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学习初探

2020-03-24何少凡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数学

何少凡

【摘要】自主探究是小学几何知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完成学习内容,同时感受学习的快乐。本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

一、案例背景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是几何知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完成学习内容,同时感受学习的快乐。我在五年(1)班上了一节以自主探究学习为研究主题的数学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學上册P86—88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基于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之上的,并为学生学习后面推导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方法打下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推导长方形面积的推导及其计算方法,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可以利用的基础。对于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一些感性例子,但不会注意到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在课前,我建议条件允许的学生,在家和父母一起制作一个可以拉动的长方形框架,用来新课的复习铺垫。在教学策略设计上,我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的数格子方法,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法,再通过“剪、移、拼”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法,归纳计算公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主要复习长方形的面积。首先,变魔术。我出示长方形框架,让学生看看我手上的框架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哪条是长哪条是宽,以及它所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待学生回答后,我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用字母表示S=ab。接下来,我给学生变了一个魔术:我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往外拉,问:长方形变成什么图形了?然后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哪条是底,哪条是高,高有几条。随后,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长方形框架或自制的长方形框架,捏一捏,拉一拉,感受一下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变完魔术后,我用课件出示主题图,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图形,让学生把看到的平面图形说出来。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很活跃。然后我再问:哪个是老师的小魔术里的图形?最后,我用课件出示两个花坛,问:如果要比较这两个花坛的大小,同学们有么好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从而进入下面的新授内容。

2.探究新知

第一,引导学生用数格子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将课本翻到第87页。我说:不足一格的按半格算,数一数,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几个小格组成?我板书:数格子。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我打印好的书本第87页的表格,其中一个方格代表1㎡,并让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呢?我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第二,操作验证计算方法。首先,我出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卡片,把两张卡片对准底边先叠起来,让学生初步感悟这两张卡片的底边一样长,高度一样。我提问:不数方格,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它们面积相等吗?待学生回答后,我提示他们用割补法,强调该怎样沿一条直线剪开平行四边形。其次,让学生分组操作探究,并思考: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发生改变?原平行四边形和拼出的长方形有什么联系?最后,展示学生作品:不同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我提问: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我让多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小结: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来表示: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面积公式就是S=ah。我边说边板书。

第三,解答第88页例1。我用多媒体出示例题: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然后提问:知道什么?求什么?可以根据什么公式来列式计算?我让学生试做,并说说解题方法,然后叫两生板演比赛。集体评价后,我板书:S=ah=6×4=24(m2)。

3.巩固提升

第一,练习十九第1题。这是一道运用公式计算的基础题,练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我用多媒体出示题目,提问:题目给出什么条件?求什么?根据什么公式计算?待学生回答后,我让他们自己尝试解答:S=ah=5×2.5=12.5(m2)。

第二,练习十九第2题。题目是看图列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求学生一定要找对应的底乘对应的高,不要随便拿两个数相乘。

4.总结回顾

课堂总结回顾可以把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升华,把学习内容要点更好地总结。我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享收获的喜悦。让学生总结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的条件,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三、课后反思

本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是基于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之上的,并为后面推导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方法打下基础。课前,我建议条件允许的学生与父母一起制作一个可以拉动的长方形框架,我上课用的那个框架就是一位学生与她爸爸制作的。在课堂环节上,我设计了复习铺垫、探究新知、巩固提升、总结回顾四大步。复习铺垫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是为新课作准备,而且我变魔术时,学生都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环节,我引导学生先数格子,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接着让学分组合作探究,验证结论,“剪、移、拼”把平行四边形卡纸转化成长方形,重点指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的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练习提升环节,我注重运用公式计算,在练习十九第2题时,强调是对应的高乘对应的底。从课前准备,到新授课,学生都积极参与。但学生在讲述验证公式过程时语言不够精炼,以后还要继续加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19580)】

参考文献:

[1]刘东慧,阮静旭.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J].群文天地,2012(22)

[2]解育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学习[J].生物技术世界,2015(03):133.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小学数学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