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家校和谐沟通之桥的构建

2020-06-09代艳萍

教师·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德育实践

摘 要:文章阐述了班主任如何运用智慧、爱心和真心与家长沟通,搭建“和谐沟通之桥”,达到“与家长沟通零距离”的境界,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和谐沟通;德育实践;分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2-0012-0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教育學所关注的重要课题,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校教育应当领导家庭教育,但决不能少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这是学校教育的最有益的补充。”两者如此密不可分,那么,将其有效结合的关键就在于班主任,只有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运用智慧,并掌握和家长沟通的一些准则、技巧,努力去搭建一座“和谐沟通之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能达到1+1≥2的效果。

一、运用交心原则,搭建沟通之桥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善于和家长沟通,沟通好了,家长会理解、支持自己的工作;反之,可能会适得其反,费力不讨好。所以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时一定要遵循“交心”这一基本准则。

(一)“尊重”是前提

虽然班主任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经常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社会关系中,双方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在交流中,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保障人格独立是前提。

班主任在和家长交流时,要友好亲和,不能高高在上,对所交流的问题,要客观分析,公正评价,共同研究解决,特别是要尊重 “后进生”和“不听话”学生的家长的人格,不要动辄“告状”,不要当众批评,更不能训责家长,否则会造成隔阂甚至对立,引起家长和学生的不满。

(二)“爱心”是基础

人与人的交往重在真心,班主任和家长的相处亦是如此。当教师真正用心去对待自己的学生,学生就会信任与依赖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里话。有言道,“学生是亲其师,才信其道”,而家长恰恰相反,是“信其道才亲其师”。只有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对学生的真心、爱心,家长才会愿意与其做朋友。这样,双方的沟通才会更加顺畅,进而提高沟通的质量,发挥最大的效果。

(三)“诚实”是关键

与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班主任只有以诚相待,方能敲开家长的心门,使他们愉快地与自己合作,这样,即使是一个不好相处的家长,在一个真诚的班主任面前,也会变得通情达理。

此外,为了在交流中更显“诚”意,就要求双方交流的内容要“实”,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了解交流主体——学生的情况。作为班主任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学生的学习成绩、特长和爱好、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等,这样交流起来才会言之有物。二是交流情况要有的放矢。班主任在交流前要想好交流的目的及需要达到的效果,这样在和家长谈及学生情况时才会有针对性,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的专业及对学生的重视和关心。三是交流情况要客观,既肯定学生好的方面,也要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方法。在说缺点时,班主任还应坦诚检视自身的失误及今后的改进措施,让家长觉得教师是在爱护他们的孩子,进而接受教师的意见并积极配合。

二、运用分类技巧,让沟通之桥更顺

在教学中,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我们常常因材施教。同样,对于不同类型的家长,我们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技巧。家长的职业不同、经历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一个班几十个家庭的学生、家长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运用一些分类技巧和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顺畅的沟通。

(一)按家长知识层次来分

可分为知识型的和非知识型的。

面对知识型的家长要重倾听。这类家长,有一定的学历背景、修养、丰富的社会阅历或一定社会成就,他们一般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这时,班主任尽可能主动地请他们提出对教育的看法,消化其合理化建议,达到协同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自身也会获得一定进步。

面对非知识型的家长要重传道。这类家长可能对教育孩子这方面不重视或不了解,这就要求班主任将自己的一些教育心得或教育学生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实相告,让家长予以重视。

(二)按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来分

可分为溺爱型、暴躁型、放任型、不讲理型等。

对溺爱型的家长要重说服。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的宝,所以溺爱型的家长也普遍存在。交谈时,班主任可先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赏,再淘气的学生都会有优点,借此拉近和家长的距离;然后再用恳切的语言谈不足,这样家长才会理解并接受班主任。这方面的要点在于直白中透着婉转。

对脾气暴躁型的家长重劝告。这类家长又可称为“恨铁不成钢”型家长,这样的家长大多文化程度一般,孩子一出现问题,就拳脚相向。班主任和这类家长沟通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要以理服人,要让家长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要以情服人,要让家长明白,班主任只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

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要重鼓励。要多报喜,少报忧,激发他们对学生发展前途的期望,引发他们教育孩子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班主任要委婉地指出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进而让他们更加关心自己的孩子,并为其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家长的熟悉程度等,来对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方式进行调整。总之,要考虑家长的接受性,聚集家长的正能量,进而达到交流的目标。这个工作和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有些类似,但不尽相同,因为它有特定的对象和特定的目的,是一场正面的谈话,是一场促进进步的交流。

三、 运用分层模式,让沟通之桥更阔

通常班主任了解的只是学生在校的表现,看到的是他们比较积极的一面,或者有时只是片面地看到学生不足的一面。因此,我们还必须运用分层模式,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

(一)运用《德育实践手册》全面评价

笔者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小凌,其在教师眼中的表现真是无可挑剔:学习上进,劳动积极,教师交代的任何事情都能按质按量地完成。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喜爱的好学生,有一天却被家长投诉:在家总和父母对着干,晚上不写作业,早上趕作业,还和父母吵架。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在校乖巧懂事的女生,在家却是如此的“飞扬跋扈”呢?这时候,《德育实践手册》的作用就得以显现,主要有:一是通过在家、在校评价准则引导着学生;二是教师每天要对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行评价,家长要对孩子的在家情况进行评价、反馈,这利于双方更了解学生;三是从周一到周五都要求学生自己写感悟,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也方便教师、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个人各方面的表现; 四是周末班主任(或组长)会给出评语,家长会给出寄语,如实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能起到提醒和鼓励教育的效果。

(二)运用《家校联系卡》实时跟踪

如果说《德育实践手册》是对学生个体进行纵向地引导评价,那么每周一张的《家校联系卡》就是通过实时跟踪报道班级的一些情况,对学生进行横向引导评价。

《家校联系卡》的设计如下:一周发一次,主要内容是总结一周来班级各方面好的典范和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设计的是比较有分量的班主任寄语,让教师的关怀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心灵,这是一种格调优雅、轻松有效且便于操作的心育方法。其次,设计的是一周以来班级获得的荣誉或对班级有积极意义的大事,能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闪光点,获得巨大的正能量,同时也能让学生看到在这些荣誉和大事中,他付出了多少努力,以此提高集体荣誉感。再次,设计的是一周以来的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表现情况总结、卫生情况总结,通过这些情况总结,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收获了多少、进步了多少。最后,设计的是家长建议和学生优秀作品。家长提的建议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改进工作,有助于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足,选登学生优秀作品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中时,会是怎样的激励呢?《家校联系卡》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也让家长们了解了班级各方面的情况及孩子的表现,笔者所在班级的家长们特别关注《家校联系卡》,阅读起来乐此不疲,评价很高。

(三)运用家访重点强化

家访是家校联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法,但由于班主任精力所限,不宜作为主要沟通方式,可视情况作为一种特殊节点、特殊时期的重要沟通方式适时使用。

一是在组建新班级时家访。班主任只有通过家访,才能更快、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及家长的特点,为下一步深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是当学生的思想或行为发生较大变化时家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去家访,要能够细致地道出该学生的变化的一些细节,同时认真倾听家长反映的学生的在家情况,和家长一道去分析变化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给学生家长以信心。

三是当家校沟通不畅时家访。由于学生的家庭各有不同,因此,总会有家校利用书面、电话等方式沟通不畅的时候,这时,就要采用家访这样一种近距离的、可靠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理解一些实际存在的困难,并对沟通不畅的问题进行剖析;在交流时要态度诚挚,言辞恳切,对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做出回应。总之,要通过家访使家长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从而积极配合,主动沟通。

四、结语

教育是一门学问,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通过有效的途径与家长沟通,才能使教育行为艺术化,才能达到“无障碍沟通”的境界。这样,才不会为教育所累,从而做个幸福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周利群.中学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马忠虎.如何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J].比较教育研究,1994(3):52-53.

作者简介:代艳萍(1973—),女,湖南常德人,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德育实践
关于中职生德育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研究
学校红色文化道德教育价值及其实践研究初探
中小学德育实践衔接性探析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德育实践的三大形态及其教育意蕴①
“以美育德”的中职学校德育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