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要求的变迁

2020-05-21费广洪沈佳鑫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业素养幼儿教师

费广洪 沈佳鑫

【摘要】本研究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运用NVivo软件对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政策进行编码和分析,进而发现国家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要求的变化。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的国家政策最强调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其次是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要求的变迁表现为:师德素养在波动中得到强化,幼兒本位观在转型变革中得以稳定,幼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专业发展素养在学习型社会中得到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国家政策变迁;NVivo软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05-0021-06

【作者简介】费广洪(1965-),女,合肥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沈佳鑫(1996-),女,江西九江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前教育质量依赖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已有关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二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三是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当前研究存在如下不足:一是研究广度不够,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还很薄弱;二是研究深度不够,现状描述较多;三是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大多是从教育学的角度看问题;四是研究方法多简单的量化分析、理论思辨和经验总结,少个案研究、比较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1]。本文拟借助于NVivo软件,对1979~2019年学前教育领域国家层面的重要政策文件进行编码,梳理国家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采取纵向比较的方法,探讨国家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要求的变迁。

一、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是幼儿教师在教师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信念、知识和能力的总和[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由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组成。

二、研究过程

(一)选择国家政策文本

首先,参考政府网站和相关著作对改革开放至今的重要教育政策进行梳理;其次,依据政策文件中是否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要求对政策文件进行筛选;最后,选取了1979~2019年的57份政策文件作为编码与分析的对象,详见表1(下页)。

(二)确定时期划分

依据吕武[3]的观点,将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分为1979~1989年、1990~2000年、2001~2009年、2010~2019年四个时期。

(三)实施编码

首先,将选取的政策文件导入NVivo11软件中;其次,对文件中提及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要求的内容根据其意义进行编码,反复调整形成自由节点;再次,将自由节点分别归入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类属中,形成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父子节点结构;最后,根据需要运用可视化功能导出图表对父子节点进行分析。表2是父子节点及参考点示例。

三、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结构

将编码的子节点进行调整并归入父节点之下,得到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结构。对三个父节点进行比较发现,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参考点数量最多(225);其次是专业能力(181);最后是专业知识(29)。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政策中“师德与理念”先行的基本思想。

再具体分析父节点之下的子节点。专业理念与师德之下有9个子节点,按参考点数量由多到少排列分别是:师德高尚(78)、热爱尊重幼儿(51)、思想政治素质(29)、因材施教(19)、热爱幼教事业(18)、正确的教育观念(9)、耐心细心(8)、有安全意识(7)和有责任心(6)。其中,师德高尚和热爱尊重幼儿占总参考点数量的57.3%,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之下最受强调的两个子节点。专业能力之下有9个子节点,按参考点数量由多到少排列分别是:保教能力(78)、合作能力(26)、教育研究能力(21)、学习能力(20)、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1)、创新能力(10)、实践能力(7)、评价能力(4)和反思能力(4)。专业知识之下有3个子节点,按参考点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教育知识(18)、文化知识(7)、信息技术知识(4)。教育知识的参考点数量超过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参考点数量之和。

四、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参考点来源及特点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参考点材料来源与特点

首先,从政策颁布的连续性上看,政策的时间跨度较广,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政策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素养提出要求。这说明国家政策强调专业理念与师德素养的一贯性与统一性。其次,从来源文件的时期上看,2010~2019年论及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政策数量最多,共有27份政策文件提及相关内容,而1979~1989年、1990~2000年、2001~2009年三个时期分别只有9份、11份和4份政策文件提及专业理念与师德。再次,从参考点的数量上看,四个时期专业理念与师德节点的参考点数量分别为39个、45个、14个和127个,2010~2019年的参考点数量最多,占总参考点数量的56.4%。这说明2010年后的国家政策最为强调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最后,每一时期参考点数量来源最多的政策文件分别为1979年的《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1)、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7)和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7)、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5)、2012年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19)。四个时期中,2012年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参考点数量达到峰值。

(二)专业能力的参考点材料来源与特点

首先,从政策颁布的时间跨度上看,每一时期都有文件提及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这说明1979~2019年国家的政策文件在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始终强调专业能力。其次,从每一时期参考点来源的文件数看,1979~1989年提及专业能力的政策文件数为5份,1990~2000年提及專业能力的政策文件数为7份,2001~2009年提及专业能力的政策文件数为4份,2010~2019年提及专业能力的政策文件数为28份。进一步从参考点的数量上看,2010~2019年的参考点数量最多,达122个,而其他三个时期专业能力的参考点数量分别只有20个、21个和18个。由此,2010~2019年颁布的政策较多,提及专业能力素养的频率较高。最后,每一时期专业能力参考点来源数量最多的政策文件分别是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8)、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8)、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8)、2012年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17)。2012年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能力的参考点数量达到峰值。

(三)专业知识参考点的材料来源及特点

首先,在来源政策文件的时间跨度上,1979~1989年、1990~2000年和2010~2019年都有政策文件提及专业知识,唯有2001~2009年这一时期并未有政策文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出要求。这可能源于一方面2001~2009年学前领域颁布的政策文件的确较少;而这一时期有文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提出要求,这在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国家政策更为重视专业能力素养,对专业知识素养的关注不够。其次,从参考点的数量和来源文件的时期看,1979~1989年专业知识节点的参考点数量为6个,来源的政策文件数为4份;1990~2000年专业知识节点的参考点数量为5个,来源的政策文件数为4份;2010~2019年专业知识节点的参考点数量为18个,来源的政策文件数为11份。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这两个父节点相似,2010~2019年颁布的政策数量最多,且提及专业知识的频率最高。每一时期专业知识的参考点数量来源最多的政策文件分别是1986年的《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2)、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2012年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4)。最后,从四个时期参考点数量的峰值上看,提及幼儿教师专业知识最多的仍是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四)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材料来源的整体特点

综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的参考点分布的总体情况来看:首先,2010~2019年参考点的数量和材料来源数量最多;其次,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在四个时期参考点数量变化的大致趋势是先平缓波动后上升;最后,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强调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高峰。

五、国家政策中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要求的变迁

(一)波动中强化教师道德修养要求

梳理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脉络可以发现,教师的师德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第一款中明确提出“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步入21世纪,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到“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2010年后,更是强调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参考点的数量变化足以验证。2010年后师德高尚的参考点数量快速增加,占总参考点数量的66.2%。2018年以来有11项政策提及了教师应具备师德修养。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要“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近年来,虐童事件频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幼儿教师的道德问题。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对违反职业行为规范、影响恶劣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终身不得从教”。

但是依据四个时期参考点的数量变化可以发现,师德的强化是在波动中进行的。1979~1989年、1990~2000年、2001~2009年、2010~2019年师德高尚的参考点数量分别为9个、12个、4个和53个。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来自三方面。一是2001~2009年的政策数量相对其他三个阶段较少。从政策的数量上看,2001~2009年颁布的政策文件仅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三份,而其他三个阶段政策的数量分别是8份、8份和26份。在一定程度上,政策总数少必然会导致参考点数量下降。二是从教育工作的重心看,此阶段国家教育工作的重心并非学前教育。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重点关注了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师德问题并未被突出强调。三是此阶段学前教育的工作重点在于解决幼儿园市场化、地方幼儿教育管理力量薄弱的问题。1995年《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和1997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先后颁发,不少地方借此“关、停、并、转、卖”幼儿园[4]。因此,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幼儿教育的管理问题,而并未突出强调师德问题。

(二)幼儿本位观在转型变革中得以稳定

政策中,“热爱尊重幼儿”“因材施教”“有正确的教育观念”等都是国家对教师儿童观的要求。从参考点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2010~2019年的政策文件着重强调了幼儿教师要树立科学儿童观。如“热爱尊重幼儿”这一子节点,1979~1989年、1990~2000年、2001~2009年、2010~2019年参考点的数量分别是9个、10个、5个和27个。与“师德高尚”类似,2001~2009年“热爱尊重幼儿”参考点数量减少的原因也可归为以上几点。但值得强调的是,由于这一阶段出现学前教育“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倾向,“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下一阶段集中爆发,也加剧了小学化倾向,教师身份不明,地位岌岌可危,自然师德要求也受到了削弱。在将“社会化”等同于“私营化”后,部分地区出现了许多难以保障幼儿身心健康与安全的、条件极其简陋的民办园,并且小学化倾向愈演愈烈[5]。为了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在这之后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此之后,进入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参考点数量急剧上升,儿童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10~2019年的参考点数量占四个时期总参考点数量的52.9%。不少学者的研究也支持了改革开放以来儿童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观点。张斌、虞永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最基础、最深刻、最关键的变革莫过于其基本观念的重构。基本观念的变化可总结为“三个回归”,其一是回归“人”,其二是回归生活,其三是回归经验[6]。刘焱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新的儿童观、教育观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新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影响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面貌发生了从“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到“以幼儿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幼儿园的环境和一日活动之中”的巨大变化[7]。

(三)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提高信息化素养要求

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同样渗入教育领域,新的时代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990年之前,国家没有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信息素养的要求,但是,从1996年开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出现,参考点数量逐步上升。1990~2000年、2010~2019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参考点数量分别是2个和9个。1996年《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师范教育现代化水平。自此之后的国家政策,越来越强调教师应具备信息技术素养。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詹秀娣等对国家政策的研究也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的技术整合素养是国家政策持续关注的热点素养[8]。

(四)21世纪后提出专业发展素养要求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开始关注幼儿教师的反思、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开始用动态视角看待教师专业素养,改变了静态固化的素养结构认识。2010~2019年学习能力的参考点数量为12个,占四个时期总参考点数量的60%;2001~2009年反思能力的参考点数量为1个,2010~2019年反思能力的参考点数量为3个。反思与学习能力正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教师要“反思与发展”。孙意的研究发现,对反思能力的提倡在中美澳新的相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均有体现[9]。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同样至关重要。杨玉宝发现,最近三十年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各国普遍把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作为一种自觉追求的目标,“学习社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共同的战略选择[10]。

六、总结与展望

重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共同特点。2010~2019年发布的政策最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及也最多,说明这是国家政策发展的完善期。未来的国家政策将会进一步关注教师的师德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和专业发展素养。

【參考文献】

[1] 张鹏,蒋荣辉.近15年来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5):93-98.

[2] 苏航.幼儿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3] 吕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嬗变的动力变迁及其优化路径——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考察[J].现代教育管理,2018(02):45-50.

[4][5] 孙美红.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变迁与政府责任[J].学前教育研究,2019(01):33-44.

[6] 张斌,虞永平.基本立场的回归与内在本质的高扬——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前教育观念的流变[J].学前教育研究,2019(01):3-8.

[7] 刘焱.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变迁[N].人民政协报,2018-06-27(009).

[8] 詹秀娣,郝勇.“教师专业素养”视角下国家政策变迁述评——基于NVivo11的政策文本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18(10):71-78.

[9] 孙意.中、美、澳、新四国幼儿园教师教师教育理念的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10] 杨玉宝,于伟.终身教育思潮与世界基础教育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1(01):28-33.

本文系2018年度重大资助课题“深圳市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编号:zdazz18004)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费广洪,522769749@qq.com

(助理编辑 王平平)

猜你喜欢

专业素养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议国开教师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