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僵尸企业分布与东北地区经济低迷关系研究

2020-05-11叶娇赵天祎牛乐泉

科技与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僵尸企业企业绩效东北地区

叶娇 赵天祎 牛乐泉

摘要:以“振兴东北”政策下的东北地区经济低迷以及僵尸企业退出难问题为视角,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修正的FN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比重大对地区企业绩效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僵尸企业通过挤占企业投资、降低研发投入及扭曲政府补贴抑制企业绩效,并且民营和外资企业绩效下降幅度大于国有企业。引人工具变量之后进行检验,结论依然稳健。本文为解读东北地区经济低迷现象提供建议,也为加速治理僵尸企业、振兴东北地区经济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僵尸企业;东北地区;企业绩效;工具变量

DOI:10.16315/j.stm.2020.01.004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自东北振兴政策出台以来,东北经济一度迅猛发展,然而近年来东北经济下行严重,地区发展持续低迷。虽然工业基础雄厚、自然资源密集、国家政策倾斜等优势曾使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位于全国四大板块之首,但在“十二五”之后东北经济增长骤然失速,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资源储备缩减、发展模式僵化等内在问题不断积累,振兴东北仍然任重道远。东北经济增速下行始于2011年,至2016年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下降了5.4%、7.7%和14.7%,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2.5%。近两年东北投资增长稍有回暖,仍难以大幅拉动经济增长,2018年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5%、4.5%和5.7%,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面临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经营困难的难题,“振兴东北”战略虽然大大减轻了企业税收和负债压力,但并没有显著提高企业利润。

东北地区经济下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微观角度来说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一个地区存在大量僵尸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以及依靠银行信贷补贴和政府补贴维持生存时,将会影响该地区企业发展进而长期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国务院明确要求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始于2014年,僵尸企业的问题一直得到国家的长期重点关注。2019年4月,国资委宣布2018年“处僵治困”工作取得有效处置和出清1900多户僵尸企业及特困企业的成果,与2015年相比减少亏损金额高达2000多亿元。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产业及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占比较高,资源枯竭、技术落后的情况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甚至只能依赖政府补贴存活,大量的僵尸企业聚集不仅加剧了东北地区产能过剩,还严重影响了其他企业的发展。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将FN方法结合中国国情对僵尸企业进行有效识别,考察僵尸企业比重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然后引入省份僵尸企业比重和企业投资、研发费用以及政府补贴的交乘项进行机制检验。针对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占比大的情况,本文区分不同所有制样本进行分析,另外为克服内生性问题,采用工具变量两步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本文的研究为加速处置僵尸企业进程、释放沉淀资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解决特定背景下的东北地区经济症结提供支撑。

1文献回顾

梳理已有的研究,国内学者针对东北地区发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东北经济的重要因素。王伟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途径在于深化国有改革,优化经济结构。于立等同样提出振兴东北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廖敬文等通过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构建抵抗力、经济结构变动、复原速度和复原路径四维复原力框架分析得出其经济系统复原力较低,东北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不及时以及过度的产业关联性和根植性,导致内部工业产业存在路径依赖和负锁定状态。何春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振兴东北”政策不同方面的作用效果,发现产业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效果并不显著,相比东部其他地区,东北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较为缓慢,吸引外资能力较弱。

目前,尚未有学者将东北经济下行与僵尸企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相联系,僵尸企业是指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依靠银行信贷补贴和政府补贴维持生存的企业,僵尸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长远的、多方面的。首先,银行对僵尸企业的大量借贷行为会提高贷款利率,增加信贷约束,挤出高效率企业的投资,僵尸企业占据信贷资源抑制企业的投资规模,导致投资不足。Tan等使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政府投资的增长会降低非僵尸企业的投资率。此外,谭语嫣等还发现一个省份的僵尸企业比重越高,则当地非僵尸企业的投资规模就越低,并且投资挤出效应的承担者主要是私有企业。其次,僵尸企业减弱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的动力。Caballero等研究发现,当经济遭遇负向冲击时,僵尸企业会破坏市场自发的“创造性破坏”和更新换代过程,导致市场拥挤,影响非僵尸企业的创新行为。朱鹤等提出,经济发展依靠不断创新,而长期使用旧技术和生产体系的僵尸企业不会被市场所淘汰,其创新动力会逐渐丧失。僵尸企业还会拉低行业平均利润及影响非僵尸企业的创新投入,Fukao认为僵尸企业是导致20世纪90年代日本生产率衰退和大企业研发溢出效应下降的重要原因。另外,僵尸企业严重扭曲补贴、资本和劳动等社会资源的分配。Kwon等使用1981-2000年日本企业数据构建反事实模型,发现僵尸借贷会通过扭曲劳动力资源配置进而导致制造业发生37%的生产率损失。总的来说,僵尸企业通过挤占政府补贴、投资和劳动力资源配置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

有鉴于此,本文以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在借鉴以往研究僵尸企业抑制企业绩效的一般性作用机制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引入政府补贴这一重要因素对FN僵尸企業识别方法进行修正,更加精准锁定僵尸企业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研究。本文引入省份僵尸企业比重和企业投资、研发费用以及政府补贴的交乘项进行机制检验,以及进行分样本回归和使用各省国有企业份额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为“振兴东北”战略下的区域发展路径提供依据。

2研究设计

2.1数据与样本

本文研究所用的样本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范围是全国企业,选取时间跨度为1999-2007年,其统计调查对象涵盖了全部国有工业企业以及“规模以上”(主营业务大于500万元)非国有企业,是目前国内可获得的最为庞大的微观企业数据库,约占中国工业企业总销售额的90%左右。参照Brandt等的处理方法,本文对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清洗,对统计误差和遗漏值进行剔除:如主要变量(工业总产值、总资产、固定资产、工业增加值等)缺失或者小于0的企业;与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不一致,如利润率大于1、流动资产大于总资产、固定资产大于总资产的企业;就业人数小于8、补贴收入小于0、增加值大于总产值的企业等。

2.2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2.2.1主要解释变量:省级僵尸企业比重

本文在已有的僵尸企业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加入政府补贴指标对中国僵尸企业进行有效识别。具体来说,Caballero提出CHK方法来识别僵尸企业,将银行是否对企业实施优惠信贷(企业是否对其债务支付较低利息)作为判定僵尸企业的依据,Fukuda等在CHK方法基础上加入“盈利标准”和“常青借贷标准”,抓住僵尸企业收入低下仍能持续获得信贷补贴的本质特点。盈利标准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大于企业正常经营时每年应该支付的最小利息;常青借贷标准是指企业资产负债率大于50%,并且本年负债大于上一年负债。本文同时参考张栋以及谭语嫣等的研究,在FN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政府补贴指标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首先计算企业正常经营时每年应该支付的最小利息为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即为省份僵尸企业比重ZOMBIE,首先引入僵尸企业虚拟变量,若企业为僵尸企业则取1,否则取0,并依据年份和省份进行排序,然后使用僵尸企业资产占全部企业资产的份额计算得出省份僵尸企业比重。

2.2.2被解释变量、其他控制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微观企业绩效与宏观经济表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以企业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在基准回归中采用资产收益率即总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表示企业绩效。为了防止由于变量选择造成的估计偏误,本文分别使用企业营业利润率、企业增加值、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企业绩效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定性检验。其中,营业利润率为企业营业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增加值为工业增加值的对数,全要素生产率TFP借鉴鲁晓东等使用LP方法计算得出。

2)其他控制变量。资本密集度。固定资产占比越大的企业往往不易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影响企业绩效的提升。本文采用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的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与企业雇佣员工人数的比值对数化来衡量资本密集度;企业年龄。企业年龄对企业绩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成立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形成对产业的路径依赖,本文采用企业从开业到统计年份的时间跨度,并对其取对数来衡量;融资约束。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往往较难进行融资从而影响企业绩效的提升,本文用资产负债率表示;企业规模。规模大的企业绩效较为稳定,本文用企业总资产的对数衡量企业规模;员工人数。考虑到企业人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规模,本文采用员工人数对数化表示。变量及相关说明,如表1所示。

2.3模型构建

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却无法产生与之对等的经济效益,研发投入较低、创新动力不足,扭曲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严重加剧产能过剩,不利于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为检验僵尸企业比重对地区企业绩效的抑制效应是否存在,设定基准模型7:

3实证结果及分析

3.1描述性统计分析

样本期间全国、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僵尸企业比重,如表2所示。样本期间内,省份僵尸企业比重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东北地区僵尸企业比重(31.4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79%),而在东北三省之中,黑龙江省僵尸企业比重最高(37.92%),辽宁省僵尸企业比重最低(28.19%)。就东北地区而言,2000年东北地区僵尸企业占比约为45.01%,随着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的实施以及国企改革的深化,僵尸企业比重由36.14%迅速下降至2007年的14.53%。接下来,本文对全国和东北地区的僵尸企业比重和企业绩效进行对比。样本期间全国和东北地区僵尸企业比重和企业绩效的动态演进趋势,如图1所示。根据趋势分析,样本期间内僵尸企业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东北地区的僵尸企业比重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之相对,样本期间内企业绩效整体處于上升通道,且东北地区的企业绩效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2回归结果及分析

根据豪斯曼检验发现固定效应方法更有效率,因此本文仅列出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僵尸企业比重ZOMBIE的系数在1%水平上均显著为负,这说明僵尸企业比重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核心解释变量ZOMBIE系数值为-0.2945,此外,控制变量前的系数也比较符合预期,企业资本密集度越高、成立年限越长、企业规模越大、融资约束越大则企业ROA越低,企业雇佣人数越多、进行技术创新则ROA越高。为了防止由于变量选择造成的估计偏误,本文又更换企业绩效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定性检验,分别使用企业营业利润率、企业增加值、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重新进行估计,检验发现核心解释变量僵尸企业比重ZOMBIE的系数依旧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一个省份或地区的僵尸企业比重每上升1个单位,则该地区企业营业利润率平均下降0.3808个单位、企业增加值平均下降1.9746个单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1.6818个单位,说明僵尸企业比重大对地区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考虑到东北地区僵尸企业比重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东北地区的企业绩效下降的幅度会更大。

3.3进一步检验

正如上文中提及,僵尸企业对经济的危害极大,首先,僵尸企业占据大量的信贷资源,会提高融资成本,抑制企业的投资规模,企业绩效相应受到影响;其次,僵尸企业自身创新意识较差、研发投入和创新动力不足,并且还会阻碍非僵尸企业的创新行为,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动力的下降,会抑制企业绩效的提升;最后,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还会扭曲资源配置,信贷资源、政府补贴等社会资源会源源不断流人僵尸企业,资源的错误配置会降低经济运行整体效率,并降低企业绩效。为了检验僵尸企业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本文引入省份僵尸企业比重和企业投资、研发费用以及政府补贴的交乘项重新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由于研发费用指标从2005年开始统计,模型10的回归仅使用2005-2007年的样本。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表明,上述3个交乘项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均显著为负,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及分析,本文认为僵尸企业会通过挤出企业投资、降低研发费用、扭曲补贴分配3个渠道抑制企业绩效。

样本期间全国分所有制类型的僵尸企业比重,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僵尸企业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比重远远大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考虑到国有企业更容易受到国家的补贴和优待,在资源获取和融资约束方面一直优于私有企业,本文将样本按照所有制类型分别划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3个子样本,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核心解释变量ZOMBIE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均显著为负,说明僵尸企业对企业绩效的抑制效应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是稳健的。由表5可知,僵尸企业比重每上升一个单位,国有企业绩效下降0.0896个单位,民营企业绩效下降0.3866个单位,外资企业绩效下降0.2315个单位。僵尸企业对企业绩效抑制效应的主要承担者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国有企业由于更容易受到国家的扶持和优待,因而企业绩效受到的抑制程度较小。

3.3内生性检验

针对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等内生性问题,本文引入各省的国有企业份额作为工具变量,使用工具变量两步最小二乘法重新进行估计。这是因为各省的国有企业份额是与扰动项无关的前定变量,满足了工具变量排他性的要求,另外国有企业中僵尸企业占比非常高,远远大于民营和外资企业,满足了工具变量相关性的要求。工具变量两步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核心解释变量僵尸企业比重ZOMBIE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并且在区分所有制类型后的结果依旧是稳健的,与上文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考虑内生性之后,本文的基准结果依然是成立的,即一个省份或地区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会抑制该地区企业的绩效。

4结论与政策建议

东北地区曾经是引领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却相对低迷,本文从僵尸企业的负外部性影响地区企业绩效这一视角展开研究。首先,本文根据中国国情在FN方法基础上加入政府补贴这一要素精准识别僵尸企业,发现东北地区僵尸企业比重远大于全国平均比重,并且根据趋势图发现样本期内僵尸企业比重与地区企业绩效的变动处于相反方向。其次,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一个地区的僵尸企业比重越高,地区企业绩效越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僵尸企业抑制企业绩效的渠道有:挤出企业投资、降低研发投入和扭曲补贴分配,并且,通过分样本分析发现民营和外资企业是抑制效应的主要承担者。最后,为克服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工具变量最小二乘法重新进行估计,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表明,加速治理僵尸企业不仅能解决一个地区市场拥挤,减少僵尸企业的负外部效应,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进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的政策建议:加速处置僵尸企业,鼓励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目前处于新旧动能交替时期,僵尸企业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降产能、去库存的进程。如果不能及时、平稳的处置僵尸企业,将会严重影响新旧动能的轉换,从而制约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传统企业对资源过度依赖,而僵尸企业越是集中,则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低,导致传统企业动能衰退;另一方面,对于新兴企业而言,僵尸企业大量存在且无法正常出清,会抑制新兴企业的进入和发展,降低研发投入,导致技术创新,导致新动能不足;减少政府干预,树立正确的破产观念和退出机制。对于承担某些社会职能、核心业务发展健康的僵尸企业积极实施改组、重组或托管经营,从而盘活僵尸企业;对于附加值较低、扭亏无望且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僵尸企业,及时进行破产清理,减少政府补贴的浪费,以此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国企示范作用。对于地方国有资产中的僵尸企业处理,需要兼顾利益割舍、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问题。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较高,更容易获得政府和银行的支持成为僵尸企业,因而必须完善国企考核指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机制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资产结构、坚持生产力优先的标准抓好国有资产监督,从而推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僵尸企业的高效治理,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僵尸企业企业绩效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分析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