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学类专业主干课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探讨

2020-04-20王艳霞苏小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王艳霞 苏小娟

摘要    本文阐述了培养农学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农业类大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介绍了课程一体化实践在培养农学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如何构建农学类专业主干课程一体化实践模式,以期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一体化;农学类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al ability that agricultural students should possess at the present stage.In addition,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role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ractice in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and put forward how to construct the integrated practice mode of the main courses in agronomy specialty,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Key words    curriculum integration;agronomy specialty;main course;practical teaching;personnel training

隨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高级农业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加大,而农学类专业作为农林业院校的强势专业与强势学科,不论是专业需求,还是其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特定规律[1]。实践能力是检验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与素质。为满足培养新时代专业型、创新型农业人才的需要,整合实践教学、深化教学实践改革迫在眉睫。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实现”的新探索、新思考[2]。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能实现实践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构,按照实践教学四年一条线、不间断的原则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置的综合模式[3]。此模式能保证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能实现实践教学一体化、全面化、实用化和高效化。

1    培养农学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经营管理、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相结合的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4]。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的谋生技能与生存能力,还培养其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更要注意完善其道德与品格。农业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学生就业生存的需要,也是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更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农学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中重要且必备的环节,而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农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则是各个农林院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    现阶段农业类大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

不同学科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实践能力有其自身的特点。农业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既包括利用已有的农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农林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包括其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记忆分析能力、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专业写作能力、实验能力、科研能力、设计能力、发明创造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还包括独立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新问题、攻关新课题的创新能力[5]。以上实践能力的实现,离不开主干课程的系统安排,离不开实践内容与实践环节的精心设计。

3    课程一体化实践对培养农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则必须加强农学类专业课程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探讨与研究。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培养人才的需要。农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特色课分段设置,而农学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需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由目前的教学实践看,许多农学类专业均存在课程之间脱节,知识缺乏衔接,实践课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创新性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创新意识不强。要实现分层次、分阶段的开展综合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则需要主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并结合课程统筹安排实践进程与实践内容。

4    农学类专业主干课程一体化实践模式的构建

4.1    分层次、分阶段、分模块构建主干课程一体化实践模式

为构建主干课程一体化实践模式,需根据学生特点、专业特征、课程安排设定各阶段教学培养目标,并分阶段、分层次、分模块地制定实践计划。低年级为认知实践,高年级为专业实践。只有实行递进式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农学类专业通常第一志愿录取率较低,学生构成以调剂生为主,因而新生普遍存在对专业认识不清、对未来规划不明等问题,故可在入学时安排“专业认知”实践,旨在加强学生的专业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并可结合低年级本科生暑期实践教学开展综合实践[6];农学类专业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所学理论知识最终需应用于实践,为此需设置集中“生产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需结合各学年主干课程合理设置生产实践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新意识,需设置“科技创新”实践模块,鼓励学生早入实验室、早入团队,尽早开展科研锻炼,并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激发学生双创热情。然而,全面实现专业认知、生产实践、科技创新3个实践模块的培养目标,则需对主干课程的设置时间与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4.2    统筹安排主干课程的时间和内容,实现一体化实践教学

相关课程的教师可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相互协调,统筹安排,保证实验项目设置与理论教学内容同步、实习时间与农事活动同步、实践模块与学习进度同步,并建议在理论、实验结束后实行多课程集中实习的模式。同时,增加野外调查与实验室独立实验学时,尽量使实习与实验相结合、集中实习与分散实践相结合[7]。

4.3    优化整合实验项目与实践内容,增加综合、创新实验

在农学类专业现行课程中,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较少,且不同课程的实验项目有重复现象,同时实验内容与生产实践联系不紧密,存在脱节现象。因此,应取消相同的实验项目,减少不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一定比例的综合性、探索性、创新性实验与实践环节。

4.4    设置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开放共享實验平台

配合“科技创新”实践模块,设置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开放共享实验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实验提供必要支撑,使一部分有想法、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拥有自我实践的场所。科技创新实验室是学生理论践行、科研探索的平台与保障,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

5    结语

为全面提高农学类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利用课堂实验、集中实习、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专业认知、生产实践、科技创新实践模块,并按照“实践教学四年一条线、不间断”的原则,结合各阶段主干课程,设计一体化实践内容。通过整合课程与实践内容,实现主干课程一体化、高效化、阶梯化,并最终实现实践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构。

6    参考文献

[1] 施芬,吴文良,岳敏.农业院校农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1):175-l78.

[2] 刘素梅.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2005(3):37-39.

[3] 陈丹红.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1):152-154.

[4] 刘兴亚.浅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3):112-114.

[5] 李小坤,鲁剑巍,任涛.田间试验对农学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16(6):45-48.

[6] 韩新辉,冯永忠,任广鑫,等.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低年级本科生暑期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1):5-7.

[7] 苏雅乐其其格,范富,马玉露,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主干课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4):329-332.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