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流行引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思路

2020-04-30吴超

文教资料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短视频

吴超

摘    要: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通信带宽的大幅提高使短视频逐渐替换传统的图文模式成为广受大学生青睐的主流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在对短视频流行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环境,探讨短视频崛起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如何运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对提高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成效提出具体措施,以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创新有所启示。

关键词: 短视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引导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手机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逐步超越以图文为主的传统媒介形态,成为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发挥创意、展现自我的主流网络传播方式。以“抖音”为例,自2016年9月推出以来,3年时间实现日活量从0到3.2亿的爆发式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大学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观看和传播短视频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主要的娱乐和社交方式之一的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主动研究如何运用短视频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本文首先对短视频流行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探讨短视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最后结合短视频的流行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思路。

二、短视频流行的关键要素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成为新潮流,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行为等方方面面。怎样引导大学生使用各种短视频应用,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三观,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需要对短视频迅速成为现象级应用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

(一)视频时长短。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几秒到几分钟不等。“一图胜千言”,研究显示,相对于文字与图片等信息传播媒介,视频媒介结合文字、声音、图像等元素,能够多维还原传播的信息,因而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速的大幅提高,用户的互联网浏览行为变得更加碎片化,移动端短视频时长短的特点,迎合当代年轻人快节奏生活中的碎片化信息消费需求,因而迅速崛起成为传统图文消息媒介的后继者。伴随着5G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短视频将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并提高用户黏性,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短视频通常直击要点或者通过创意剪辑解决时长短带来的传达信息量小的问题,使得短视频内容更加丰满生动,满足各类用户群体的视听消费需求。在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提出的广告的3B法则(Beauty美女、Baby婴儿、Beast动物)基础上,众多短视频采用“4BM”(3B+ Bean幽默+Music音乐)框架构建有刺激性和吸引力的视频内容传递信息。这些短视频的音乐大多精心挑选,或流行,或经典,或有趣,而且通常集中于该歌曲最好听的部分,达到催化剂的效果,让观众迅速投入情境,找到共鸣,使得短视频吸引到更多的消费人群。

(三)简便共创,裂变传播。

短视频应用具有“用户参与门槛低”和“操作路径简单”的特点,用户通过手机可以很容易地发布或者转发自己喜好的视频内容,自由便捷地传播自己的各种创意想法。另外,短视频应用自身具备良好的社交属性,视频制作者和视频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点赞、回复、私信等方式直接互动。互动性越高的视频会被平台自动识别并加大推送力度,从而实现短视频内容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如2018年“@四平警事”的抖音粉丝数超1000万,收获超5400万点赞;人民网发布的短视频爱国“手势舞”短时间内播放近2亿次。一个不经意间创作的内容,一夜之间可能已经家喻户晓。

(四)个性化精准推荐。

在短视频时代背景下,用户的信息消费时间碎片化,短视频应用通过大数据平台的算法计算,结合当下热点内容,实时动态地预测用户需求,推送当下用户最想看的视频,加强用户黏性。除了热点内容之外,还会侧写用户画像,根据用户的历史观看习惯,例如观看最多的视频类型、不同类型视频的浏覽时长等行为信息,在用户日常碎片化时间进行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服务,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短平快的信息消费方式。

三、短视频流行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短视频新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部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正视这一时代背景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一)对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带来挑战。

大学学生涉世未深,正处于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价值理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和影响。在尚缺乏判断力的大学生面前,一些劣质内容的传播,给一些学生带来误导。作为时代弄潮儿,大学生更热衷使用各种新媒介表达和汲取知识,因此现有的思政教育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一现状。在短视频平台开通账号的思政工作者数量很少,迫切需要思政工作者与时俱进地结合短视频平台传播主流价值观内容,并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乃至爱国主义教育新的传播和互动形式。

(二)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带来挑战。

短视频信息的碎片化制作和传播特性,意味着每个用户都被去中心化、边缘化。碎片化信息获取形式虽然迎合了互联网时代快节奏生活需求,但导致信息获取的不连贯难以实现意识形态引导的完整性,未能承担相应的信息价值和社会责任。短视频的碎片化信息破坏了传统图文式信息叙述的逻辑结构,由其推荐的传播内容缺乏中心节点,只是各种信息的直接拼凑。互相之间只有表象的关联性,缺乏逻辑的完整性,限制了一些学生思维逻辑性的成长,制约了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深入理解。长期大量碎片化信息不停冲击,使用手机随心所欲地滑动屏幕切换视频,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使学生习惯不断“接受”而缺乏思考,很难进行完整而准确的思考,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对学生思想引导的掌控能力提出了挑战。

短视频的传播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掌控增加了难度。短视频传播的无中心化为不良内容的传播提供了先决条件,过度娱乐化的内容导致某些学生玩物丧志,各种短视频点赞、虚拟评论功能为部分学生传播负能量提供传播平台。一些高校思政工作人员或者缺乏利用新媒介主动引领学生思想行为的意识,仍然采用生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外,短视频迅猛的传播能力导致部分思想教育工作者利用短视频媒介获取信息跟不上大学生的速度,导致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往往当事件已经升温,引导效果打折扣。

四、短视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思路

在思政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下,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有了长足进步,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整体上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教育形式,重视校内师资资源而忽视整合新媒体进行教育模式创新等。这些问题使得部分高校思政教育没有达到当代大学生欣然接受的高度,没有做到与学生接地气的心灵交流,因而在思想引导成效上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事实上,短视频流行的四个关键因素,对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改进方向给出相应的新思路。

(一)兼顾完整性和短篇幅。

在传播媒介中相对于传统的图文和长视频模式,在传播速度和消费程度上短视频形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为了增强思政教育效果,可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思政教育内容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比如,在传播见义勇为的故事时,传统宣讲效果不如一部有关事件主人公的视频内心告白效果好。因此,只有有意识地将更多的思政教育系列内容制作成图文声并茂的视频,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才能增强思政教育效果。不同于一般的娱乐内容,对于一些思政教育内容,确实需要较长时间和篇幅才能系统逻辑地讲授清楚,因此要短到像普通短视频内容那样15秒以内很可能效果不佳,三五分钟的长度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这个长度的思政教育视频由于所占空间不大、时间不长,在大学生的社交群或朋友圈中分享所需流量不大,因此更容易消化和传播。这种短视频更契合了碎片化的网络浏览特征和对信息传递完整化的需求,效果甚至好于原先的长视频。由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思政教育课程,因此可以共建思政视频平台按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统一分工制作系列教育视频,加快高校思政教育形式的创新。

(二)共创接地气的高品质视频内容。

在短视频崛起时代要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里,关键需要加强接地气的有思想含量的内容生产。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基本是辅导员向学生单方面地传输,而在短视频时代的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政教育首先可以通过搭建平台,鼓励广大师生参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制作,实现内容共创,从而实现教育创新。另外,需要在精制内容上下功夫。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敏捷的获取信息能力和深厚的知识储备深耕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深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内容,并充分利用短视频新媒介,提供既有深度又接地气的意识形态教育作品,让教育内容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不断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获得感。此外,思政工作者还可以围绕某些短视频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短视频平台的社交属性,引导大学生表达意愿,激发大学生的创作才能,共创有温度的正能量精品短视频,使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树立健康价值观。

(三)通过大数据精准建立个性化教育模式。

短视频应用的精准推荐与大数据分析和推荐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当把大数据推荐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可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部分思政教育之所以不能激发学生足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政治素养的基础不同,一些学生早就通过新闻媒体等其他渠道获得了足够的信息,并且已经完全理解认同,如果教育者不能对此加以识别,继续填鸭式地进行引导教育,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在过去的思政教育模式探索中,收集信息数据的方式墨守成规,抽取的样本数量较小,难以保证分析的代表性,导致数据分析和判断的结果产生偏差或失真,影响分析效果,然而现在短視频应用平台为辅导员获取学生思想行为轨迹提供有力工具。辅导员可以通过短视频应用后台数据动态跟踪大学生的生活动态,深入探索和分析学生的视频观看习惯和喜好等相关信息,快速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轨迹,最大限度地推测其真实想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增强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灯峰,王习胜.碎片化传播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养成的影响及对策——以“抖音APP”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9(09):177-182.

[2]谷子骞,赵健崎,张洪宇.浅谈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抖音式短视频爆发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3):84-85,92.

[3]齐道新,曹睿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抖音”的适用性[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35(06):87-93.

[4]吴勇.浅谈军队抖音账号传播现状及优化策略[J].视听,2019(11):163-164.

[5]鞠超.短视频: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资源的价值体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9):15-17.

[6]李曦,井国兰.“快手APP”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161-163,176.

[7]刘天伟.“互联网+”模式下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索[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8):139.

[8]杨文金.需要、动机、愿望——“抖音”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31):143-144.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