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

2020-04-14杨玲妹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遵医行为慢性乙型肝炎心理状态

杨玲妹

【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抽签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明显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戒烟戒酒、按时作息、遵医服药等遵医行为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培养其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关键词】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心理状态;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3-0-02

慢性乙型肝炎是感染乙肝病毒引起的常见肝病,伴有恶心、乏力、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由于病情呈慢性发展,复发率极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普遍存在心理状态差的问题,遵医行为也受到明显影响,对患者病情恢复十分不利,采取有效的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培养遵医行为是促进患者恢复的重要环节[1]。本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0~59岁,平均(40.86±9.43)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3.62±1.14)年。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2~60岁,平均(41.03±9.87)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57±1.15)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按照常规护理内容予以患者口头集中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等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①前意向及意向阶段: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慢性乙型肝炎基础知识指导,介绍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相关知识,强调良好的生活方式、遵医行为对病情的益處,同时测评患者生活方式,了解其健康行为方面的薄弱环节;②准备及行动阶段:通过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肝功能状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主要包括饮食、用药、情绪调节等生活事项,为患者提供有利于肝功能改善的生活方式,同时为患者介绍真实案例,予以心理支持,促使行为转变信心有效提高;③维持阶段:后期随访中进一步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不断巩固患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康复信心,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以避免患者健康行为无法有效维持。

1.3观察指标

(1)采用HAMD、HAMA评分法对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价。HAMD评分≥20分表示肯定有抑郁,HAMA评分≥14分则表示肯定有焦虑,得分越高抑郁、焦虑越严重。(2)采用自制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戒烟戒酒、按时作息、遵医服药等遵医行为进行评价,各项评分范围0~4分,得分越高提示遵医行为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分析,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变化

干预前两组HAMD、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明显更低(P<0.05),见表1。

2.2两组遵医行为变化

两组干预前的戒烟戒酒、按时作息、遵医服药等遵医行为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过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饮酒、休息不够、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等不良生活方式均会对肝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对患者病情恢复不利[2]。导致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不够、心理状态差,致使其遵医行为差,因此临床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的干预。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在行为转变理论下的常用护理模式包括认知干预模式、健康信念护理模式、社会认知干预模式、理性行动和计划行为干预模式、行为分阶段转变模式[3]。行为转变理论认为行为改变是一个复杂、连续、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和维持5个阶段[4]。将行为分阶段转变护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可在个体不同变化阶段予以需求的信息和干预手段,有效促进患者行为转变,例如前意向和意向阶段予以相应的健康宣教,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行为,使之有改正问题行为的意向;在准备及行动阶段为患者提供遵医用药、规律作息、戒烟戒酒等健康行为指导,强调遵医行为的重要性,使之做好纠正问题行为的准备并开始行动,促进遵医行为养成;然后在维持阶段加强心理支持,保持遵医行为,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维持遵医行为,最终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遵医行为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体现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行为分阶段转变护理的显著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永梅,曲熙波,郝淑卿等.延续性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2):169-170,180.

[2] 朴顺梅,于洪博,王盛楠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应对方式和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4):415-418.

[3] 胡晶晶,张伟宏,罗婉丽等.行为改变理论应用于慢性病病人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循证护理,2019,5(9):804-806.

猜你喜欢

遵医行为慢性乙型肝炎心理状态
社区老年糖尿病甲真菌病感染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电话随访对COPD患者稳定期家庭氧疗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全程护理干预对体检者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