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工作引导探究

2020-06-01方淼晖

教育界·A 2020年4期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微时代微博

方淼晖

【摘要】“微时代”的开放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日常的校园生活提升到虚拟的网络世界,界定了高校网络舆论的内涵,分析了高校网络舆论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为更好利用这一平台,文章结合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实际,认为应从认真规划、加强组织、搭建平台、科学结合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微博;高校;共青团工作

一、微博用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作用

推广和使用微博是落实两个“全体青年”(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要求的重要举措。借助微博平台,高校共青团制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覆盖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始终保持共青团工作在高校中不断向前发展。

1.有利于了解青年的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在现代生活中,社会信息爆炸式增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粗浅而快速,年轻大学生不满足于面对面地交流,也不喜欢传统的书信、电话等交流方式,这为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带来了挑战。而微博操作是最简单的,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满足了年轻大学生需求的最随意的方式是微博的低门槛和IM即时响应。微博的发布简单灵活,青年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只言片语的形式进行表达沟通,开设“团建工作”“挑战杯专栏”“科技读书节专栏”“校园文化艺术节专栏”“心理健康”“系部团讯”“专题报道”等工作栏目,在发布官方信息的同时,穿插转帖环保、时尚、健康等主题小知识。结合《怀化学院报》、团委会德网等媒体,利用宣传单、宣传海报和微博链接地址等宣传相关信息。

2.加强组织,强化微博运行的保障支撑体系

在这个见人就“粉”的微博时代,全国各大高校以及校内各院系各部门也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紧跟宣传潮流。有的高校在一家网站上开通微博的时间已逾百日,但不少微博还是处于“少言寡语”状态,关注者也是寥寥无几。不少网友随后建议,既然有众多“粉丝”关注,高校的相关部门也应增强责任意识,争取做到不定期和网友交流。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团委应完善组织和领导机制,完善微博运营的支持体系,以微博有效支持共青团工作。

二、微博用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特点

1.灵活便捷性

微博最突出的特点是信息便捷传播。通常,微博上的单词数量限制在每条不超过140个单词。对于通信者来说,信息量越小,就越容易提高传输速度。同时,它集成了多种平台,可以通过Web网络、客户端、移动SMS、移动互联网接入、IM工具、电子邮件插件等发布信息。这就确保了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将周围发生的事情传播到互联网上,并且接收者可能会感到冷漠或愤怒。比如“每个人都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大家晚上好!”等等,这些句子来自大学的官方微博。通过这种人性化的语言,高校团组织可以使青年大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通过在微博上及时发布团工作信息,进一步扩大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和服务,与广大团组织紧密联系,使青年大学生能够了解团组织,办实事,做好事,感到团组织站在自己一边,真正实现“想团员之所想,急团员之所急”的目标。切实履行组织、服务、引导、维护团员的合法权益和情报职能,真正做到了“想团员之所想,急团员之所急” ,真正履行了组织、服务、引导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

2.人文性

微博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突出了独特的时空平台,进一步服务青年、团结青年,是确保高校共青团工作顺利开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干部的重点。博客、微博等草根文化传播媒介的出现,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现在的微博体现的精神越来越平等,营造出众生平等的话语情境,让说话者时刻感受到作为一个话语主体的存在。微博的这种个性化表达适应了青年大学生追求个性、表达自己声音的需要,网络互动工具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载体。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高校团委认真规划,找准角度,明确努力方向,掌握科学的应用方法。

三、微博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1.信息传递与思想引领面临的新挑战

微博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它在信息的传递中是快速、方便、开放和自由的,微博提供的信息量的突破性增长將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大学生正处于形成思想和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阶段,他们所接受的信息是自我认知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来源。传统的上传下达模式的主导地位面临着挑战,如何在微博时代占有宣传阵地,向青年传播主流的价值观,倡导有积极意义的舆论导向,成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一大挑战。

2.组织关系与人际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在微博时代,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和交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共青团传统的组织和工作渠道也扩展到了互联网。多种互动交流方式使学生更习惯于使用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微博平台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可能会激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进而埋藏在心底,或者在互联网上发泄。因此,如何探寻学生的需求,整合工作资源,以更有效的方式介入大学生的虚拟生活,是共青团面临的新挑战。

3.工作方式和工作渠道面临的新挑战

过去大学生参与活动基本由团组织统一安排,共青团开展工作可控性强、主导性强。而在微博时代,团员青年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活动选择越来越多,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价值判断进行取舍。传统的我说你听、我叫你做的动员方式已经难以吸引学生。因此,如何利用微博吸引、凝聚和引导学生,是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四、搭建微时代共青团工作新思潮

1.建立共青团微博体系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青年学生交流方式的变化,社团组织应积极构建引导青年学生成长的新平台,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可以建立共青团微博系统,号召学校团委、高校(系)团支部、各级学生组织、班级共青团支部建立和使用微博。同时还要鼓励各级团组织负责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开设个人微博,并相互倾听或关心,建立团组织微博系统,关心、关注学生的微博动态,了解学生的想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2.打造共青团微博品牌

共青团的微博品牌分为两类,一类是品牌活动,通过微博可以有效地宣传各类品牌活动。比如,暑期三人到农村参与社会实习、挑战杯比赛等项目,应设立微博,及时进行宣传和启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参与。另一类是品牌博主,共青团可以鼓励学生中的优秀党员、奖学金获得者等学生模范开通微博,通过亲身经历,引导广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有为。在典型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更容易学习和模仿。此外,学校可以邀请有影响力的学者、专家和杰出的年轻人在微博上定期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微访,回答学生的问题。

3.创新共青团宣传阵地

高校团组织传统的宣传阵地有团刊、橱窗、海报、广播等,微博的产生和发展使团组织的宣传阵地进一步拓展。高校共青团要适应发展,通过搭建微博平台来创新宣传阵地。团组织要善于通过微博及时发布团学工作资讯,进一步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服务面,加强团组织与广大青年学生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团组织就在身边,真正做到想团员之所想,急团员之所急,履行四项基本职能。

4.加强高校共青团间的交流

微博为高校共青团之间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日常工作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微博互相了解与关注,及时了解兄弟院校相关信息,学习和借鉴一些好的做法,交流工作经验和感受,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微博发布简便,传播速度快,与传统的交流方式相比,微博更方便高校团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五、结语

从组织结构上看,应构建以学校、学院、班级为核心的三级微观组织体系,构建具有团建特色的微观体系。就团队建设而言,第一,要建设一支以全日制团干部为主导,具有能力、兴趣的专业教师的“微型团队”。第二,要增强学生干部的微观意识,促使工作延伸到微观领域。第三,要认真挖掘网络骨干,鼓励积极理性的微观思想引导,用积极的声音引导微观群体的声音。第四,加强技术人才的专业培训,不断开拓新领域、新渠道,不断覆盖学生群体,实现零时空差距。第五,加强对微观现场团队的紧密沟通服务,如财政支持、工作交流,以达成共识、巩固团队。

在“微时代”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应当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进一步密切与共青团的关系,积极对接青年话语体系,发挥共青团的四个基本功能。如组织、服务、引导和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是当前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程,有利于科学组织青年,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作用,抓住青年群体的焦点、兴奋点和共鸣点,增强青年群体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黄小明.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分析 [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30.

[2] 刘治军.网络舆情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管理与引导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1(08):69-70.

[3] 周礼春.高校校园网宣传中的舆情引导探析 [J].教育与职业,2011(21):49-50.

[4] 曹德欣.略论“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J].学校党建與思想教育,2015(01):63-65.

[5] 徐依成.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10(18):179-180.

[6] 官巧燕.大学生新媒体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49-50.

[7] 张贵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解析 [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50-51.

猜你喜欢

共青团工作微时代微博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新时代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思路与改革意识研究
商校共青团工作对学生正能量影响研究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团组织建设方法探究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浅析新媒体时代共青团政工的发展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