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于胃的单形性嗜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1例*

2020-04-20王晓敏付刚陈红芳史金胜宗佩君

中国肿瘤临床 2020年1期
关键词:胃体化学法胃窦

王晓敏 付刚 陈红芳 史金胜 宗佩君

患者男性,53 岁,2018年3月因腹痛伴体重减轻6 个月,就诊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病史: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中上腹疼痛为主,呈阵发性绞痛,与进食和体位无明显相关,可自行缓解,伴随心慌和体质量减轻7 kg。查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显示低蛋白血症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升高。消化道内镜检查:胃镜发现胃体近胃窦处及胃窦前壁2 处直径约3cm 圆形溃疡,表面覆有黄白苔及血痂,周围黏膜充血、水肿、隆起,质脆,易出血,未见周围黏膜皱襞纠集、中断,胃壁无僵硬(图1),胶囊内窥镜显示小肠、大肠黏膜光滑。胃镜活检组织7块,直径为0.3~0.4 cm,质稍脆,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面及H&E 染色。光镜下,小至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在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内单一成片分布,浸润性生长方式,腺体数目减少,表面上皮隐窝延伸(图2),瘤细胞核圆形深染,胞浆量少且淡染,可见上皮细胞内淋巴样细胞显著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CD2、CD3、CD7、CD8、CD56(图3)、MATK(图4)及TIA 阳性,Ki-67 指数为80%左右,EBER、CD20 等阴性。病理诊断:胃体近胃窦、胃窦前壁单形性嗜上皮性T 细胞淋巴瘤(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T-cell lymphoma,METL)。2019年6月首次随访,患者未经任何干预治疗,并在确诊后10个月内死亡。

图1 胃镜检查影像

图2 组织病理特征(H&E×100)

图3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56阳性表达(SP法×400)

图4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TK阳性表达(SP法×400)

小结原发于胃的METL较罕见,国内鲜见报道,患者以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症状为主,同时伴随体质量下降、低蛋白血症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升高。Ishibashi 等[1]报道1 例胃体和小肠同时受累的METL患者,胃镜检查显示胃体可见微红的凹陷性病变,十二指肠黏膜水肿,绒毛萎缩。消化道内镜活检是首选检查手段,本例患者胃镜发现多发性圆形溃疡,结合临床表现及消化道内镜判断病变原发于胃。原发于胃的METL 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结构,瘤细胞形态单一,小至中等大小,核圆形深染,少量淡染胞质,瘤细胞嗜腺上皮现象,侵犯胃壁全层,其他炎性细胞和坏死少见,病变区域的胃黏膜腺体萎缩数目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T 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包括CD2、CD3、CD7、CD8,细胞毒性分子TIA 常表达,GB表达不稳定,MATK的核表达已被报道为METL的一种相对特异的免疫标记[2],本例原发于胃的METL中细胞核同样阳性表达MATK。胃肠道出现CD56+的T 细胞淋巴瘤,首先考虑METL,其次是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MATK 和EBER 有助于鉴别。通常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方案用于METL 一线治疗,但2年生存率低于28%[3],反应了对常规化疗的不良表现。METL 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有研究显示无论是否接受手术、化疗或其他支持治疗,多数患者在确诊1年内死亡[4]。

猜你喜欢

胃体化学法胃窦
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中的价值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先天性胃窦隔膜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规范化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经腹胃充盈超声造影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价值探讨
内因子及壁细胞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胃炎1例及文献复习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无酶光电化学法快速检测酒类中的乙醇含量
以磷酸铵镁回收磷的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