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0-06-01张保平

教育界·A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

张保平

【摘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乡村学校的物质和文化建设,而且,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建设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势在必行。文章首先阐述了建设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乡村民族小学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如何进行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实践探索

一、建设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的必要性

1.建设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是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发展自我的空间。而建设书香校园,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顺应教育改革要求的表现[1]。另一方面,从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来看,语文这门科目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多,为了使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和更大的进步,建设书香校园,增加阅读量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2.建设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孩子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优秀的书籍是指路明灯,更是人的精神食粮。一个学生如果能够长期保持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那么他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好的书籍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会写作的方法、阅读的技巧,而且能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

3.建设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优化少数民族孩子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乡村民族小学的学习环境相对于城市来说较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上都有欠缺。大力建设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就是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各式各样的书籍、书架和图书馆都能优化乡村民族小学的学习环境。有了充满读书声的乡村民族小学,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所选的书籍类型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民族小学生的特殊需求。书香校园并不是只让学生有书可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快乐地读书。据调查,许多乡村民族小学虽然提供给了学生较多的书籍,但大部分都是作文书,没有考虑到民族小学生在读书方面的兴趣爱好,一味地想让学生通过读作文书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很多乡村民族小学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大部分书籍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额外布置的作业,因此对阅读书籍存在抵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许多学校没有认识到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存在急于求成的功利心理。

2.并没有将书籍做到物尽其用,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现代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许多教师、家长甚至学生都认为,教材是学生最应该学习的,其他的书目可看可不看。因此,許多乡村民族小学的书籍和图书馆就像摆设,许多教师并不希望学生浪费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这就导致了乡村民族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达不到标准,不仅浪费了图书资源,而且不适应教育发展趋势,重视程序不足成为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中一个非常大的阻碍。

3.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空闲时间,缺乏家校联合。目前民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虽然越来越大,但是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空余时间是比较多的。例如双休日和假期,他们都有大量的时间是空闲的,但是在这些时间段中,学生并不在学校里,因此课外阅读就在双休日和假期被搁置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许多乡村民族小学的学生家里并没有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甚至许多学生的家里根本没有课外书籍;二是学校和家庭对于课外阅读的探讨较少,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家校联合。总之,书香校园是没有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即使不在校园中,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4.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民族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会刻意模仿教师的某些行为。然而在许多乡村学校中,许多教师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其他的种种原因,并没有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就说明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好榜样示范。这使得有些民族小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老师都不读课外书,那么我也没必要读[2]。现代素质教育的教师观明确提出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最好的榜样,这一观点应该被贯彻到书香校园的建设中去。

5.用于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资金有待进一步增加。书香校园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书籍,因此学校必须要有特定的、充足的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和配置设施。但是就目前的许多乡村民族小学的情况来看,它们用于书香校园建设的资金明显不足,这就导致了许多乡村学校所购买书籍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足够。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不是一个口号,想将其落到实处,用于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资金必须要进一步增加。

三、如何进行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

1.丰富书籍的类型,选择适合民族小学生需求和兴趣爱好的书籍。所谓书香校园,其真正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和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品质。针对目前许多乡村民族小学的图书类型单一、以作文书为主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首先,学校在购进图书之前,可以先在校内对学生做一个问卷调查,总结出民族小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有方向地选择相应的书籍。其次,可以设置一个共享图书架,鼓励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好的书籍拿出来,摆到书架上与其他民族小学生分享。因为许多民族小学生的年龄相仿,许多兴趣爱好也有相似之处,所以这些共享书籍一定能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学校要设置专门的共享图书管理员,保证学生的图书不会发生损坏和丢失的情况。再次,乡村民族小学在丰富书籍类型的同时,不能忽视书籍的质量,要定期对各类丰富的书籍进行筛选和检查,避免学生读到无营养的书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乡村民族小学的学生读好书的目的。

2.教师要提高对民族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建设书香校园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教师有义务保证民族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时间,必须要将书香校园建设落实到实处,为民族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这是建设书香校园的客观要求。针对目前许多乡村民族小学的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等现象,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校长要承担起宣传者和领导者的责任,在建设书香校园的同时,也要大力宣传书香校园的真正目的和作用,转变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其次,学校要设置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例如将每周的星期一、三、五的最后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课,要求教师在课上监督或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要做好课外阅读笔记。校长要不定期进行检查和巡视,保证教师能够将本班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再次,教师要主动转变观念,了解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发自内心地提高对民族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3.充分利用学生的空闲时间,实现家校联合。书香校园不仅仅是在校园里的课外阅读,真正的好读书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针对目前许多民族小学生在空余时间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现象,必须要进行家校联合式的书香校园建设。

首先,学校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络和沟通,或者邀请家长参观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家长认识到学校建设书香校园的真正目的和对孩子的巨大意义,要求家长加入到书香校园的建设中来,鼓励家长在假期中监督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并适当为孩子买几本课外书籍。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有条件的乡村民族小学可以建设网上图书馆,将学校里的图书资源推送到这个平台上,方便学生在假期里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课外阅读。条件不足的乡村民族小学可以建设一个资源共享群,由专门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定期往群里发送一些課外阅读文章,并为学生提供线上课外阅读指导。这种类似于网课的网上课外阅读,能够在节约资金的前提下保证民族小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课外阅读量。但是这需要家长的监督,因为网络世界丰富且复杂,为了不让判别能力较弱的民族小学生受到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家长的监督还是有必要的。这两种措施都是需要家长配合才能完成的,都体现了学校和家长对孩子要共同负责的要求。

4.加大用于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资金投入。书香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物质的支持,资金是任何工程建设的必需品。为了使乡村民族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得更加顺利,提高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的质量,学校、政府以及社会都要加大对书香校园的资金投入力度。

首先,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地区民族小学书香校园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并监督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率。其次,乡村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资金,不得私自挪用和滥用,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再次,只靠政府拨款是不够的,还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通过社会书籍捐赠、社会资金筹集的方式为本校的书香校园建设服务。

四、结语

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建设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对乡村民族小学的学生负责的重要举措。书籍的力量是强大的,良好的读书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希望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能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为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冯根裕,应才忠.在阅读中成长——乡村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 [J].网络科技时代,2019(20):16-18.

[2] 区转英.阅读启迪智慧 书香润泽心灵——民族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02):1-4.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民俗文化传承与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