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2016-10-18吕铀孙婧李先军

中国市场 2016年33期
关键词:吸收能力企业绩效创新

吕铀+孙婧+李先军

"

"

"

[摘 要]企业吸收能力和冗余资源可以直接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也可通过企业创新活动间接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基于创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是企业吸收能力和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中间纽带,是企业吸收能力和冗余资源促进企业绩效改善的中间变量。基于这一分析结果,企业应提升自身的动态适应性、培育“双元能力”并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借以实现自身绩效的有效改善。

[关键词]吸收能力;冗余资源;创新;企业绩效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167

1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企业资源与能力的类型、规模及其性质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是企业所控制的、能够使企业形成及实施提高绩效和效果的战略的所有资产、能力、信息和知识等要素的统称(Barney,1991)。[1]能力是导致企业成功的关键资源,也是一项重要的隐性资源,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吸收能力是企业对外部新知识的识别、理解、吸收并将其进行商业化应用的能力(Cohen和Levinthal,1990),[2]也是作为竞争优势来源的隐形知识内化的能力(Zahra 和 George,2002),[3]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就越能够掌握外部的信息与知识,同时就越有能力识别有价值的知识并加以转化,创造利润,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改善。然而,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吸收能力要转化为企业绩效,还需要对资源和吸收能力进行再配置和转换,以期将其转变为促进企业绩效改善的直接动力,这个过程是企业持续创新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在现有的主要研究中,对于企业资源配置、吸收能力以及创新等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较多,[4][5][6]但对于这些因素之间的综合作用机制并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尚存在一定的缺口。因此,本文基于企业冗余资源以及吸收能力的分析,探索它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强调冗余资源与吸收能力通过创新活动最终作用于企业绩效的分析。

2 基本模型与理论假设

2.1 基本模型假设

基于对资源、能力、创新以及绩效相关概念的理论分析和逻辑判断,本研究构建起吸收能力、未吸收冗余、企业创新与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本模型将冗余资源、吸收能力、企业创新和企业绩效纳入到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中(见下图),其中:冗余资源和吸收能力是自变量,是促进企业绩效改善的投入要素,也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基础;企业创新是中间变量,是资源和能力改善企业绩效的方法和手段;企业绩效是因变量,是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为进一步解释这一理论模型,需要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和检验。

2.2 理论假设

Cockburn和Henderson(1998)通过研究吸收能力和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吸收能力的提高能有效推动产品创新,[7] Nixon和Woo(2003)[8]对美国生物技术行业进行的研究也发现,企业开展的研发联盟以及和技术获取活动的数量与产品类别正向相关。知识吸收能力在企业的组织学习过程中起着知识获取、消化、转化以及利用的作用,为了保持企业的无限生机,必须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技术、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吸收能力的培育,有利于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基于这一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企业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和绩效的基本假设。

H1: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H2: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合理程度的冗余资源,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缓冲器,能够缓解环境动荡对企业的冲击,资源的紧张会使管理者对创新可能遭受的失败非常警惕和敏感。创新总是存在不确定性,对创新思想的尝试可能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实现不断地创新尝试和执行,这都需要企业具备足够的资源。未吸收冗余,例如原材料库存、现金、信用额度等,粘性较小,具有更强的管理可判别性,以及利用上的灵活性。相反地,已吸收冗余,例如人员和设备,则更多地融合在企业的运行过程当中,转换起来自由度较差,对其利用很容易影响企业的现有运营。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尤其是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由于主客观各种条件的制约,往往会基于有限理性进行决策,这样的思维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活动有足够的、最大可能的资源需求量。未吸收冗余,因其较高的管理自由度,如果利用恰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种对组织的保护和屏障,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组织的目标冲突,缓解了创新带来的风险,避免组织的分裂。Tan和Peng(2003)[9]的研究结论认为,未吸收冗余能有效提升企业绩效。冗余资源还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外界各种因素以及产品市场的变换。此外,未吸收冗余能够更好地提升组织的信心,建立其容忍失败、鼓励尝试的组织氛围,使组织能够在创新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勇敢地进行创新,更加安心地进行新型战略实践,譬如开发新产品。企业自身的未吸收冗余资源便是企业面对风险的一种保护性资源,缓解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冲击,较多的未吸收冗余会使得企业具有更多的战略选择,鼓励企业探索新的领域。基于此,本论文提出未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和企业创新关系的基本假设。

H3:企业未吸收冗余能有效推进企业创新。

H4:企业未吸收冗余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

“创新”这一概念系统地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12)[10]提出,在他看来,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新的组织。熊彼特之后,创新理论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要切入点,Edwin Mansfield(1961,1963,1986)[11]、道格拉斯·诺思(1981)[12]分别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来分析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创新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创新也是企业绩效改善的重要力量来源。基于此,本文提出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假设。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企业绩效创新
金融环境对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
企业知识搜寻、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