有细腰鼓和羯鼓的属性。五代人所用羯鼓,当与宋人相似,如五代李茂贞(856-924)夫妇墓所见羯鼓形象(见附图六

击羯鼓砖雕图),虽和附图五《大周正乐》不同,但和宋人所用的是一种羯鼓,无论形体和丝绳结系方式都很相似(见附图七

羯鼓下)。考虑到李茂贞死于后唐,距离宋朝建立仅36年,李墓中的这种羯鼓,也应当会为宋人所用——即便《大周正乐》所载羯鼓真如陈暘所说并未出现于后来,也不影响这一推断。

3.鼓面水平,丝绳非平行穿过鼓面边缘(见附图七羯鼓下)。

这种羯鼓制作精美,更接近唐风,但宋人宫廷乐舞所用羯鼓,也与之类似(见附图三

宫廷乐舞图局部),这当是宋代羯鼓的主流样式。北宋宣和二年九月徽宗赵佶赐筵蔡京等人,酒酣耳热之际,撤去女乐、羯鼓,专用优雅的细乐:

中使传旨至玉华阁,帝特曰:“因卿有诗,姻家自应相见。”臣曰:“今葭莩已得拜望,故敢以诗请。”上大笑。上持大觥酌酒,命妃曰:“可劝太师。”臣因进曰:“礼无不报。”于是持瓶注酒,授使以进。再去撤女童,去羯鼓,御侍细乐,作《兰陵王》《扬州教》《水调入劝酬交错,日且暮矣,京奏曰:“久勤圣躬,不敢安。”徽宗曰:“不醉无归。”更劝迭进,酒行无算,至二鼓五筹,君臣大醉而罢。

其所撤去的羯鼓,也应当是这种。

宋词之后的羯鼓

宋词之后,羯鼓使用的热闹景象基本消歇。因为羯鼓这种对演奏技巧要求精细的鼓类,难以像箫、笛、琵琶这些乐器一样,适应后来叙事性更强的音乐的发展。而同为鼓类的大鼓、腰鼓,技巧比它更为简单、使用也更方便,因而除了民间小范围的演奏使用,羯鼓基本上消失于主流音乐的大潮之中。

翻检元、明、清三朝官史,没有羯鼓使用的官方记录。即便在民间,羯鼓的出现也很是寥落。明陆启浤《北京岁华记》载,明代北京城冬至时候,为了御寒,民间有蹴石球、击羯鼓的習俗,但是那时候的羯鼓以铁为圈、蒙以皮革,数人聚而击打,制作简单,更近乎一种体育器材,和唐宋之际那种充满魅力的精美乐器,已经相差太远了:

(冬至)始击羯鼓。鼓用铁为围,单皮覆之,每十人、五人聚而击,女子亦然。

民间十番乐中,似乎有羯鼓的使用。钱泳嘉庆己巳年七月寓居京师,寓所接近圆明园,景山诸乐部尝演习十番笛,他经常在月下听之。据钱泳说,羯鼓在当时还是标志音乐高潮的乐器,在声音最高的紧膜双笛“吹人云际”“佐以箫管、三弦,缓急与云锣相应;又佐以提琴、鼍鼓,其缓急又与檀板相应;再佐之以汤锣,众乐既齐”之后,羯鼓才声如裂竹参与其中:

十番用紧膜双笛,其声最高,吹入云际,而佐以箫管、三弦,缓急与云锣相应;又佐以提琴、鼍鼓,其缓急又与檀板相应;再佐之以汤锣,众乐既齐,乃用羯鼓,声如裂竹,所谓头似青山峰,手如白雨点,方称能事。其中又间以木鱼、檀板,以咸节奏。有花信风、双鸳鸯、风摆荷叶、雨打梧桐诸名色。

但此时的羯鼓,应当和唐宋尤其是宋代羯鼓的精美气度,不可同曰而语了。著名戏剧家孔尚任曾经见过一架精美的古董羯鼓,周身嵌钿花,漆光黯黯有牛毛断纹,如同古琴,被珍藏于朱漆宫箱中,当是唐代故物。孔尚任的细致描述,可以让人想见唐羯鼓的风姿:

羯鼓,细腰小鼓也。鼓面大如拳,腰细如指,周身嵌金钿花,漆光黯黯,俱作牛毛断纹。铜捲张皮,丝绦绷扎,下承以牙床,双杖击之。……盛以朱漆宫箱……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歌舞中尚有羯鼓存在,观其形貌(见附图八蒙古族桑木牛皮羯鼓),察其各部分构成(见附图九蒙古族桑木牛皮羯鼓结构图),当与宋代羯鼓仿佛,这里录其形制细节与使用大要,可以补充宋代羯鼓形制的相关内容:

蒙古族桑木牛皮羯鼓:羯鼓漆桶状。鼓框用桑木制作,鼓高57厘米。鼓框两面均蒙羊皮,鼓面直径42.5厘米。鼓面略大于鼓框,用细线扎紧皮革,并在鼓面形成两圈环形。鼓面边缘留有13个圆孔,中间穿以麻绳,麻绳依次连接两个鼓面的圆孔并绷紧,起到辅助固定鼓面的作用。

演奏时将羯鼓置于木架上,演奏者两手执鼓槌敲击发声。演奏羯鼓要求双手灵活,动作敏捷,鼓点碎而快。多个鼓曲或牌子可以连接成套,连接方式有一定的规则。

羯鼓最终随着宋词歌唱的消歇而消失于歌舞表演之中。当初宋代市井中的若干专业行会,是繁华时代的一景。表演唱赚的遏云社便是其中之一。该社表达主旨的若干曲艺中,有一诗一词,充分表述了该社演出的热闹场面,其中如珍珠进射、雨点喧嚣的鼓声,是其中的亮点:

水调歌头

八蛮朝凤阙,四境绝狼烟。太平无事,超烘聚哨效梨园。笛弄昆仑上品,筛动云阳妙选,画鼓可人怜。乱撒真珠进,点滴雨声喧。韵堪听,声不俗,驻云轩。谐音节奏,分明花里遇神仙。到处朝山拜岳,长是争筹赌赛,四海把名传。幸遇知音听,一曲赞尧天。

诗曰:鼓似真珠缀玉盘,笛如鸾凤啸丹山。可怜一片云阳水,遏驻行云不往还。

难以确知词中的“画鼓”,究竟是绘有彩图的大鼓还是漆面嵌有花钿的羯鼓,因为在群体演奏的热闹场合下,二者实在很相似。但无论如何,宋词之后,羯鼓的这一知音不再,于是羯鼓的风流也就此烟消云散,“遏驻行云”最终成为历史的记忆。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