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06-21于曼曼

家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于曼曼

摘要:问题意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引导、设置合理情境、关注学生思维、拓展知识视野等途径,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能够带领学习者走向更广袤的知识世界,问题能够指引学习者探索更悠远的未知世界,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示例引导,让学生会问

《课标》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在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示范,引导与启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有效提问。

例: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丰收的果园》教学最后环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时,因为刚学过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生基本都是给出算式,或给出答案,而非完整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示例引导:

教师:原来有4只小兔,走了1只,4-1算出的是什么呀?

学生:剩下3只小兔。

教师:3只是计算出来的结果,那么你提出的问题就是:原来有4只小兔,走了1只,还剩几只?算式是:4-1=3(只)。谁能照样子来提一个问题?

学生:左边有1棵梨树,右边有3棵梨树,一共有几棵梨树?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问题?你能提出不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还可以提出减法问题。苹果树比梨树多几棵?

教师:这个问题完整吗?需要知道什么才能算呢?

学生:要知道苹果树和梨树有几棵,应该这样说:苹果树有5棵,梨树有4棵,苹果树比梨树多几棵?

这样的细心引导,便于学生模仿,而课上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能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提问,让学生会问。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想问

学生不敢问,是因为对教师的不信任、对学习内容的不熟悉、和同学的合作不默契。因此,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怀与尊重,创设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对于优秀学生,鼓励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积极指导;对于学困生,允许模仿提问,并肯定其学习态度。其次,教师需要进行课前预习设计,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能更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产生问题。最后,鼓励同学合作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能发现并积极解决问题。

例: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时,提前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目前流通的货币以及常见物品的价格,帮助学生对单元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本单元的《小小商店》时,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写好价签的商品,并给学生准备学具货币,让学生具有一种沉浸式体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商品,请根据自己手中的钱进行考虑,想一想你能买什么,找回多少钱呢?谁能提出与此相关的数学问题?小组交流之后,汇报讨论。

学生:我有30元钱,买一个小皮球是8元,能找回多少钱?

教师:问题很完整,谁还能提问。

学生:老师,我能买两件商品吗?

教师:当然可以,大胆说出你的想法。

学生:我拿到的是50元,我想买一本字典是9元和一个娃娃是11元,还剩多少元?

教师:说得真好,你可以选择买一件东西或者两件东西。还有同学要说吗?

学生:我只有10元,但是我想买48元的机器人,钱不够。

教师:真遗憾。

学生:老师,我们可以合买吗?

教师:那你说说应该怎么提问了?

学生:王睿有10元,我有40元,我们一起买一个48元的机器人,还剩多少元?

教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这样。

这种轻松而又活跃的课堂氛围、贴近生活的情境体验、同学间的友好默契交流,使学生有想要提问的冲动,奇妙而富有趣味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才有可能产生。

三、关注思维,让学生乐问

数学学习内容相对抽象,注重逻辑推理,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发散思维训练,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乐趣,乐于提问并思考解决问题。

例: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小华有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如果他用这张纸剪出3个一模一样的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我从长来考虑,20+3=6(厘米)……2(厘米),15+6=2(个)……3(厘米),可以知道能画出3个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就是6×4=24(厘米)。

教师:同意他的方法吗?

学生1:我发现应该是边长为7厘米的正方形最大,这时周长为28厘米。

学生2:我有疑问,你是怎么得到边长为7厘米?

学生1:我画图发现如果剪下的是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剩下的空白很大,于是想到边长大一点是7厘米可不可以,我画图后发现边长为7厘米才是最大的正方形。

教师:你们觉得呢?边长为7厘米的正方形才是最大的?

学生3:我们可以画图来验证一下。

教师:现在有什么想法?

学生4:我画图时有一个新想法,如果将宽平均分成2份,15÷2=7.5(厘米),长里面也有2个7.5,所以可以得到4个边长为7.5厘米的正方形,每个周长是7.5×4=30(厘米),这个周长才是最大的。

学生5:7.5是小數我们没学过,我觉得不行。

教师:同学们经过交流、质疑、验证,得到了3种结果,到底哪种对?请同学交流讨论。

通过一道有思维含量的练习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在不同思维的质疑比较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了思维碰撞的乐趣,以及为他人答疑的快乐。这种质疑精神,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发问,提高问题解决的意识与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融入每一个教学目标中,不断地进行思维渗透与指导,帮助学生提升问题意识,进而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责编 吴娟)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