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农村孩子善问会问

2020-03-23孙晶晶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孙晶晶

【摘  要】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是课堂的灵魂,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深入思考。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体会所经历的内容,提出对知识的疑问,有效提升思维深度。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很多年,但教师并未意识到引导学生善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依然采取传统授课方式,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够满足个体的学习需求。有鉴于此,广大数学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从学习中提高提问的能力,有效发展个体思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善于提问;实践研究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代表着学生的思维,问题质量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他们课堂思考的质量。下面,笔者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引导学生善于提问的策略出发来展开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期为数学教学提供帮助。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但问题的出现却又不可避免,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些问题。总体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问题情境创设,忽视学生深度思考。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只是关注情境中的氛围,忽视了对情境的思考,这就失去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2)课堂提问意识不足,学生在学习中太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忽视了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形成较强的课堂提问意识;(3)不注重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教师开展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个体展开思考和交流,大多数学生却依赖优生,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4)自身能力较差,不注重课堂学习的过程,提出的问题较为浅显,无法形成提问能力。面对上述困难,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二、引导学生善于提问的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提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提出问题往往基于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或好奇心,进而对事理进行研究和探讨。实际上,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数学教师要根据参考书了解教学目标、安排好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创造不同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因趣生疑、因疑提问,在提问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班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有效激发个体的数学思维,培养提问能力。以“认识百分数”为例,笔者在导入环节提问:“同学们,学校篮球队进行投篮的训练,体育老师统计了班里三名同学的投篮的数量及命中次数,根据老师给出的列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有的同学提出看投中的次数定水平的高低,有的提出看投中的比例看水平的高低。从投篮次数看,每个人命中篮筐的次数各不相同,投中的比例也不相同,但要分析哪个人水平高需要看投中的比率,由此顺利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班级学生再统一探讨投中的比率。在问题情境中,笔者运用问题情境促使班级学生借助情境提出问题,激发个体学习热情,自然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顺利地展开后续教学做好了铺垫。

2.培养提问意识。提问意识是激发儿童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意识。提问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困难,由此产生的一种怀疑、探究的意识,在意識支配下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个体在课堂学习中的提问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也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讲解“百分数”知识点时,笔者问道:“我们班要选出一名同学参加投篮比赛,成绩如下:小明25投中16,小刘20投中13,小黄30投中18。”大家看下如何来制定选拔标准。学生从抽签、命中率、命中数选取命中率计算结果来比较投中几率,选择出最合适的人选。学生在探讨和思考后,提出何为百分数,进而探讨百分数的定义及意义,在阅读教程内容找到问题答案。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给了班级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要求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讨,有效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发展个体提问意识。提问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日之功,广大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时间进行探讨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逐步形成提问意识。

3.注重合作交流。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合作交流是课堂授课的一种重要手段。合作交流是教学的重要思路,能帮助班级学生打开学习思路,举一反三来相互促进。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组内探讨,使他们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帮助个体意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适当引导和调控,使学生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教材并没有直接说明详细的运算规则,面对这一情况,笔者要求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数学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各小组积极讨论、共同交流,优生先不发言,由中等学生或差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针对思路来讨论,就存在的疑惑提出问题,进行质疑。结合案例1,组内某个学生说出运算顺序,组内其他成员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见解,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交流,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的理解。实际上,组内学生在交流后会发现分数运算法则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教师在课堂中来回巡视给予指导,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促进能力形成。提问是一种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取决于思维的水平,思维的水平又取决于提问能力的水平。广大数学教师要想办法来促进学生个体能力的形成,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切入口来引导他们进行提问,在问题思考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促进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

在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知识点时,笔者出示了长方体教具和一个正方体纸盒,学生一看到上述两样东西就立刻提出正方体纸盒内能装多少长方体,进而思考如何放置能放更多长方体教具。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邀请学生上讲台操作,有的学生只放入4个,有的学生则把6个正方体全部装下。面对这一现象,有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上述现象,再探究解决的办法。实践后,学生根据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来探讨如何得到最优的解决办法。借助动手实践,笔者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再根据现象思考如何从理论上来展开研究,在动手和理论思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细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其提问能力。

陶行知曾经说过,能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问题。由此可知,提出问题对于农村小学生的重要性,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展开思考,提出和发表自己存在的疑惑,有效促进个体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后续深度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

[2]张立.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

[3]张丽.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12).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