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训练点,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2020-06-09林小花

教师·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素养提升语用能力小学语文

摘 要:语文教学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文本,筛选出更多语用训练点,以便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语用训练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形成语用能力。文章从“整合文本语言”“与生活认知接轨”“激活想象思维”“创新读写训练”四个维度来阐述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掘训练点,调动学生参与语用训练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训练点;语用能力;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2-0055-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语用训练意识,深入语文教材之中,对语用训练点进行深度发掘,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宜的训练机会,帮助学生在多重实践体验中形成基本的语言应用基本能力。教师要在文本内容整合中探寻语用训练点、在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基础上发起语用活动、在激活学生想象思维后促进语用能力成长、在创新读写训练中巩固学生语用认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在整合文本语言中找到语用训练点

学生的语用基础存在着差异性,这是教师语用训练设计必须直面的问题。如何在整合文本语言的基础上设计语用训练?笔者认为教师应深入教材,对文本语言的表现形式做更多观照性研究,以便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文学鉴赏价值极高。特别是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生动的描写、有条理的叙述,都可以成为语用训练设计的重要依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训练机会。

例如,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给学生布设阅读任务:反复诵读课文内容,找出最为经典的词语,在语境中体会这些词语的意义,并利用替换、造句等不同方式展开训练,体会经典语言的经典性。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很快就能找到一些经典的词语。例如,“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中的“追随”;“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中的“静谧”。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随后的发言环节中,有学生说:“我感觉‘追随是紧紧跟随的意思,带有主动追逐的意思,说明作者对草虫是有很高的观察热情的。如果这里换成‘跟随,就没有了‘热情的意味。”“田野本身是‘静谧的,因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种‘静谧不单单是指没有声音,还指心境感受。如果让我用‘静谧造句,我会这样写,当关上了心门,世界便进入静谧的状态……”在教师对学生的这些个性化的“思考”给出专业评价后,学生就能从语用训练中获得丰富认知。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搜集文本中经典的词语,再让学生展开对比训练,通过替换和造句等方式来体会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并对这些经典词语的语用价值有了全新认识。语用训练与教材文本接轨,在整合文本语言中展开深度发掘,找到语用训练的切入点,以提升语用训练的价值,这是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语用训练时最为明智的选择。

二、在与生活认知接轨时发起语用训练活动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反映生活。在语用训练中,教师可以深入学生生活,结合学生生活认知来展开相关训练设计,这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教材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这也为语用训练设计提供了便利。教师在对语用训练展开对应设计时,需要充分观照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快速对接学生学习思维,并适时给出必要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语用训练环节,并在不断体验和认知中形成语感能力。

以《夏天里的成长》这篇小散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标记不理解的生字词,然后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介绍夏天万物生长的特点的,找出典型的语句进行鉴赏。当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他们会快速进入阅读环节,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的研究,找到精彩的描写内容并展开语言鉴赏活动。此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给出必要的引导。比如,有学生找到这样一句:“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他从句式特点展开鉴赏:为突出夏天生物长得更快,作者连续运用了三个分句展开描述,这三个分句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飞快的长”是指长的速度,“跳跃的长”是指长的形式,而“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是指生长状态。教师对学生的鉴赏给出必要的引导:“语言表达就是这样神奇,一个主题用不同句式进行集中式表达,往往能够给读者不同的感悟,并形成立体性感知,我们要学习这样的表现手法。”随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这种写法,描写一种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有学生按照教师布设的任务进行思考,给出了自己的仿写作品:“我的书包很重,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重:学科增加了,课本加重;年级增加了,责任加重;学业增加了,压力加重。”

当然,学生在语言鉴赏过程中,常常忽视了一些方法的运用,教师需要与学生展开互动,引导学生活学活用,给学生带来鲜活的鉴赏体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的语言表现力,这也是语用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效果。

三、在激活想象思维中促进语用成长

语用训练最能体现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内容时,要注意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想象思维,让学生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获得更多信息,并在不断思考中树立语用意识。例如,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典型的语用训练;让学生发表阅读感言,学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发表个性观点。这些都需要学生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训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语用能力成长。

語用能力成长包括多方面的指标和内容,教师在设计学生语用训练内容时,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以提升学生语用训练的实效性。

比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回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典画面并展开讨论和描述。为了让学生有清晰的思路,教师可以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刚刚结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庆大阅兵,给我们展示了宏伟盛大的经典的画面,特别是当步兵方队行进到我们的视野时,给每一个人带来的何止是惊叹,更是一种鼓舞和激励!那整齐的步伐,展现中国人民坚定的信心和无比的自豪……”当学生听完教师这样的语言引导之后,他们自然就获得了更多的思维启迪,自然就有表达自己感受的诉求。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然后挑选代表发言,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大都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表达大阅兵给自己带来的震撼。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点评,特别是在语言运用的特点方面多做提示,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他们语言表达的信心。

课例表明,教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国家大阅兵展开个性讲述,成功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特别是教师的示范展示,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启迪和鼓励。而从学生的具体表现中可以看出,设计语用训练未必要用专业知识做支持,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有感而发,从经典语句中学习一些语用技法并运用到具体情境中来,表达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便是有价值的语言应用实践,达到了语用训练的又一目的。

四、在创新读写训练中提升语用能力

读写关系十分密切,读写训练是最典型、最直接的语用训练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有更多的运用之地。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从读写两个方面展开调度和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读写环节。先是学生的“读”,也就是学生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入的阅读,这是写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要给学生更多启示,引发学生更多的情感共鸣,为其后面的“写”奠定基础。然后是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习作的立意、选材角度,向学生传授更多的习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让其在实践体验中提升读写能力。

在设计读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读写任务进行创新,让学生自然进入读写环节,并在个性探索中形成语用能力。以人物描写为例,在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梳理重点,找出最典型的描写片段,然后给学生布设读写任务:“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形象描写极为经典,在整个描写过程中,作者准确抓住了闰土的突出特点,塑造了一个个性十足的人物形象,让人阅读之后有如见其人的感觉,借助这样的写法,选择你生活中最熟悉的一个人展开肖像描写,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有了对《少年闰土》的“读”的体验,对课堂知识迁移训练自然就有浓厚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生活中人物的具体形象特征進行有效捕捉,然后运用典型语言进行加工描绘,突出特点。在学生开始进入创作阶段时,教师也要跟进指导,提出修改的办法或建议,让学生的肖像描写任务顺利完成。最后,再让学生诵读自己的“读写”训练的作品,并让学生展开互评,教师最后评价总结。

学生对人物肖像描写并不陌生,只要教师注意引导,明确读写任务,让学生有清晰的操作方向即可。因此,创新读写训练,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把“读”的体会“迁移”到自己的“写”上来。教师把语言运用的诸多方法和角度告诉学生,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启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总之,提升小学生的语用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多角度地挖掘训练点。语用训练不是单一的训练形式,它往往与其他训练融合在一起,教师对此需要有充分认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语用能力。教材文本大多带有经典属性,是设计语用训练的绝好素材,教师在语用训练点发掘时,要深入教材之中,对文本和生本思维对接点进行科学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多语用训练机会,让学生在多重语用训练过程中自然提升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敖海荣.找准训练点 彰显“语用”魅力[J].名师在线,2019(8):19-20.

[2]柯丽娜.精选训练点 促进“语用”增值[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2):10-13.

[3]袁光明.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落实语用训练载体[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0):80-81.

作者简介:林小花(1980—),女,福建福清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素养提升语用能力小学语文
浅谈兴趣引领对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