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链互动管理模式提高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及导管维护效果的观察

2020-04-21曾妮妮张健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双链血液科导管

曾妮妮 张健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1],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命质量。PICC具有放置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势,能够避免因频繁穿刺而造成的损伤,同时能够减轻刺激性药物损害血管,但在PICC置管过程中并发症较多,缩短导管使用时间,影响治疗进行[2]。故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护理模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会导致护理人员与患者无法保持统一性,从而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3]。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双链互动管理模式逐渐被应用于血液科PICC置管中,是指建立在互动心理机制的基础上对患者展开有效管理的一种方式[4]。且相关研究表明[5],双链互动管理模能够提高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将双链互动管理模式应用于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PICC适应证;年龄12~79岁;具备基本沟通、理解能力;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肝、肾、肺等实质性脏器严重功能不全;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合并精神系统疾病,存在认知障碍;不愿参与本研究;血管畸形、纵膈肿物部分压迫者及全身感染。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入组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13~78岁,平均(45.12±6.40)岁;置管时间40~120 d,平均(60.34±7.21)d;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及中专17例,大专及以上15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2~79岁,平均(45.23±6.45)岁;置管时间40~130 d,平均(60.56±7.33)d;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中专17例,大专及以上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置管时间、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置管后密切观察导管通畅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按时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及导管,并固定导管。观察组采用双链互动管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双链互动管理模式小组。人员包括护士长、主治医师、责任组长等,于科室内进行相关培训,使责任人员掌握双链互动管理模式和内容,了解成效评价指标。将职责进行划分,由责任护士实施,责任组长监督,护士长和主治医师评估实施效果。(2)患者及家属与责任护士互动。责任护士从多方面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家庭背景,及时帮助和解决实际困难;责任护士每天早交班时向护士长和全科护士汇报护理效果,并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措施;护士长通过早会听取责任护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协助给予解决,并进行讨论、交流,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同时每月进行总结,与责任护士一起到患者床前进行交流,对自我管理好者给予表扬和奖励。(3)护理人员之间互动。加强护理人员间互动,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护理责任制,护理人员应承担护理及患者职责,以增强其责任心。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促进其相互学习、鼓励及进步,以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4)护患间互动。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家庭背景、饮食、病情及睡眠质量等,护理人员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PICC目的、意义、优势、禁忌证、并发症、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对于患者存在的困惑耐心予以解答,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告知家属多关心患者,随时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帮助其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结合患者护理需求持续不断地改良护理方案,以增强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置管当天向患者和家属讲述加压包扎置管外敷料的作用;置管后1~3 d介绍手部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置管穿刺位置的护理及突发意外情况的处理;后期追踪:做好体温监测,观察上臂周径并与置管前对照,以免出现感染和血栓,每天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有无打折、松脱,当敷贴污染时随时更换,观察PICC输液流速,若发现流速降低应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评价护理目标是否实现,若达到预期护理目标则结束护理工作;若未实现护理目标可与患者共同探讨分析原因,结合调查结果改进护理方案,进而实现再次双链互动管理模式。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包括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43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4级评分,总分为0~172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护能力越强[6]。记录两组患者PICC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包括置管后并发症、置管目的、日常生活护理、并发症预防、特殊情况处理。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血流感染、穿刺部位血肿、血栓。采用本院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服务内容、人员素质3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从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计5~1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1)为t值;2)为t’值;*与干预前比较(配对t检验),P<0.05。

2.2 两组患者PICC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PICC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ICC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服务态度、服务内容、人员素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PICC能够避免刺激性药物损伤血管,增强静脉给药及营养供给的安全性,但其作为侵入性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会由于穿刺操作或导管直接损伤等因素导致导管所在位置血管内壁及导管附壁有血凝块形成,不利于治疗顺利进行[7]。同时血液疾病患者造血功能损害,机体免疫力低下,血管条件差,且常需进行化疗、静脉输血及反复静脉输液治疗,更加增加了PICC置管难度,相关数据显示,PICC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1%,影响患者心理和生理健康[8]。故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传统管理模式属于单向管理,护理人员只按照常规护理要求给予患者护理措施,不能满足需求。而双链互动管理模式能够避免传统护理的不足,通过促进护理人员及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参与、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双链互动管理模式能提高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的自护能力。干预后观察组PICC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双链互动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原因可能为双链互动管理模式中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家庭背景、饮食、病情及睡眠质量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PICC目的、优势,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对于患者存在的困惑耐心予以解答,可消除其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接受度,更加配合护理人员,从而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及自护能力。Sharp等[10]研究显示,互动管理模式能够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双链互动管理模式在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中的安全性更高,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可能原因为双链互动管理模式中护理人员结合患者护理需求持续不断地改进护理方案,以增强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减少护理工作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护理干预具有针对性;向患者和家属讲述加压包扎置管外敷料的作用;向患者介绍手部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置管穿刺位置的护理及突发意外情况的处理,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告知家属多关心患者,随时注意其情绪变化,帮助其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服务态度、服务内容、人员素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双链互动管理模式能提高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的满意度,考虑原因为双链互动管理模式中加强护理人员间互动,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并建立护理责任制,护理人员应承担护理及患者职责,以增强其责任心,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促进其相互学习、鼓励及进步,有助于护理人员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影响和改变患者心态,在临床中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护理服务,以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11]。

综上所述,双链互动管理模式能提高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及导管维护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双链血液科导管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昆虫共生细菌活体制造双链RNA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高职思政课“双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思政课“双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血液科患者感染危险预见性护理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科患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