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2016-11-07谢姣

文教资料 2016年20期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谢姣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发展,中国社会步入“微时代”。微时代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规避“微媒体”大力发展给思政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微媒体”服务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理念、内容、载体、方法上不断创新。

关键词: 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根据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2015年新增加的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的占比分别为46.1%、46.4%。《报告》同时显示,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快速发展。通过手机等“微介质”传播“微内容”的“微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信息源,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

一、微时代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

1.微时代的概念。

微时代在学术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微时代”是新兴网络媒体变革与创新的产物,它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更加广泛和快捷的信息传播。以微博、QQ、微信、人人网、豆瓣、知乎及Twitter、facebook等为代表的微传播媒介,具有内容短小精悍、信息高效与碎片化,传播速度迅速、传播活动“去中心化”,传播者更加多元、媒介主体大众化和平等化,交互性更强、表达内容呈现出不确定性和后现代性等特点,它们不仅可以在互联网终端使用,而且可以通过手机3G平台进行更为广泛和便捷的运用,实现更加实时、互动、高效的传播,并使人类传播活动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突破时空的限制。

2.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高职学生年龄大多处于18-22岁,既有青年学生的热情、冲动、思想活跃等特点,相比于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又有其独特性:一是学生素质上,高职学生来源较为复杂,有普招生、对口升学学生等,文化素养良莠不齐、思想较不成熟、心理更为动荡。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开展,有的放矢,使其消除自卑心理,激励其忘记层次差别,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从专业学习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赢得自信,完成学业。二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技术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为目标,培养过程社会和行业参与度高,就业方向更为明确、未来岗位技能性要求高。其思想政治教育时段分散,尤其是在顶岗实习、实训期间,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位的情况;同时,在教育内容上,需要有针对性的岗位、职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等方面的内容。三是社会认知上,在我国,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的偏见,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客观的评价。带有偏见者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因此,一方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更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和人生规划。另一方面,还要与社会、行业、大众紧密联系,取得社会和公众的认可与参与。

二、微时代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1.信息传播内容的丰富和复杂给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

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内容容量巨大、资源丰富、覆盖面极广,形式非常丰富,既有文字、图片,又有音频、视频等。在以往经常因为教育内容的过于单调、枯燥、理论化,不容易为高职学生所接受。微时代背景下,丰富的资源、活泼的形式、精炼而生动的表达,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充足的资源储备。

但是传播内容的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监控和筛选的不易及其娱乐性和刺激性,对思想活跃又缺乏辨识能力的高职学生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一些垃圾信息的充斥,将危害高职学生的成长,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2.信息传播方式的高效和随意给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

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迅速高效、覆盖面广、交互性强,内容可以快速得到阅读、关注、转发,可以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实现快捷的一对一沟通,大大削减了沟通成本和程序。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突破以往促膝谈心、当面交流覆盖面小的弱点,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给高职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方便,为对不同素质和个性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一对一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信公众号、论坛贴吧等公众平台的发展和繁荣,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窗口。

但是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容易使传播内容由多样性变成复杂性;表达内容呈现出不确定性和后现代性,有时候一个偶尔因素就会导致一个词语、一个人物、一件事情在网络上走红和掀起热议。高职学生群体容易受到同龄人或者某领域专家的影响,某些网络上的“大V”“公知”的观点可以极大程度地影响他人,当有些信息受到别有用心的人歪曲,或者恶意通过微媒介传播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复杂。

3.信息传播活动“去中心化”给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

微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注册或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可以自主参与微电影、微公益、轻松筹等活动,即时的心情和状态可以随时发布,媒介主体呈现出大众化和平等化的趋势;同时,在信息传播上,改变了自上而下的方式,传播活动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点,每一个人既可以观望和接受信息,又可以发送和推动信息。沟通者之间地位的平等和共同参与,可以提升沟通双方的信任感,有利于改善思政教育的沟通效果。

但是,信息传播活动的“去中心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甚至在某些事件上,学生比教师了解的信息更为丰富和全面;另外,教育者对于教育信息的把关作用进一步弱化,教育者不能实现对传播内容的价值、真实性和质量的审核和把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难以充分实现。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究

1.创新理念,增强微媒体意识。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在微时代背景下,要做好高职学生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创新理念。高职院校要重视微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确认识微媒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校园信息建设,强化网络监管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微媒体的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充分重视微媒体的作用,适应微时代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新要求,加强对微媒体的了解,提升微媒体使用能力,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进行科学创新管理。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微媒体的重要影响力,着力打造和构建工作微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创新载体,利用微媒体平台。

载体可以使无形的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有声有色。在微时代背景下,可以利用各类微媒体平台,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是可以利用大学城空间、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上传辅助教学的视频、音频、微课。并通过平台进行课前辅导交流、课后作业征集和批阅等;二是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平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利用微媒体的群组功能,通过便利的方式集结具有相同爱好和目标的同学,如社团、公益组织、兴趣小组,进行畅所欲言、形式活泼的沟通,分享资源、交流信息、形成智慧;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各类线上公益微课、线上分享会、交流会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更为青年学生所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可以积极建设微媒体品牌阵地。通过微媒体工作平台的建设,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尤其重视品牌微媒体平台的建设,吸引学生关注,成为信息发布集散地,真正发挥其思想教育和引导的作用,从而营造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3.创新内容,使用微媒体资源。

微时代,网络上的各类微媒体资源极其丰富,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一是可以将丰富的资源用于思想政治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微时代信息资源共享、更新快的优势,随时关注并向学生传送课程的相关知识、资料,最新的资讯、案例,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改善学习效果;二是可以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收集和传播正能量的观点与资源。思想政治工作者,包括辅导员、各科任教师,要关注青年学生思想动态和社会热点,将合适的网络资源利用于育人工作,尤其是辅导员要注意收集正能量的观点与资源,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博客等平台予以转发,或者在班会课等时间组织集中学习观看,在潜移默化中传导正确的观点和正能量,如春风化雨般影响引导学生。三是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优秀的微媒体资源,如微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一方面可以通过参与让更多学生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内容,并将正能量带到同学中间。另一方面,同龄人的制作、同龄人的故事、同龄人的强大感召力,更能获得学生关注、赞同、转发,从而取得实效。

4.创新方法,掌握微媒体话语权。

微媒体为高职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表达、平等交流的话语空间,但是拥有平等的话语机会不等于丢失话语权。高职学校要抢占新媒体教育阵地,牢牢掌握话语权,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要创新工作方法,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学会使用诙谐、轻松、直白的“微语言”,表达鲜明的立场、诠释独到的见解,形成良性互动、回应大众关切,以接地气的内容和亲切的态度赢得青年学生的欢迎,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掌握微媒体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s://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601/.

[2]余佳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人民论坛.2014(32).

[3]秦颖.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4]沈培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4).

猜你喜欢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