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09张海平

教师·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应用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知识,这与小学生抽象能力弱的发展状况相矛盾。因此教师需简化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抽象图形、解析抽象概念,切实增强教学效果。文章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认识几何图形、完成课后作业,并总结操作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2-0086-01

一、自主动手操作应用于理解抽象概念

自主动手操作即让学生自己借助学习材料,通过拆、折、画等操作探究数学概念,从而逐渐接近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提倡素质教育、自主探究的背景下,教师应给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内涵与特征。例如,教师通过准备折纸、剪刀等手工材料,向学生明确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概念——“对称轴”,利用多媒体展示具有对称特征的图形,使学生对“对称轴”的概念形成直观印象。接着,教师将轴对称图形画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学生由于初次接触“对称轴”的概念,因此无法灵活应用这一知识点。比如,在学习中,许多学生无法理解一些图形具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原因。教师就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在折纸过程中理解“对称轴”的概念,从而解决这一问题。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正方形、长方形的折纸,要求学生将这些折纸对折,从折纸的折痕中引入“对称轴”这一概念。接着,教师又给学生提供圆形折纸,要求学生将圆形平均分成两份,将每种对折方法记录下来,用红笔将折痕描红。通过多次操作,学生会发现描红的折痕有许多条,无法估计圆的对称轴数量,进而充分理解“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自主动手操作应用于认识几何图形

教师的讲解能使学生记住知识点,动手操作则能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进而理解知识点。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趣味性,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能起到启迪思维、激发探究热情的作用。例如,讲解“物体”中的长方体、正方体时,学生仅凭教师的讲解容易混淆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但通过手工活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探究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一根胡萝卜和一把手工小刀。由于这两类事物在数学课中并不常见,因此学生看到胡萝卜和小刀时充满好奇,注意力集中。教师引导学生按步骤切割胡萝卜,将胡萝卜切成长方体,然后要求学生观察、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记录数据并按比例画出长方体各个面的形状。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将长方体的胡萝卜切成正方体的胡萝卜,重复上述观察、记录步骤。最后要求学生对比自己记录的数据及所画图形的特点,归纳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共性与区别。在讲解图形切面的知识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圆锥体状的胡萝卜沿着地面直径切割,观察其侧面的形状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这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三、自主动手操作应用于完成课后作业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量一量、看一看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在讲解“长度单位”一课时,学生对不同长度单位的理解并不深刻。许多学生能够记住不同单位的换算标准,但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学生的作业中,教师时常能看到学生的常识类错误,如“一根拔河用的绳子长3(  )”,许多学生填“分米”,这表明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到位。为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知识,教师可在作业中设计具有操作意义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作业。如让学生测量手指甲、铅笔、文具盒的长度,形成对“厘米”这一单位的具体感知;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椅子的高度,使学生认识“分米”这一数量。要求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填写正确的计量单位:指甲盖长1(厘米)、铅笔长1(分米)等。通过实际测量,学生能在掌握单位换算的基础上形成常识性认知,不再出现低级认知错误。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手操作环节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多个感官协同作业,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了大脑思维活力,同时增强了肢体协调性,发挥了身体记忆的优势,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且随着数学教学形式的变化,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态度也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学生打破对数学课堂的刻板印象,将数学课视为生动有趣的科目,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献:

[1]蓝丹梅.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广西教育,2014(1):113.

[2]赵雪琴.自主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8):115.

作者简介:张海平(1983—),男,甘肃庆阳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小学数学应用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