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0-05-29何庆

读天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培养

摘 要:教师要善于引导、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趋于活跃,始终处于一定的兴奋度。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学习,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为此谈谈笔者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几点粗浅做法。

一、 广开“问”路

“问”是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喜欢问,这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教师不要见问而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随意将“问”以课后再说进行搪塞,也不能搞“一言堂”,有问必答,轻易地让学生吃到“果子”,更不能用讥讽语言对待一些在教师看来幼稚可笑、单向性或表层性的“问”。我在讲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作家要铸炼语言》一文时,有学生指出文中“说真的,这是连耳膜也听得起了茧的老话了”这句话写得不好,我当即诚恳地请他说说“不好”在哪里?他说:句子中的“老”字多余,因为“听得起了茧”就表達“老”的意思。说后,引来了一些学生的笑声,并小声嘀咕:“你比作家还有水平!”我一方面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动脑筋,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方面引导学生考虑这句话究竟写得好不好?教师一反“问”,引来了众多的“说”。议论结果,认为这位同学将“老”字删去是有一定道理的,使语句简洁了;也有同学说,原句加一个“老”字,起到了强调作用,表达效果要好得多,并没有重复啰嗦之嫌。这位学生的“问”,诱发了众多学生的“思”,于是,同学们都在“问”与“思”的过程中获益。

二、 诱导释疑

诱导释疑,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会有疑,“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释疑,是教师的职责,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我在上《孔雀东南飞》时,有位学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遭到了双方家长的粗暴干涉,为什么不弃家出走却要去自杀?”我没有马上去进行结论性的评释,我启发道:人们的思想、行为是受一定的社会和时代制约的,是受一定历史阶层所局限的。在老师的诱导下,学生对疑问做了认真的思索,答案也渐趋明朗化,在那个时代,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这是他们所能选择的最佳反抗手段,这也是他们向封建礼教发出的最勇猛的挑战,我们不能以今推古。

教师要理解当代的中学生,要以理服人,要正确地诱导释疑,让学生充分敞开思想,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把“疑”解决在师生思想互相交流与沟通之中。

三、 鼓励求“疵”

这是将知识转化为智能的重要一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有相当的思考力与判断力,用已知去解决实际中的“疑”点,这就是一种能力和本领,这是终身受用的一种能力。一次,一位学生发现如下一句话:“能否把我们的学习搞好,学习方法很重要。”他从语感上觉得有问题,经过反复琢磨,找到了“疵”点,毛病出在“能否”上。但一时解决不了,来求教老师,开始我不急于答复,先指导他看有关的逻辑知识,然后再回过头来释疑。看后,他领悟到句中的“疵”在于前一个分句包含两个判断,一为肯定判断,一为否定判断,而后一分句却只照应到前一分句的肯定判断,对否定判断的内容失去了照应。知道了“疵”,改起来就顺手了,只要将句中的“否”删去即可。事后,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这位学生:他善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用学到的基础知识去解决遇到的疑问,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这件事之后,学生们都能在读书看报刊时带着找“疵”的眼光去求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 无疑处见“疑”

置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面。宋朝思想家张载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教一些看似浅近明白的课文时,尤其要放手让学生反复思索课文内容,推敲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用课内外学到的知识寻觅“疑”点。高中人教版选修课文《简笔与繁笔》就是一篇比较浅近的短文,我在教本文时有意识地说:谁提出的疑点多,谁就读懂了课文。于是,不少学生细读文章,逐句推敲,提出了自己的讲解:有的说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标题不解,感到说不通;更有一位学生指出文中明显的可“疑”之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句中的“鲁智深”用在这里不对。对此“疑”绝大多数学生感到不解,我也一时摸不着头脑,便趁机反问一句:“不对在什么地方?”他很有把握地答道:“我看过《水浒》,智深,是鲁达打死镇关西郑屠以后,上到五台山时主持和尚给他取的法号,在此之前,他是衙门中的一名小官吏一一提辖,姓鲁名达,此时只能称他为鲁达或鲁提辖,而不能超前称呼他为鲁智深。”听后,同学们豁然开朗。我深深赞佩这位学生的于无疑处找到“疑”及以自己掌握的知识释疑的能力。

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关键是教师敢于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位置。不吝肯定学生的单向思维,提倡求异思维,推许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简介:

何庆,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儒溪中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