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心得

2020-06-09李珏

教师·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美育语文教学

李珏

摘 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对“一核四层四翼”的解读有利于语文教师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定位和实施。文章结合“四翼”中的“创新”、考查载体“情境”以及“跨媒介”教学,具体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心得,并分析了时间“同步性”、空间“辐射型”和渠道“多元化”美育资源的开发及运用。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美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2-0044-02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对美育的相关阐述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为广大一线教师进一步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供了一项权威的解读。该说明围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总体特征”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键概念和重要关系”两个章节,详细地阐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在该说明中,与美育有关的词语提及情况是这样的:核心概念“德智体美劳”出现15次,尤其强调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与学科内容深度融合,始终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人”上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在“四层”考查内容中,核心价值在“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部分涵盖了“健康情感”,而“健康情感”则涵盖了美的意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明确指出了“培育审美素养”。此外,“美育”出现1次,在合格新生的选拔标准中提出“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还有“审美”出现4次,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出现5次。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一核”里研究“为什么考”,明确了语文教学中应该且必须实施美育;从“四层”里研究“考什么”,明确了语文高考必然要考查美育;从“四翼”里研究“怎么考”,明确了美育实施需要注意的手段、方法和策略;从“情境”里研究考查载体,明确了教学问题设置、命题问题设置的方向。

二、“一核”“四层”“四翼”对美育研究方向的启示

“立德树人”对新时代高考的性质定位,决定了高考必须努力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覆盖的评价体系,良好的审美情趣是“立德树人”背景下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高考甄选功能的核心标准,“立德树人”不仅包括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还包括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新时代高考的导向作用最终是要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精神追求。概括起来即要培养、要甄选、要引导,为在中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明确了根本方向。“服务选才”中提出的“高考必须注重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助力高等教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在中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明确了基本目标。“引导教学”中明确提出“始终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等内容。

文章谈及美育的实施策略,更多的是从“四层”中的“核心价值”“素质教育”出发,明确了“健康情感”“审美素养”在高考考查中的重要位置;在“四翼”中的“创新性”和高考考查载体“情境”中寻求实施的策略。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策略

(一)完成语文学科教学任务是美育实施的前提

所有的策略都将服务于语文學科知识的学习。如果脱离了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美育则没有任何讨论的意义。语文教师最先应该考虑的是完成语文学科本身的教学任务。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恰到好处地融入“四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处理好四者之间的关系,四者不能割舍,亦不能孤立。因此美育绝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层面,不是核心价值的美育高不可及,也不是必备知识的美育无从下手,而是深入四个层面,去发掘“核心价值”中的“理想追求、正确而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关键能力”中的“审美能力”,“必备知识”中的“掇菁撷华”。

(三)美育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1.创新——时间“同步式”美育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过去教师对美育资源的开发更多地取材于教材,内容多为赏析教材诗歌中的意境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美、作文中的语言美等。在信息化时代下,语文的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变化,获取资源的途径也变得更加多元。

“同步式”美育资源的开发可以说正当时,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湖北武汉流行,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响应。当时本课题组教室所在班级做了以下几件事:第一,收集钟南山院士的背景资料,比较2003年抗击SARS和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差异,谈谈自己对“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拯救生命”的看法,给钟南山院士写致敬词;第二,借助互联网查找传染病与人类破坏环境之间关系的相关资料,并思考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意义;第三,从日本援华物资上所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发,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含义;第四,查找“波尔金诺之秋”相关资料,并思考其对这届“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高三学子有什么启示。给学生抛出的这些问题极具时代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可以在学校,更可以在生活中,这些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美育资源提示着学生不仅要思考个人追求,还要反思社会与时代,要追问、发展与突破。同时,这些问题又能立足于时空的角度让学生去比较、分析,学生不再只是静止地看待问题,他们的视野在不断拓宽。

2.情境——空间“辐射型”情境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过去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就是针对本班学生、服务于本班学生,那么在情境式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打破这种常规呢?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基于知识应用和产生方式的不同,把“情境”分成“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先是“生活实践情境”,指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比如,初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可以建立友谊班,通过写信的方式互通语文学习的心得,高三的哥哥姐姐帮初一的弟弟妹妹修改错别字、病句、书信格式,落实了字美、文美、心美;友谊班的语文教师还给学生录音,可以实现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写作从应试变成了生活中真实的情境,有对象、有内容、有反馈,更重要的是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书信交流中,学生能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发现青春的美好。而“学习探索情境”指的是真实探索过程。比如,对微型课题“诗歌自主鉴赏”,学生团队合作围绕“意象意境美”“语言美”“手法美”“情感美”等方面自选诗歌,自制PPT,力求背景优美、字体使用恰当、动画运用合乎诗歌内涵、小组名体现诗歌韵味和美感,如“江清烟月”“傲雪凌霜”。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限时展示,教师录像;全班学生根据团队合作的成果,借助思维导图对课内必背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力求字迹工整、卷面有美感、导图逻辑清晰。完成思维导图之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篇目进行朗诵,力求朗诵出情感。

整个学习过程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只在前期负责给学生疏通知识点。学习团队的“备课过程”从知人论世到文本研究、从团队讨论到课件制作、从课前预热到课堂展示,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而在课堂上他们从不能脱稿到脱稿、从一说到底到提醒台下同学做笔记、从一人展示到团队成员集体展示、从自说自话到同学互动,层层递进。整个任务下来,从诗歌文本中的各种美到他们对自我要求的语言表达美、从自制课件中的配色、配图、配字、配乐美到开始关注到自己表达时的肢体美,学生互动时课堂交流的流畅和连贯,能使教师感受到学生在这个探索过程中的愉悦感和自我认同感。

而这些资料全部归档收集,将留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后者通过分析学长学姐的成长过程,既会对学长学姐的付出表示认同,又能使自己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也对自己当下的学习状态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笔者认为,两届学生为此收获的精神状态是健康情感非常重要的表现。“青年的格局”课题研究融合美术组学生的绘画资源,对湖湘名人进行评价;“高三自查本设计与运用”课题研究结合近三年高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复习策略,呈现了知识框架的自我构建与知识习得的自我反思。

3.跨媒介——途径“多元化”美育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以“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跨媒介阅读实现课内“林黛玉进贾府”文本阅读,将课外《蒋勋说红楼梦》、刘心武《红楼梦》、周汝昌点评《石头记》、《红楼梦》学刊杂志、俞平伯《红楼梦辨》,和1927年电影《红楼梦》、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2010年新版《红楼夢》等影视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在课堂上解读文本,在选修课上解决课外延伸,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思辨阅读,重新对原著进行分析。

在写作训练这一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大赛》学习阐述观点和逻辑表达,观看公众号“回形针”收集专业素材,看“方方日记”关注武汉,在“学习强国”上搜索“每日”系列,学生的视野将不断打开,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可以说,在写作训练上进行“跨媒介”教学还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四、结语

应试教育下的“快节奏”“题海战术”等显然让这种需要“慢节奏”“熏陶、体验”的美育的地位非常尴尬。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现,有赖于一线语文教师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种始终为了生命的美好而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语文美育的实施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不断实践、创新,才能最终走向育人和育才的平衡。研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是美育实施的一个新的起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也将为美育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叶 朗.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是时代的要求[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3):11-12.

[2]杨 斌.语文美育略说——我的语文教学观[J].语文教学通讯,2010(10):10-15.

[3]文 骥.语文美育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90-93.

[4]郑 昀,徐林祥.新课程呼唤语文美育[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8(11):3-6.

课题项目:“构建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创新模式”(A-34)。

作者简介:李 珏(1983—),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省长沙市第六中学教师,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高考评价体系美育语文教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高考评价体系为统领的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落实评价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
秉承理念 沿袭风格 导向素养 立德育人
立足全面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