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挖插图情境 关注英语语用 提升思维能力

2020-06-01黄鼎

教育界·A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

黄鼎

【摘要】在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教材的插图为语言教学提供了语境。文章着眼于深挖插图表现但语篇文字没有表达出来的情境,从阅读前和阅读后两方面入手,依托情景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进行语言输出活动的过程中,观察、预测、推理等思维品质逐步得到提升。

【关键词】插图情境;英语语用;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同时强调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值得每位一线教师探究。译林版《英语》教材有大量生动活泼的图片,这些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情景信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然而,许多教师在利用插图教学时,只關注表层信息,忽视了插图中的潜在情景信息,对图片资源的挖掘不彻底。

本文将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和下册Story time、Cartoon time教材对话文本,以笔者在一线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为例,以关注小学英语语用为出发点设计课堂提问,在提问中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插图隐含的情景,从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阅读完整语篇前,通过解读图片透露的故事背景,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教师根据图片中的故事要素,并通过设置课堂提问来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合理发挥想象力,在层层铺垫的提问互动中,培养学生预测故事情节的能力。

一、了解背景,体会语境

教材提供的图片情境蕴含着显性和隐性的信息,比如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教学板块的情景图通常会呈现人物、地点、时间等对话背景,与对话内容共同构成具体的语境。如果没有教师合理的引导,每个学生的关注点与理解力不同,部分学生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教师在备课时,要研读图片,挖掘情境隐含信息,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与语篇背景信息相关的提问,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合理预测故事情节,逐步明晰对话文本潜在的语境信息。教师要对学生观察和预测到的信息进行有效梳理,使学生对图片创设的语境有完整、清晰的了解。

【案例1】在教学3A 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 ”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见图1)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插图中的人物,并回答问题。

①Whos he (Hes Mike.)

②Whos she (Shes Helen.)

③Who are they (They are Wang Bing,Liu Tao,Yang Ling and Su Hai.)

并追问:

①Do Helen and Mike know each (Yes! They are brother and sister.)

②Do Mike and Su Hai know each (Of course!They are Mikes friends.)

③Do Helen and Su Hai known each other (No!)

用提问铺垫,帮助学生理清语篇中人物的关系。有了这一层情景,再引出教学难点:“Nice to meet you.”学生在观看动画后发现,Helen只是轻轻地、害羞地说了一句:“Hi!”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如下任务:“请扮演Helen,向哥哥姐姐们打招呼吧。”并且提示学生不要害羞,从而适时拓展对话文本:“Nice to meet you too.”对原有教材补充之后,完整的问答应该是:“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 too.”教师逐步帮学生理清插图隐含的情景,学生必定对在何场景运用初次见面用语有深刻的理解。

二、合理预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案例2】在教学3B Unit 4“Wheres the bird ” 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见图2)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所处环境(In the classroom),并据此回答以下问题:“Where are they Whats in the classroom ”借机复习本单元重点词汇chair,desk,door,schoolbag,blackboard等。

然后请同学们猜测:“小鸟误入了教室,会发生什么事呢?小鸟会躲到哪里?鸟被抓住了吗?”提出以下问题。

①“Where is the bird Guess!”在前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认真观察过图片,学生可以运用表示地点的方位介词做出猜测:“The bird is in the desk/beside the desk/on the chair/...”

②“Does the bird fly away?”对于这个问题,三年级学生可能不会用英语表达,可以允许学生用中文来回答。有学生说:“小鸟飞太快,抓不住。”也有学生说:“我们要爱护小鸟,应该把小鸟放了。”学生积极参与猜测,课堂气氛良好。然后教师说:“Now lets watch the Cartoon,and find out who is right.”学生观看课文动画,小鸟躲的地方正好被某个小朋友猜到了,这个小朋友就会特别有成就感,相信他对相关地点介词的记忆会很深刻。

译林版三年级英语教材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板块在对话语篇结尾有较多处留白,学生读起来心照不宣却又意犹未尽,多数时候往往一笑了之,教师也没有做“追究式”思考。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故事中留白,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演绎补白,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关注留白,联系生活实际

【案例3】Unit 4“My family Cartoon time”.本课的语篇内容是用句型“This is my...”介绍自己的家人。本册江苏版教材是三年级起点教材,内容偏简单,苏州地区的学生在一年级教材中就已学习了用“This is...”介绍家人,故此段对话文本内容上没有难度。如果教师仅仅把教材内容解决了,只是在“炒冷饭”,学生语言能力未必有提高。教材最后一幅图(如图3)是一只蝌蚪在介绍他的妈妈,旁边的Sam和Bobby一脸疑惑。教师可以在读后环节抓住此处留白,引导学生結合生活经验,挖掘隐含文本,续编故事。

小学生熟知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他们知道蝌蚪跟它的妈妈根本长得不一样,故看到Sam和Bobby不理解的表情时大部分学生都会会心一笑。有了以上生活常识作为支撑,教师可以像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让我们帮助蝌蚪,向Sam和Bobby进一步介绍自己的妈妈,让他俩打消疑惑。”教师给出提示:“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说一说青蛙的长相特征。”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作总结,原文本改编如下:“The tadpole says:‘This is my mother.I have a short tail. My mother has four legs. We all have big eyes.”这样的补充,有助于学生有效滚动复习旧知识,并把学过的语言运用起来。借助学生的常识与插图,渗透语言知识four legs,相比单纯地背诵语法规则“数量大于一+名词复数”,相信学生可以对语言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记忆更深。依托教材插图,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学效果更佳。

四、续编故事,充实语境

【案例4】3A Unit 5 “Look at me Cartoon time”是一组很有生活气息的对话,Bobby的妈妈试穿新买的裙子,想得到Bobby爸爸的称赞,结果他头也不抬敷衍地作答,最后妈妈生气了(如图4)。

教师引导学观察图片4,并提问:“①How is Mum (Shes angry.)②What does Dad say at last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看Dad的肢体语言,如图4所示,Dad终于不低头看报纸了,他摸着自己的头,一脸歉意。学生讨论,教师作总结。结合学生生活日常场,将图4对话内容拓展如下:

Mum:look at me, please! Is it red

Dad: No,it isnt. Its not red. Im wrong. Im sorry.

这样的改编,将图片表述的信息全部转为语言,相对于文字,中低年级学生对图片的兴趣比较强,他们对图片的解读能力也很强,在学生能很好地解读图片信息的情况下,教师给予学生帮助,帮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一吐为快。这样一来,本来抽象的语言知识,否定回答(No,it isnt.)和否定句(Its not red.)在语义层面,被插图所承载的信息充分解释了。个人觉得,对于拓展内容,建议学生演一演或熟读即可,不建议做统一要求。

总之,教师在语篇教学活动中应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故事情节、教材难易程度和学生现有语言知识水平等,设计有真实性交际意义、语用意义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使学生得以进行输出性语言活动。深挖教材插图隐含的情景,使得对话文本内容更充实,更丰富,更贴近生活。在教师层层提问的铺垫下,教学重难点变得学生“跳一跳,够得到”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提升其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译林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3] 李长健.巧用教材插图培养思维能力 [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11):18-23.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让孩子更聪明的游戏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精讲巧练”
例谈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