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方法理论TRIZ助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0-03-30吉涛惠烨任工昌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助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吉涛 惠烨 任工昌

【摘 要】 TRIZ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可助力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本文通过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了以TRIZ创新理论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体系构建问题,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创新方法理论;TRIZ;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助力;教学构建

一、引言

党和国家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习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为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使命。

高等院校未曾松懈对创新育人的研究,不断开展广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然而受到传统学科体系的影响,造成大多数创新培养革新,更倾向于用固定的模式进行问题思考和分析,这种思维惯性特点,造成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不强,在实践层面,当面对具体问题时,表现为创新方法不足,在从事创新活动和竞赛时,表现为创新综合能力欠佳。这些实践中的问题揭示出,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亦需要基于系统化、理论化的体系,依托科学的方法,展开培育与教学活动。

二、创新方法理论TRIZ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中文简称 “萃智”),为俄文转换为英文读音的词头,英文译文为TIPS(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TRIZ以基础理论知识为根本,构成系统化解决发明问题的方法论,它揭示出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致力于完全解决矛盾,帮助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性思维,它是一门知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创新方法,能够辅助人们加速创新。

在2008年,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出要“推进 TR1Z 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融合……特别是推动 TRIZ 中成熟方法的培训……”。可见,国家层面在创新发展与育人方面,对采用科学的创新方法TRIZ报以高度的重视和期望。

三、高校TRIZ教育应用现状

TRIZ 研究在被介绍引入国内的过程中,高校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依托一批专项科研项目,国内现后有数十所院校,在理论研究、科研应用等方面,推进着TRIZ的本地化实践,为产品创新设计,注入强有力的研发动力。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开始逐步将 TRIZ 引入教学活动,形成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就高等教育中TRIZ的应用情况而言,在其理论誕生地俄罗斯,高校推进创新育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独立设置的TRIZ课程;TRIZ与其他传统创新方法相结合开设创新设计课程。国内高校进一步细化了应用形式,一方面,将TRIZ内容打包,分层级面向不同大学年级逐步开设递进式课程;另一方面,将TRIZ技术与专业技术、传统创新手段相结合,共同作用于实践性环节,突破课程束缚,在用中学,达到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这样的基本应用框架,符合认识规律,能够借助TRIZ理论与技术,有效的推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我们教学单位而言,更重要的任务,则是如何将其具体化,落实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中去。

四、教学设计原则

针对机械大类学生对象,我们通过总结、提炼、升华TRIZ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应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基于TRIZ创新方法理论的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具体将创新能力培养分为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应用、自主创新四个阶段,令TRIZ贯穿于“通识教育→专业培养→课内实践→课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全过程,实现TRIZ与教学、实践,乃至师资平台提升的全接触,构成多层面、深融合的协调育人培养模式。教学设计原则凝结为:将TRIZ的成果和方法,以知识课程的方式教授,以能力养成的方式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形式孵化,以团队升级的方式保障。

五、教学体系构建

秉承教学设计原则,将创新理论作为一条主线,针对机械大类人才培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课内实践和课外竞赛四个模块组成的教学体系,设计升级原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把创新能力培养亦分为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及自主创新四个对应的阶段,以TRIZ为抓手,贯通于整个课程体系,全程介入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这种构建方式,令其立体融入新的教学框架,达成“一主线、四阶段、全过程、深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TRIZ教学中有实践,在实践环节中有其应用:

1、TRIZ科学进课堂

针对处于各个阶段的本科生,开设不同内容层级的TRIZ课程,让这些围绕创造性思维方法养成的课程,在帮助学生确立理念、打破固有思维定势、扩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本阶段实现的方式,可分两步完成。

通识教育阶段进行创新思维培养:面向本科生开设创新方法教育课程《创新的金钥匙——创造性思维技法》,展开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通过揭示创造和创新的本质和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激发创造动机。通过指导性、操作性强的创新技法、问题和案例引导式学习,使学生不但克服思维惯性,更重要的是在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案设计阶段,便可得到新颖的创意。

专业培养阶段的创新方法学习:开设常规专业课程的同时,加入了《创新的金钥匙——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课程,为学生传授系统化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技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后,能够运用它们结合创新方法解决工程问题,从而获得创新性强的结构化设计方案;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学习后,摆脱了传统的思维惯性,开阔了设计思路,再前期加上自然科学相关课程的引入,知识体系结构更完善,在解决机械工程领域问题时就具有了跨学科的创新能力。

2、TRIZ指导创新实践

理工科的人才培养,伴随着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所掌握的 TRIZ内容,与对应的实践环节紧密结合。

在课内实践环节实现创新应用训练:通识和专业模块的创新课程准备,学生携带创造性思维技法进入课内实践环节,逐步的从案例教学、机构创新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构建等,将TRIZ学习成果,循序渐进的消化吸收,展开创新应用。

在课外创新活动中完成自主创新检验:依托校内外创新实践平台,在前期锤炼地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基础上,通过串联“学科知识+工程实际+创新应用”,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等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尝试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与融合,锻炼“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创新兴趣,让学生团队对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进行碰撞和整合,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过渡并完成自主创新检验,实现能力培养的闭环。

六、结语

如何让TRIZ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其巨大的潜能,在当前进行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得到的经验是:首先,要堅持实践、勇于创新,将新思想、新成果,结合专业特点,不懈的开展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系;第二,升级TRIZ理论研究,推陈出新,舍弃过时的内容,紧跟学界最新发展,研究、释放现代TRIZ理论方法和工具的潜能,转化到教学应用中去;第三,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中介,先进的科研成果、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学能手实现保障,因此,必须重视具备TRIZ研究与教学能力的教师团队的培育。

当前,TRIZ助力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实施,还仅限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其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此时此刻,正是需要我们扎实的推进一线教学实践,并将TRIZ科研成果和教学应用经验进行总结分享,在讨论、批评中不断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明.高校TRIZ 创新方法普及方式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9(05).

[2] 任工昌.基于TRIZ的可重构夹具创新设计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6(03).

[2] 张明勤.TRIZ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04).

【作者简介】

吉 涛(1973—)男,汉族,陕西韩城人,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电子与电气控制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助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欧几里得:助力几何学的独立与发展
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科技助力等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