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重构

2020-05-29刘婕

读天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核心素养

摘 要:中职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采用行动导向教学重构《职业生涯规划》课。行动导向教学为学生自主学生活动提供了空间、完成课堂行动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行动探索能够使学生建构与知识的“意义关系”从而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运用行动导向教学从课程、单元学习和课堂教学三个层面重构《职业生涯规划》课。结合行动导向教学重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情况,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课堂教学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行动导向教学;核心素养

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5门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本次公布的课程标准遵循2019年10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6号)文件要求研制,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附录”等七大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的颁发,标志着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培养依据从教学大纲走向了课程标准,也意味着“核心素养”进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目标。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是更加凸显人的发展的标准。对于中职德育课来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培养应对未来职业世界要求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将行动导向教学运用于中职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 缘起: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德育必修课之一,开设于中职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是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德育课。根据《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文件的要求,课程遵循“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教学大纲规定课程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除此之外,教学大纲还明确了各部分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从“知识、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三个维度确定了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过程是细化和落实上述三维教学目标和要求的过程。

三维目标和要求秉承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经验主义的课程观,强调知识的建构和经验、活动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倡导尊重学生能动性的“建构式教学”,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然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际教学情况仍然偏重知识目标的达成,一方面在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易于知识学习,且能够通过考试等方式测量学生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对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只有一个学期32~36的学时偏少,教师要完成全书5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只能偏重于知识的教学。据一项对上海市5所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建设具有代表性的中职学校的调研显示,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方法對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理论教育,而专题讲座、实践体验等活动则主要放在第二、第三课堂进行。

那么学生又是怎样看待《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呢?曾有学生反馈“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内容要到毕业或者找工作时才用得上,现在学习根本没用”,还有学生认为“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快,不知道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现在制定规划是没用的。”两个“没有用”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目标模糊和学习态度不端正,自然也不会有良好的学习结果,也反映了教学中对学生需求的忽视。

可以看到,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需要改变,原因如下:第一,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等导致学习结果不理想,这是当前课堂教学并未真正关注到学生需求的结果,也正是需要改变最为根本的原因;第二,课程教学偏重于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两个维度的目标难以开展教学且难以测量达成情况;第三,三维目标尚且难以全面达成,遑论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改变:引入行动导向教学实现“以学定教”

《职业生涯规划》课堂需要改变,那怎么改变?以学定教是根本思路,必须从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结果出发,重新变革课堂,因此引入行动导向是手段方法,开展课堂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从而才能发现、满足需求,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培养核心素养。

行动导向教学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来说并不陌生,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的一种重要教学范式,包含多种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独立制订工作和学习计划、实施计划并进行评价、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给定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进行学习。教师通过设计开发合适的教学项目(学习任务)、通过多种辅助手段(如引导课文)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实现课堂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核心的转变。

(一)行动导向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使用的适切性

1. “行动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行动导向教学的重点是“行动”,在这里的“行动”并非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或劳动,而是为达到给定或自己设定目标的有意识行为,这就说明行动导向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达成学习目标,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目标转变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六步骤的行动过程,并获得一个行动结果,行动过程即学习过程。这六个步骤分别是“明确任务/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估反馈”,每个步骤均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发挥咨询、辅导和建议作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需要想办法获取信息、讨论出现的问题、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解决问题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试等,这就形成了一个知识和能力创生的情境,学生通过自身的“行动”完成了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练习。实际上,行动过程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问题解决是高水平层次的智慧技能,这个技能的获得是以辨别、概念、规则与原理等中低层次技能的获得为先决条件的,这也就表明在行动过程中学生的整个智慧技能都得到了发展,此外,行动过程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监控也促进了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发展。

2. “完成性”: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促进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目标和三维教学要求的达成。首先,行动导向教学作为一个教学范式,帮助教师将课程内容转换为行动内容,在行动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并学习运用知识和方法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在无形中达成了“知识”和“运用”这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课要求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这无疑属于“情感态度观念”这一维度的目标和要求。对于态度的学习,“大量证据说明仅凭言语说教是不起作用的。即使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更细致的言语说教通常也有同样差的效果。”理想方法是给学生安排“强化的相依关系”和发挥榜样作用,“强化的相依关系”即将体现积极态度的行为与学生喜欢的活动相联系,并奖励学生活动,久而久之态度也会随着学生活动的发展而得到培养和强化,此外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将有助于培养积极的态度。行动导向教学则帮助教师将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创业观等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与学生的行动联系起来,或蕴含在行动内容中,并不断给予强化,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时代楷模、国家英雄案例,给学生树立榜样,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成情感态度观念的目标。

3. “意义性”:解决学生学习动机

从知识观的角度来说,核心素养倡导的是一种“意义的知识观”,也就是说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中,学生与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认知关系,而是走向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关系,强调知识对于学生个体生命的意义,让学生从中获得生命的滋养、感受到生命的丰盈。行动导向教学通过学生的行动过程来完成学习,恰恰给学生提供了在行动中理解课程知识、赋予学习意义和动机的机会,让学生能以一种全局、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课程知识和个人生涯发展,并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的,这对学生個体成长产生了意义。另外,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在制定个人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个体在课堂这样一个正式的时间和空间得以被照见,个体的独特性和价值得以被自我和教师关注、发掘,对于常被视为“学业成绩不佳”的中职生生命成长来说,会产生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课还要求学生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我的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这对于中职生来说是一种更大、更深的“意义”,行动导向教学帮助学生在教师在指导下探寻国家和社会发展情况,寻找就业、创业机会,从而实现个人发展并推动国家发展,行动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更大、更深的意义。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运用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重构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可以遵循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要求和特点,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对课程和课堂重新设计和安排。

在课程层面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对《职业生涯规划》课进行整体设计,形成符合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课程框架。课程框架包括课程学习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并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形成有机耦合整体,并指向一个明确的学习结果,即“制定一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层级回答“通过这门课,学生将达成什么学习目标”的问题。

在单元学习层级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整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使之能够成为课程学习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单元学习层级上的重构明确回答了“为了达成目标,我会学习哪些内容”的问题。对应教材5个学习单元,《职业生涯规划》课划分为5个学习项目,主题分别为:探索职业理想、认识职业发展条件和认识自我、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寻找就业创业机会、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层级上,主要是灵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中的不同教学方法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行动学习过程,从而达成课程学习目标。这个层级主要回答了“学生通过行动学会了哪些具体内容,达到了哪些具体目标的问题”。

下面以《职业生涯规划》第五单元第三课“评价职业生涯规划”为例说明行动导向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全书的收尾之作,对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抽象知识点是无法科学、合理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因此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将“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下设2个子任务:“评价案例主人翁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并提供给学生3次评价职业生涯规划的机会,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第一环节是“角色扮演 情景引入”这一环节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法,请学生表演根据本校优秀毕业生案例编写的情景剧,表演结束后学生小组评价案例主人翁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第一次评价职业生涯规划的机会。第二环节是“提炼升华 塑造观念”,这一环节引入了教师提供的辅助学习工具“科学评价职业生涯规划”思维导图,在学习课程内容等之后,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再次评价案例主人翁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学生第二次评价职业生涯规划。随后教师引入“我的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案例,为学生树立榜样。第三环节是“实践运用 加深理解”,请学生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交流、分享。这是第三次评价职业生涯规划的机会,在本次评价中提供了教师制作的第二个学习脚手架——“职业生涯规划评价表”,表格涵盖了本课全部学习内容,并预留同学、老师、家长、职业人士评价等相应栏目,为课后学生继续完成评价留下了任务。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全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发挥辅助作用,实现了以“学”为中心。(具体情况见表1)

三、 《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优化建议

(一)课堂教学目标优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研制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构建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会凭空从文件要求变为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教师的课程教学中,要将核心素养转变为课程教学目标,从而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将核心素养转变为课堂教学目标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以下工作:第一,研究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为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构建做好准备;第二,研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并构建该课程的课程目标体系,包括课程目标、单元或学习项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切实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层级的课程目标中;第三,改革现有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能够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使核心素养的目标能够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切实落实课堂教学中。

(二)教学过程优化: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核心素养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要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就要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需要做到以下方面:第一,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是从“教”出发的,然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转变教学观念,以“学”出发,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回答的问题需要从“要教给学生什么”转变为“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或程度水平”“如何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等,从根本上确保教学过程从学生学习出发。第二,做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理论,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融合,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第三,教学过程转型,從“教”的过程转变为“学”的过程,让学生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探究和行动去完成学习。

当然,教学过程优化的前提是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无论是学生的年龄、专业等基本情况,还是学生思想特点、学习和认知方式特点等,都需要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需要教师在整个课程学习开始之前先期对中职生的特点有所了解和准备,更需要教师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观察、了解、发掘,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三)学习成果评价优化: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学习有显性的学习成果,也有隐性的学习成果。显性的学习成果即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学习成果比较容易评价;隐性的学习成果即学生的就业观、成才观、学生看待自我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观念,这些内容不仅难以测量也无法通过一堂课准确测量出来,因此需要从课程、单元学习项目和课堂教学三个层面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结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才能合理评价学生结果,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余文森.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改革开放40年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阶段[J].课程·教材·教法,2019(9).

[2]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0/200812/t20081210_79006.html

[3]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EB/OL].http:∥www.moe.gov.cn/s78/A07/zcs_ztzl/2017_zt06/17zt06_bznr/bznr_zzggkdg/

[4]井文.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9(32).

[5]赵志群,海尔博特·罗什.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R·M·加涅,W·W·韦杰,K·C·戈勒斯,等.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王小明,庞维国,陈保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7]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5%AD%A6%E7%94%9F%E5%8F%91%E5%B1%95%E6%A0%B8%E5%BF%83%E7%B4%A0%E5%85%BB/20361439?fr=aladdin.

作者简介:

刘婕,上海市,上海电子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核心素养
行动导向理念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会计课堂中价值与运用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