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立技能认证体系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0-06-28宋阳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宋阳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我公司着眼于打造“数字服务专家、行业建设工匠”,建立了自己的技能认证体系,填补了以往只有社会认证和集团认证而没有公司自主认证的空白,形成了社会认证、集团认证、公司认证的“三级认证体系”。使得职业技能认证领域不断拓展,公司认证品牌成效初步显现,并以此促进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与人才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公司转型需求相对接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技能培训新格局,真正实现用工队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关键词:认证体系;技能提升;人才培养

一、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2017年人力資源社会保障部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以上系列举措,极大加速了国家职业标准全面推广,促进了重点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提升了社会劳动者就业技能,加速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2019年12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接受市场和社会认可与检验。这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的一场革命,有利于破除对技能人才成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制约,促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实践

国有企业做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骨干力量,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要,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公司在落实国家政策、培养技能人才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能认证体系,结合通信行业的职业工种特点,开展适应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的技能认证工作,为培育企业从业人员转型发展新动能找到新的发力点,切实提高了取证人员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使企业更具吸引力,更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1. 填补公司空白,提供技能提升的有效方式,切实降低员工流失率。认证体系的建立,填补了以往没有公司认证的空白,形成社会认证、集团认证和公司认证“三级认证体系”并驾齐驱的新格局,为以往认证基础较薄弱的单位,提供人员取证新途径。2019年公司从业人员当中,取得公司认证证书的占取证总人数的90%,认证覆盖率也从组织公司认证前的57%上升至80%,为培育公司从业人员转型发展新动能找到新的发力点。人员流失率也比认证前下降了0.65个百分点,切实提高了取证人员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使公司更具吸引力,更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效益。

2.品牌效应初显,以企业为主体的认证模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为“抢单模式”奠定基础。公司认证工作开展以来,随着参与人数的持续增长,其影响力也在日渐扩大,认证的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持有公司证书的人员遍布全国各个省市,每张证书均有唯一编号,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证书作为全国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实现流动人力资源的复用,提高劳效水平,为公司人力资源IT化和劳动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3.争取政策支持,扩大公司认证的社会化效应,补贴红利惠及更多人群。利用国家对技能人才工作高度重视的良好契机,公司从总部和各省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寻找突破口,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总部层面积极对接人社部,正在争取加入国家技能认证试点单位,使取得证书的人员可享受国家和地方各项人才政策红利。各省层面同步积极对接当地有关部门,因地制宜享受本地技能提升补贴。这些尝试,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行业的影响力,将技能补贴政策红利惠及到每名取证人员,补足了引才育才的“最后一公里”。

三、培育技能人才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技能认证体系建立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虽然打下了一定基础,并且也能够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优势,使得效益最大化,但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三点主要问题,这也是未来开展技能认证工作和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力点。

1.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公司在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较差。现实情况中,一些省分公司在没有国家和公司相应优惠政策的跟进下,往往没有积极性开展此项工作,片面地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建立与个人学习成就相配套的薪酬待遇、荣誉激励政策,导致有突出成就的技能人才得不到匹配的报酬和荣誉,影响员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2.培训教育方式不够丰富,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性较差。大多数企业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导致在推进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单位培训教育内容单一化,员工仅接受一些简单的业务培训,层次不高、内容不多、不成体系,培训过程中照本宣科的多、联系实际的少,应付考试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制约了技能人员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

3.评价考核机制整体规划力度不够,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实效性有限。虽然政府、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都参与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大链条中来,但各方合力并未充分发挥,培养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技能人才成长路径不够明晰,企业缺乏人才评价的政策依据和引导,难以做好人才的“成长规划师”。技能人才评价考核中,注重扩充数量,忽视提升质量,导致技能人才体量虽在不断增加,但领军人才较为匮乏,培育工匠的沃土不深不厚。

四、下一步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的措施

1.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措施,是解决就业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的根本举措,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国家鼓励劳动者技能提升的大环境下,积极争取政策,有效增加培训供给,尽可能与各省属地达成相应帮扶政策,以便于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逐步做大做强公司认证体系,将其打造成公司品牌,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技能提升补贴申领范围,惠利更多人群。

2.不断加强资源建设。加快职业技能认证专业和培训教材开发,提高教材和题库质量,更好地匹配公司转型发展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细化对实操考试模拟环境和考试内容的要求及指导;加强师资建设,鼓励自有内训师队伍承担起认证培训的教学工作;探索建立劳动者职业培训电子档案,实现培训评价信息联通共享,提供取证上岗一体化服务。

3.持续健全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健全评价体系,激发各单位主体活力,为技能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发挥公司、各单位、第三方合作企业等多元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学员主动学习和认证,持续提高人员取证覆盖率,提升公司核心能力。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