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让问题探究教学从发生到超越

2020-03-18陶瑜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问题探究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

陶瑜

摘   要: 问题探究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教学方法,常被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升。本文以深度学习为基点,基于“摄取精华、提出问题”“ 设疑猜想、自主探究”“ 高效共振、解决问题”及“ 产生问题、拓展思维”四个步骤,将问题探究教学上升到新的层次。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问题探究   道德与法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让深度学习发生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常有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还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引发新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通过探究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合作   善于合作”的良好品格,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复杂多变的关系”一课为例,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对问题探究教学略谈见解。

一、摄取精华,提出问题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一个误区,即每一节新的知识点结束后,教师总喜欢将最新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美其名曰“增加课堂的深度”。其实,这是将难度误解为深度。过难的问题和过易的问题一样,只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域”内的提问,才能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

教师在上课之前需精心预设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差异化,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要符合教材的知识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到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高质量的问题是教学的生命线,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复杂多变的关系”中,我创设了教学情境“调整中的国家交往之中法篇”,展示了2019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背景材料,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①法国总统马克龙说“每年都要来一次中国”,透露出中法之间怎样的交往方式?②在这次进博会上,两国为什么还要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法国“未来工业计划”?③联系中法之间的关系,思考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怎么样的竞争?第一个问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联系课本的能力,该设问覆盖面广,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做到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能说得出。在此基础上引发第二个问题,既然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能够推动人类向前发展,那为什么中法两国还要各自提出自己的发展计划?这里教师要联系当前的国际形势,结合第一问适当提醒学生从合作的对立面进行思考,让学生明白国家之间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比拼其实就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实质,从而得出第三问的答案,点出本课的重点。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既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一体,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实践下来,课堂效果立竿见影。

二、设疑猜想,自主探究

当前探究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时尚,教师通过开展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本意是“丰富知识发生过程”,通过探究的方式保证学习的深度。然而活跃的课堂气氛背后,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或讨论时间不够长,或讨论动机比较弱,让我们只看到形式,看不到必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不是深度课堂的体现。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理解。”让学生参与其中,何其珍贵。教师要以问题为枢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参与、大胆思考,学生以自己的认知为基础,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让探究真正发生。

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复杂多变的关系”中,我设计了调整中的国家交往之“中巴篇”“中法篇” “中美篇”三大板块,让学生组成了中国队、巴西队、法国队、美国队进行小组探究。要做到深度探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座位排列要用心

心理学家定义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距离是15厘米,距离太近,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会变成排斥力,距离太远,原有的吸引力就会失去“吸引”效果。传统的班级座位方式,学生不能及时方便地和同学沟通。我们可以打破原来的座位安排,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圆圈坐在一起,以此拉近心灵距离,让学生敞开心扉探讨。

2.探究时间要安心

亲身体验,最有利于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必须给小组成员安心的时间学习、思考和消化。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深入小组内部,观察并询问学生的探讨情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发表观点。整个过程要学会慢慢等待,切忌因为赶场而随意缩短探究时间。

3.問题设疑要精心

合适的座位排列和富余的探究时间,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精心的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如何设置好探究问题,可以从教材与学生两方面着手:

教材方面,重点难点一直是教师设问的立足点。以“复杂多变的关系”一课的难点为例,考虑到初三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积累基本掌握了当前世界格局已由美苏两极格局转向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对于国与国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复杂多变关系理解不透彻,因此可以以中美之间惟妙惟肖的关系变化为落脚点,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以此突破竞争与合作的教学难点。

学生方面,初三学生对于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带来的影响及世界多极化所带来的影响还缺乏理性认识。在“变化中的世界格局之中巴篇”中,我收集相关音像资源组织学生观看,并展示问题“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以巴西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组合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将知识点融入问题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找准切入点,探究才会事半功倍。

三、高效共振,解决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解决问题是深度学习的路径,学生只有亲历了问题的解决过程,才有可能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启发、善于总结,慢慢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三维目标,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探索中得到发展。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高效共振中解决学生的困惑,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复杂多变的关系”中,我创设了教学情境“调整中的国家交往之中美篇”,展示背景材料2017年中美会晤和2018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摩擦,设计以下问题:①贸易摩擦分别给中国和美国造成了哪些影响?②中美两国“会晤——贸易摩擦——会晤”,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③从国家关系的角度出发,中美关系的剧情又说明了哪些道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果简单地通过课文将内容展示给学生,很难达到思维的深度。第一个问题是探讨贸易摩擦给中美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两国在这次贸易摩擦中弊大于利,因此才会有“会晤——贸易摩擦——会晤”的微妙变化,进一步得出第二问国家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前面两问的基础上,我又从中美关系的角度进一步鼓励学生总结出国家关系。第三个问题的设计既包含了书本的核心知识,又内含了学生对之进行加工的思考过程。教师步步引导,帮助学生找答案,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上策。

四、产生问题,拓展思维

从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看,深度学习是一种高阶思维水平的获得。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层面的心智活动和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如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深度学习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习得的知识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二次运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教师在本环节的任务是将知识从书内转向书外,抛出与本课紧密相连的真实事件,让学生提出对事件的看法,营造一种完而未完的新境界,让他们产生持续学习和探索的兴趣。问题在课堂,答案在课外,达到“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的课程核心。

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复杂多变的关系”中,我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背景,展示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的欢迎。设计如下四个问题:①从经济的角度,概括我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②从共享的角度,归纳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哪些努力?③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角度,谈谈中国向世界传递了什么信号?④作为一名初中生,你打算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一个问题是联系前一框“开放互动的世界”让学生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思考一带一路产生的经济影响,此问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材料展示,将第二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设问,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畅谈中国的做法。在明白和肯定这些做法后,中国的大国形象更加鲜明,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做着不懈的努力,这也是第三问中国向世界传递出的信号。最后,考虑到要让课本知识回归生活,我从学生的角度设置了第四小问,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这里的四个问题都是通过对典型材料的分析,从封闭性慢慢向开放性过渡,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触类旁通,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也是一种学习过程。赋予初中道德與法治课堂问题探究教学新的生机和活力,让教学内容回归教育本身。如此,学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周新桂,费利益.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盛群力.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

[3]约翰·D·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扩展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猜你喜欢

问题探究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