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心理干预在高风险科室研究生中的实践应用

2020-03-28马荣陈曦海贺云龙孟凡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0期
关键词:科室研究生心理健康

马荣 陈曦海 贺云龙 孟凡玲

[摘           要]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教学模式在高危科室研究生中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高危科室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教学辅导课程、模拟真实情景演练、沟通能力培养等措施对其进行综合心理干预,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ist 90,SCL-90)、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期末專业课考试成绩与对照组(2017级研究生)进行比较,评价教学效果。数据统计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结果:采用综合心理干预的教学实验组学生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方面的负面情绪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期末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沟通能力。

[关    键   词]  综合心理干预;高风险科室;研究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2(2020)40-0072-02

高风险科室收治的病人由于病情变化迅猛,结局难以预料,常发生更多的突发事件,医患纠纷相对频发。[1]这类科室研究生工作节奏紧张,比其他科室研究生面临更多压力,易产生焦虑、抑郁、挫败感等负面情绪,严重会耽误学习进程,甚至产生心理疾患[2]。导师除了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外,更应注重其负面情绪的疏导,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干预[3-4](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是指有目的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一些心理辅导课程、情景模式训练等内容融合到高危科室研究生培养课程当中,观察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培养的研究生在克服负面情绪、提高心理素质、保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与分组

教学对象为2018年我院高危手术科室(胸外科、脑外科、结直肠外科等)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共71名,为实验组,除常规的临床教学外,采取主动心理干预教学模式。对照组为2017年同样条件研究生,共67名,只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

(二)实验组教学内容的改革

1.设立心理教学辅导课程

分为常规心理辅导课程及针对高风险手术应激的心理辅导。

常规心理课程针对刚入科的研究生最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的问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经济压力、失恋等设立专项辅导课程,一般为每周一次。任课老师包括导师、科室高年资医生及专职心理科医生。根据授课对象及授课内容来决定,采取多人同时授课或者一对一的形式。

针对性手术应激辅导,是基于高风险手术中,研究生要同导师一起经历高度紧张的手术过程。术中大量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等意外难免发生,巨大的刺激往往会导致其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当的心理辅导课程可以顺利帮助他们尽早摆脱这些心理阴影,铸就强大的心理防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

2.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风险科室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猛的特点。如果快速呈现的治疗结果与家属的预期有差距,纠纷就很容易发生。有效的沟通是最大限度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5-6]要注重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学生阶段就树立强烈的主动沟通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增强责任感,教会他们换位思考,增强为患者服务的意识。作为导师要以身作则,只有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有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助于学生产生职业荣誉感,进入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3.模拟真实情景演练

模拟真实的手术意外及医患纠纷的场景,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心理承受能力的学生,设立难度系数不同的场景,由他们像答卷一样完成这些试题。通过多次的演练,锻炼他们在危机情况下的应激能力,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迅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4.打造良好的科室文化背景,弘扬学生积极向上的学风

研究生阶段是学生过渡成医生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一些危机事件甚至负性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高危科室。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要引导学生看到积极向上的一面,从负性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正确看待挫折,科学疏导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7]。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坚定的理想做指引,比较容易化解一时想不开的心结,这才是铸就健康心理的良策。

(三)结果评价

实验教学组的教学时间为一年。一年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ist 90,SCL-90)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用患者调查问卷结果评价两组学生工作表现,用相同难度系数的期末试卷考察他们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二、结果

(一)综合心理干预的研究生与对照族SCL-90结果比较

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收到有效问卷67和71份。结果表明,未进行心理干预的研究生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三个方面,数值显著高于进行心理干预的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根据我院每月通过患者反馈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比两组医生临床工作表现。问卷满分为100分,每项20分,包括五方面内容:责任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可信赖度、医德医风是否端正的综合评分。结果显示,除医德医风表现无差异外,心理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期末专业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虽然考试时间不同,但是难度系数相当。2019年学生所答试卷与上年试卷重复率为0%。结果显示,专业考试成绩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生在读期间面临的压力较以前增加[8]。“双轨制”教学的推进,研究生要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同时,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一些矛盾无法避免,临床工作中纠纷呈现上升趋势,在临床工作的研究生也面临这一挑战[5-6]。另外,经济压力、失恋、人际关系障碍也是这个阶段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压力集中在一起,如果没有有效的疏导途径,很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近年高校学生恶性事件频发与此有关。[3-4]

高风险科室研究生面临来自工作中的压力更大,这跟他们的工作环境特点有关,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远没有这些科室正式工作人员成熟,长期心理压力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这些科室的导师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9-10]。我们采取主动心理干预的办法,通过课程、实践演练等途径对条件基本相同的两组新入科的研究生进行观察,发现经过上述办法干预的实验教学组发生抑郁、焦虑不良情绪的情况比较轻微,同时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面临的困惑也更小。这说明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在帮助他们克服新入科研究生最常面对的负面情绪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有效帮助他们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

良好情绪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11]现代的医疗环境中,一个优秀的医生只具有高超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12],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就要把对学生情商、沟通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在患者的调查问卷中也看到实验教学组的患者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在责任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可信赖度等项目中,得分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综合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还可以使他们在工作中更有热情,更容易受到患者的认可,这是成长为一名优秀医生的重要条件。

在期末专业考试成绩中,实验教学组要好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工作中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和得到更大程度的认可,也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助于提升终末成绩,进入良性循环。

新的医疗形式也对导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但专业知识要过硬,强大的心理素质也同样重要。上述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必要的,还是可行的。经过综合心理干预的实验教学组,不仅在心理健康的水平上有所提高,还在临床工作表现及终末考试成绩上有提高,此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田春梅,姬利萍,王丽霞,等.高风险科室护士焦虑情绪、心身症状与社会支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3):200-203.

[2]关玉珠,孟萌,李乐之.危重患者决策代理人心理体验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9,34(23):99-102.

[3]胡义秋,刘正华.抑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不同类型学校支持的差异化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5):120-125

[4]吴九君.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和谐、抗逆力、总体幸福感及抑郁的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78-188.

[5]武杰,劉方,胡慧秀,等.医患双方对医患纠纷现状认知与处理态度[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6):938-941.

[6]时玉红.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医患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S1):171-172.

[7]邹鹿鸣.在高年级医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2):73-74.

[8]刘文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展望[J].医学教育管理,2016,2(3):535-538.

[9]明志君,陈祉妍.心理健康素养:概念、评估、干预与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12.

[10]葛丽君,葛玲,栗艳,等.团体心理训练对大学生强迫倾向的干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0):31-33.

[11]江卫东,陈丽芬.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和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4):548-554.

[12]殷晓丽,冯传汉,杨宗于.浅议临床医生高情商的培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2):112-114.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科室研究生心理健康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最难办事科室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