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的研究

2020-05-29李强

读天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十九大中提出,加大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支持力度,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高职战线也占了较大一部分,但是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摸索阶段,教师往往把重心放在了创业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中,德育为先,只有良好的思想支持,在大学生创业就业过程培养中,才可以培养出有思想政治觉悟的人才,本文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为背景,将思政路径的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融入路径细分为四大部分: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目标、找出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内容与融入路径、合适的创新创业课程开展思政方法、确定思政目标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标准,创新创业课程中思政内容的融入,不仅能使价值引领與知识传授更好的相结合,同时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了创新创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结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

2019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全国高校思政课战线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要学好学深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中关于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要加强制度自信教育,贯穿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

我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在教育模式与内容上已趋于成熟,但是在思政课程融入中,硬生生地将思政教育内容穿插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出现了格格不入,甚至还适得其反。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更要确定其拥有优秀的创业品质、良好的创业动机、正确的创业意识,保证其创业精神与现阶段发展相一致,而思政教育的融入路径的研究,正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一、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互通性,创新创业教育提倡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以自身实际行动主动付出奉献服务社会,鼓励我国更多的普通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发展创新驱动创业教育号召,为促进国家富强发展奉献自我,同时也努力实现自我。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倡这种社会价值观,也应该提倡这种新的社会实践价值观,提倡这种社会实践价值与自我实现价值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实现,二者的核心价值观和追求都应该是通过这种教育活动服务整个社会,有着高度一致性。

(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学校每年实施双创教育的实施目标与高校思想理论政治专业教育的实施目标基本趋于相同,都目的是为了努力培养更加全面、高效有素质的企业社会服务人才。具体而言,创新自主创业人才教育的最终目标也就是通过激发在校学生的自主创业创新意识,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创新思维,提高在校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促进在校学生革新创业以及就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有效、全面的职业发展。从实现教育最终目标的整体角度出发来看,思政政治教育同样可以贯穿于我国创新科技创业基层人才培养的整个全过程,符合当前发达国家所普遍提倡的德才兼备以及立德育人为先的教育最终目标。

(三)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学校组织实施科学创新驱动创业技能教育和实施思想经济政治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是统一的。创新自主创业人才教育主要以注重培养普通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精神素质为培养基准,向高职学生毕业传授更多的高职创业创新就业服务技能,提倡苦干实干,鼓励高职学生以积极向上心态主动参与投入到我国创业创新实践与国际社会市场竞争中。而政治思想德和政治道德教育一般以构建社会主义国家道德体系为教育核心,其主要内容必须涉及诸多属于社会主义层面的重要道德教育问题,两种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都必须符合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核心社会价值观所需要提倡的道德内容。

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现状与不足

当前,思政政治教育一直仍然处于“孤岛”困境,专任教师还未完全正确认识教学知识形式传授与思想价值观念引领之间的基本关系,“全课程、全员育人”教学观念还未正确树立推动起来,但是在我国传统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尚未固化的巨大前提下,创新创业课程参与思政教育发展的教师整体素质水平还不高,仍然普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流于表面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创新基本素质和具有开创型创新个性的创业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每年开设专业创新技术创业人才教育的重要目标任务所在,通过素养培育在校毕业学生的革新创业服务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技术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就业服务能力。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有别于我校学生之前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和其他公共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工作过程中,创新技术创业通用课程需要教师根据我校通用课程教材内容讲授其他创新技术创业课程知识,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方面,没能将我校学生学的专业知识与其他创新技术创业课程知识有效的有机联合和融会贯通结合起来,还未真正做到实现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的真正有效融合,实现创新型与创业型的相关专业人才有效培养,结果就造成了创新技术创业课程教育仅仅只是停留在一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而只增设了几门独立的企业创新类与创业技术类通识课程而已,使许多学生将创新技术创业课程教育仅仅作为一门属于通识型的课程体系来进行学习,忽略了通识课程整体性质及其中的基本实用性。

(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做好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学校层面来考虑,必须重视的问题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虽然学校通过在校内开展创业教师培训和将教师送出去培训等形式,来实现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师资教学能力,但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仍然较弱,能够做到专业过硬,同时义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缺乏创新创业实战经验,自身就没有将专业技术转换为经济效益的能力,导致了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往往只能停留在书本上,缺少具有说服力的实践案例。虽然在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可以通过引进企业人员来弥补,但是这些从企业引进的人员缺少专门的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其教学能力可能不能满足课程教育的要求,另外,再加上外聘人员存在人员不稳定因素,最终导致师资的质量和数量方面都难以得到保障。

(三)课程思政化教学方式过于生硬

至今,课程教学思考行政化的教学改革尚且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部分高校教师并未完全掌握其中的具体方式以及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把替代课程前5~10分钟单独内容剥离开了出来而只讲授一些关于时事政治或者是课程思政类的内容,和替代课程的各个学科具体内容毫无直接关联。其实针对课程教学思考行政化的深入实施仍然是一门教学艺术,需要学校教师将枯燥的课程思政教学理论理解变得更“接地气”,让重要人的意义理解变成易懂人的含义、让根本人的方法掌握变成管用人的办法、让深刻人的原理理解变成生动人的道理,脱离学校原有的流言大话与庸俗空话,注重艺术开拓创新,结合自身相关学科研究内容,丰富化地运用各种网络媒体、案例艺术教学、互动教师问答、课堂问题反馈等多种艺术教学方式,巧妙地寓课程思政教学价值于丰富多样化的专业课堂教学之中,在形式松散的精神聚中完美谱好专业课程教学思政这一美丽乐章,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感染力。

三、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一)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目标

在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反思过程中,密切结合创新创业课程的特点和课程内容,来找出每一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同时把思政元素做细,做实,可测量,并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当中去,在以往的经验中,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找出在蕴含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流程以及制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关于创业意识与创业技巧等创业类课程的思政元素,例如:创业过程与民主、法制等思政元素相结合、创业意识中与爱国、敬业中相结合,等。

把关于每一门创新创业教育汇总可以融合的思政内容,做细,做实,做到可以测量。保证更好的可以融入课程当中去。例如,将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结合爱岗、尽职尽责、专注、钻研、奉献、勤奋、持续等因素来进行实际融入。

随着思政课程的融入的不断加深,定期修订教学大纲,在知识、能力、素养目标以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增加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手段、方法,具体细化到每一门课中如何去融入,从而给其他教师有一定的启发与指导。

(二)挖掘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融入路径

充分挖掘中国元素:中国的事情,中国的政策、意识、文化。价值观追求。根据中国元素来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指导,充分了解如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知识。

根据教学内容涉及的学科发展史,大师成长道路,教师个人的经历,以故事作为载体,从中发掘价值观,例如:不同的故事引发的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以及警示性的问题,通过多维度分析产生的原因。从而起到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影响。充分利用好“反面教材”:剖析“流言”,思考和比较,理性分析,提高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三)寻找合适的授课方法

通过讲、查、做、演、论的形势,来进行思政与创新创业的融合讲授,教师通过课堂讲授课堂知识,结合学生对于资料的查阅,借助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社会实践、调研、课件制作,以及学生对于课堂内容进行表演实战、最后通过论文、辩论、讨论的形势来进行授课。以实践性、活动性。主动性、参与性。情感性、体验性为基础,来激发学生行为锻炼与情感体验。

创新创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评价的反馈调节机制,包括建立反馈通道、跟踪反馈信息、进行调节控制,建立好良好的评价意识和评价技术,首先是可以吧已经得出的对于该课程的思政理论在不断地深化学习研讨以后,在输出的问题,以实现创新创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同时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迫切需要。

(四)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标准

创新创业课程理应具体落实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规律教学策略。大学生能否自然接受一门课程,首先要确定,该内容是否实用,其次要确定,该知识接收的过程中是否便利与快捷,再次,学生是否接受,关注该知识点是否有时效性。

另外,思政课程要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感共鸣就是指学生由于对创新创业课程中某一内容的理解而产生的相似相同的情绪情感体验,与教师同声相应、思想感情的交流感应。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创业发展史,大师成长道路、员工个人的经历以及创业中经历挫折的过程,是改变学生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掌握一定判断力以后,对于思政内容进行感知、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还包括与认识过程相伴随的情感活动和主观活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否引起学生的共鸣,得到学生认同,也是我们对一门课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四、 结论

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是每位教师应有的技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通過掌握好课程思政目标,找出融入路径,确定好实施方法,保证好融合标准之后,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我们要将过去的思政融入无意识变为有设计,碎片化的思政只是点变为系统性的融入,以及偶发性思政育人要不断变为教研室文化、系文化以及学院文化,明确好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是一致的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为“同向同行”,确保使课程思政目标要回归生活态度,回归“四个自信”,教育学生要有责任与担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参考文献:

[1]郭玉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10):87-89.

[2]衣红连.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2019(4):106-107.

[3]金瑾.论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管理观察,2018(2):116-118.

[4]周辉.大学生培养中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2018(11):1-3.

[5]井月,彭云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育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10):9-11.

[6]黄丽华.基于思政教育视角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路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75-76.

作者简介:

李强,上海市,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路径及对策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