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个性发展:体育学科对学生教学的辅助作用研究

2020-06-09李发扬

教师·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学科辅助作用个性发展

摘 要:传统体育教学仅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忽略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未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在体育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要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维出发,注重融入道德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体育教育“回归”应有的育人轨道。文章将综合探究体育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习惯、提升学生道德和健康品质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分析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教学辅助作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个性发展;体育学科;学生教学;辅助作用;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3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2-0114-02

传统体育学科教学仅关注体育教学本身,缺乏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个人成长的全面融合,影响了体育学科的价值发挥。因此,在创新体育教学时,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思维”和“学科思维”,坚持以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体育学习的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升道德素质和个人成长奠定基础。

一、体育学科对学生成长的辅助作用

体育学科是整个教学体系中较为重要的学科,系统化的体育教学会对学生身心健康、体育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在改革优化学生培养机制的进程中,体育学科通过发挥实践优势和精神引导优势,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使学生养成了坚强的意志品质,理解并践行了体育精神。

(一)自省自觉,为学生形成健康习惯提供“实践载体”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今体育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技能及运动知识教学。在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体育精神、体育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全面地了解体育锻炼的积极价值和内在意义,引导学生塑造了“健康为本”的生活理念,使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运动习惯的同时,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学生通过参与体育学习、竞赛和锻炼活动充分感知体育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对个人锻炼状况进行及时“自省”。同时,学生在充分了解体育学习的多种价值和多元功能后,也有助于个人“自觉”养成锻炼习惯。因此,通过发挥体育学科的辅助作用,激发学生的自省自觉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自信自得,为学生升华道德精神提供“实践空间”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借助体育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形成不畏困难、敢于突破的体育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的理想育人目标。教师通过深度挖掘体育学科的道德教育元素,将其融入体育学科教学,有助于实现德育与体育的全面融合。比如,在排球教学时,教师将“中国女排精神”融入教学,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敢于突破困难的坚强精神意志;教师利用赛事裁判活动的公正性,教育学生形成公正、公平的道德意识。此外,不同体育项目反映的道德理念也有差异,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提供了多种途径。

比如,器械体操练习需要学生协作配合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体育技能,也形成了主动配合他人的责任心。在中长跑教学时,学生能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挑战、突破自我的道德理念。

(三)自发自控,为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提供“实践动力”

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体育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正是体育教学践行“以德育人”使命的重要表现。心理健康是以往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相对缺失的内容,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普通的课堂教学很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予以实时关注和有效引导。而通过发挥体育学科实践优势,有助于学生在自发参与体育学习、比赛实践中,对个人心理状态进行合理自控和有效调整,实现个人健康成长。体育运动能够给参与者带来直接愉悦,并从本质上调整参与者的“不安”心态,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感受对抗比赛的紧张,感受胜利的喜悦、失败的挫折,形成深刻且真实的心理体验。因此,常态化的体育训练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形成更敏捷、更灵活的思维意识。

此外,在目前学生培养模式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控意识,切实增强学生的自控力,使学生能够及时调控个人的精神状况,就成为体育教学与立德树人使命有效融合的现实诉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根据自身体能负荷状况适时调整个人生理状态,也要适时调整个人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坚韧的心理品质。

(四)自主自立,为学生形成健康品质提供“实践平台”

健康品质关系到学生的能力發展与终身成长,尤其在创新多变的时代环境下,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精神品质,才能更出色地发挥个人智慧与精神创意。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优良品质,既是体育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使命的生动融合,更是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体育教学的各类项目、各个环节都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品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适应运动环境变化,进而构建正确的心理认知。以乒乓球教学为例,单打对抗能让学生形成不服输、机智果敢的思维品质,双打则能让学生在对抗比赛中认识到协作配合的积极意义,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团队精神。在中长跑田径项目中,所有学生都需要接受体能极限的“考验”。因此可以说当前体育学科为引导学生自主自立、实现个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二、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教学辅助作用的实践策略

传统体育教学多局限于“体教”本身,未能从深层次视角解读“体育”学科的多元价值,尤其未能从学生动态成长角度来认识体育学科的辅助价值,影响了体育学科对学生教学的辅助作用的发挥。在学生个性化培养环境下,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思维,综合考虑学生个人的体能状况、学习习惯和体育兴趣,为学生的道德感知和个性成长提供良性实践空间,实现体育学科与立德树人使命的全面融合。

(一)全面引导“奠基”,教学将健康习惯培养与体育教学相融合

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学生养成健康身心素质的基础,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其他学科学习不可缺失的因素。在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教学的辅助作用时,要通过开展系统化的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锻炼习惯,筑牢学生的体能基础。要将体育运动的动作示范、技能教授、体育精神和学生习惯等各项因素进行全面融合,通过凝聚体育学科的教学合力,对体育课堂进行扩容、增量,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健康习惯、体育锻炼等各项活动的价值,引导学生积极将健康习惯进行“延伸”,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也能自觉遵守正确的行为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教学的辅助作用。

(二)道德提升“铸魂”,将道德素质培养与体育教学相融合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学生道德状况的重要路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要重视利用体育教学的实践优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胜负理念、积极协作的体育道德理念和尊重、关怀他人的品格;要充分考虑学校资源状况,融入地域文化和信息技术,打造德育与体育相融合的教学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组织开展具体教学实践,丰富道德教育内容,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学生个人的道德境界。比如,在体育学科教学时,教师将体育赛事规则、基本要求融入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应有的规则意识和规范理念,对体育训练及比赛中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形成遵守秩序的优异品质。通过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

(三)心理健康“守源”,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

坚定学生意识认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是体育学科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前提。为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积极作用,要从学生心理素质和精神认同培养出发,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充分融合。在体育项目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選择丰富、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精神引导和心理鼓励,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在短跑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敢于突破自身成绩。教师可以与学生深入交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疏导,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正向指引。

(四)实践参与“固本”,将学生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相融合

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习惯、运动爱好、理念信念和体育意识等,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个性体育训练项目。在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结合学生体能测试的成绩,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体会到运动乐趣,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与频率,真正发挥体育教学价值。通过应用“课堂+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外体育教学体系,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向自我探究,真正实现体育教学“回归”学生个性发展的预期目标。

三、结语

在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学习、成长的综合推动价值,已成为体育教学的全新目标。通过开展系统化的体育学科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身心素质,使学生能够将健康锻炼习惯和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个人健康成长。因此,体育教师要发挥体育学科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优势,重视知识教育与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兴忠.高中体育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7):98-99.

[2]赵富学,程传银.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化的引领与培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6):108-113.

[3]邵天逸.“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J].体育学刊,2017(4):63-67.

[4]贾 莹.德育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5):94-95.

[5]朱亚成,朱 萍,季 浏.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9(5):104-108.

作者简介:李发扬(1982—),男,江苏邳州人,江苏省清浦中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学科辅助作用个性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七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大陆赴台体育家群体及其历史贡献研究
英文歌曲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