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20-04-14吴丽新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吴丽新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3-0-01

中职学生是未来的技能型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最重要的资本。因此,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

1 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分析

1.1心理动力素质现状

相对于其他同龄学生,他们面临更多的挫折和困难,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兴趣和愿望、择业和就业以及自我评价等方面。面对挫折,他们的反应方式主要有两类:消極反应与积极反应,以消极反应方式为主,表现为稍不如意就情绪低落、麻木、冷漠、郁郁寡欢,以致悲观、绝望而轻生;或任意发泄,过激抗争,愤世嫉俗,以致丧失理智而犯法。总之,以自暴自弃为主,缺乏荣誉感,抱负水平低。

1.2性格特征素质现状

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培养责任心和坚强意志的阶段,但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原因,他们往往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没有远大理想,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情绪调节能力、耐挫折能力和独立性普遍不强,表现为性格怪癖、难以合群、自傲自卑、情绪反复、胆小怕事等。

1.3自我意识现状

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再加上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表现为自我意识强烈而自控能力差,自我认知能力不足,自我接纳水平低。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必要性

2.1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智能良好、性格健全,对各种精神刺激和社会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保持一致,行为正常,情绪稳定,能较好地处理各种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积极心理的教育和消极心理的预防。教育部在1999年8月颁布的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表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必要性

2.2.1现代健康观和教育观的影响和要求。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重申了现代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疾病和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2.2.2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2.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变化。(1)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性的需要;(2)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变化导致青少年在各方面表现出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异于成人的特点,使他们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得以摆脱;同时,青少年接近于成人的活动能量,对以上的矛盾系统又起着激发作用,容易使矛盾爆发[1]。

2.2.4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最终都压在学生身上,学生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1)家庭方面: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温馨气氛减少,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2)学校方面:升学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陷于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3)社会环境:随着信息渠道的畅通,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出现,政府部门的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2]。

3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策

3.1优化教学活动,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3]

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中职学生大多是被中考淘汰的后进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学习生活目标的确立、意志品质的培养、完整人格的形成、思维能力的锻炼、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与课程学习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中职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和进取心,以便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对枯燥的知识进行加工和组织,用生动事例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直观教具的结合,呈现生动、形象的教育情景,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从而提高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其次,教师要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形象去影响学生:教学中教师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坚强意志、良好个性、高尚品德等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注重自身的心理调适。

3.2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之中

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网络、墙报专栏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宣传心理健康和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意识,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咨询活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和生理障碍,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健康的心理和生理教育的熏陶。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班集体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学生心理的引导者—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承担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学生,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应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巧去点拨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中专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涉世不深,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但他们非常看重同龄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在小团体中的地位,把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当成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因此,应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以促进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要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把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上,而不是仅停留在对心理健康学的理论讲解和对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解决上,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包括:(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且对智力的不同成分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及尊重、支持社交原则。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1)学习适应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恐怖症、厌学等;(2)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3)常见行为问题,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持久性的育人工程,尤其是针对中职学生这个相对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它的成功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及社会应形成合力,应对和解决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叶永涛, 何国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张素玲, 林春雷, 蒋大伟等. 新形式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之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5(13),149~150

[3] 李娜, 张大均.中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20)48~49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