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部位的方言隐喻探析

2020-03-18陈乾峰安成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映射隐喻

陈乾峰 安成

摘   要: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方言是反映地方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蕴含了大量的隐喻表达式。本文对宁波方言中的身体部位隐喻进行探讨后发现,人们常借助熟悉的、具体的身体部位的属性、形状、位置和功能等源域映射对应的身体部位目的域,形象地呈现了人们对身体部位的整个认知模式和表征过程。

关键词: 隐喻   宁波方言   身体部位   映射

一、隐喻

自从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发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身边的隐喻,如政治性演讲隐喻、生意隐喻、学术隐喻等,让我们进一步思考隐喻如何帮助建构和解构客观世界。

隐喻在语言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早已对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Lakoff继开山之作后,又发表了一本题为《女人、火和危险事物》的书。最近20年来,隐喻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相关成果层出不穷,但是大部分集中在英汉语对比、文学作品、政治演讲、商业贸易等领域,国内对于方言中的隐喻研究非常少。

地方方言同普通话一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工具,是一地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许多人最先习得,甚至唯一使用的语言。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文化自信”,而后中国掀起了一股中华文化热潮。方言作为一种承载了地域文化的载体,对其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方言反映某一地区人们对世界的感悟方式和认知结果,承载独特的文化色彩和民众心理。方言也是这一地区人们体验、认知方式、理解能力趋同性的表现。研究方言中的隐喻能更好地了解大众如何通过隐喻认知客观世界。目前,许多学者研究了方言歇后语隐喻、方言中的动物隐喻、方言人物词隐喻、方言熟语隐喻等,鲜有对方言中的身体部位的隐喻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宁波方言中身体部位的表达探讨其中的隐喻,以呈现隐喻是如何建构和解构客观世界的。

二、方言中的隐喻分析

1.隐喻范式

An argument is a battle. (Ungerger,2001:122)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经常使用上面这一种隐喻表达方式。可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方式,更是一种人的认知模式。就上例来说,我们在认知“Argument(辩论)”这一抽象概念时,通过把它和“Battle(战役)”联系起来,并通过“战役”表征和认知“辩论”。在隐喻理论中,“战役”和“辩论”都是认知域。Lakoff认为,隐喻是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结构映射,即从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因此,在认知“辩论”这一目标域时,是通过“战役”这一源域映射的。

2.宁波方言中的隐喻

宁波话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分布在宁波市六区(海曙区、江北区、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奉化区),象山北部,宁海西北部,余姚东南部,慈溪东部,舟山大部分地区等,使用人口较多,从词义的角度看宁波方言,会发现它的三音节、四音节的俚语、俗语、比喻语、方言成语及更多音节的短语和谚语(话头),不但可以书写,而且十分精彩生动,是宁波话最有生命力的因素。

在认知世界里,我们常用具体的、熟悉的、形象的事物表征和认知抽象的、陌生的事物,如“愤怒是热”。如何认知身体部位,尤其是手腕、膝盖等界限比较模糊的部位呢?本文通过收集李荣(2017)的《宁波方言字典》里的有关身体部位的词语表达,将其分成五大类进行隐喻分析。

(1)基于属性的隐喻

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所以宁波方言中对于身体属性的表述较多,如:耳朵皮(如,耳朵皮拎一拎)、眼泡皮(如,眼泡皮虚肿)、嘴巴皮(如,孝顺大人,嘴巴皮讲讲啦)、肚皮(如,肚皮贼噶大啦);手骨(如,该人手骨生勒蛮长个)、背脊(音吉)骨、头颈骨(如,头颈骨凹出啦)……

耳朵、上下眼皮、嘴唇、手指和肩膀等部位对我们来说不陌生,但是在宁波方言中,对它们的描述更细。当地人不仅指出它们的名字,还附上它们的属性,如耳朵是一张皮,即耳朵皮;手指其实就是几根骨头撑着,即手骨;人的脖子其实主要靠骨骼组成,所以叫作头颈骨。因此,这些属性就成了源域,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认知它们映射的目的域。

(2)基于形状的隐喻

部分身体部位呈现各种形状,因此人们常通过形象的形状隐喻表述身体部位,清晰地区分各部位,如:数子骨(如,数子骨粒打粒,噶瘦)、手板面(如,东西摆勒手板面登)、脚板面(如,脚板面把石头压开勒)、脚娘肚(如,侬脚娘肚咋会噶大啦)、大(音舵)脚胖(如,大脚胖贼噶白哦)、脚泥螺(如,鞋脱掉,脚泥螺噶臭)、面盘子(如,面盘子生勒交关好看)、肋棚骨(如,肋棚骨一根一根,噶瘦)、鼻頭管(鼻头管出血,当心)、吊眼皮(如,该姑娘吊眼皮,难看)、屁眼(如,打屁眼)、削骨脸(如,该姑娘削骨脸,太瘦勒)、瓜子脸、鹅蛋脸(如,该姑娘鹅蛋脸,相貌好伐)、眼乌珠(如,眼乌珠看出血)、紫血泡(如,关门勿当心,紫血泡轧起)、肚脐眼(如,困高肚脐眼棉被盖好)、田螺眼(如一双田螺眼,看起来木孚孚。)叉肩胛、饭翘骨(如,背东西饭翘骨要当心)、单眼沿(如,该小人生出来单眼沿嘛)、油皮(如,油皮糙起勒,噶痛啦)……

通过上面这些例子,发现在方言中“脊椎”被说成“数子骨”“手背和脚背”说成“手板面和脚板面”“小腿”说成“脚娘肚”“脚趾”说成“脚泥螺”“面孔”说成“面盘子”,肋骨说成“肋棚骨”、鼻子说成“鼻头管”、眼框往上翘,成为“吊眼皮”等。因为脊椎骨摸起来一粒一粒,形似佛珠(世珠);脚背很平,形如平板;小腿的形状如同怀孕的肚子;脚趾更像泥螺一般;肋骨呈现一排,里面藏有身体器官,如同大棚一样;鼻子前面有两个孔,如同管子一样;吊眼皮就是因眼疾而形成的向上翘起的眼皮;对于锥子脸的形状,像是削了骨头一样,所以很形象地叫作“削骨脸”,瓜子脸就是像瓜子一样的脸,像鹅蛋一样的脸称为鹅蛋脸;眼珠是灰色的,像珠子一样,所以称为眼乌珠。关门不当心,身体某部位被门夹产生的突起,形如水泡,颜色呈现紫色,所以称为紫血泡。肚脐眼,是肚子中间脐带脱落的地方,形如眼睛。田螺眼,又大又圆的眼睛,眼神不灵活。叉肩胛是稍稍高起的肩膀,如叉子一样,又称为饭翘骨。单眼沿指眼睛边缘像沿着线一样,指代单眼皮。皮肤的最外层亮晶晶、很光滑,像涂了一层油一样,所以称为油皮。在方言中,人们倾向于用熟悉的、形象的源域来映射较为陌生的目的域,能生动地表征目的域的本质特性。

(3)基于位置的隐喻

方位隐喻频繁出现在宁波方言中,如牙须(如,牙须噶长勒,要剃掉)、肋胳肢下(如,东西摆勒肋胳肢下)、指末头(如:指末头和把个,生活一眼勿会做)、手天心(如,勿听话,棒头打手天心)、头底心(如,头底心要当心)、天花板(如,天花板烫开勒)、脚后跟(如,脚后跟掰开勒)、大头颈(如,侬咋大头颈,要起看医生勒)……(李荣,1997)

在宁波方言中,胡须被叫作牙须,因为从方位上讲牙齿的外面就是须子;腋窝叫作肋胳肢下,因为腋窝在肋骨和胳膊的下方;脚趾和手指的顶端叫指末头;口腔内的上腭成为天花板,如同房屋的天花板顶……方位隐喻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身体的各部位常用作方位隐喻。在宁波方言中,它们本身也可以通过其他方位词进行映射和表征。如,要了解手掌时,必须将手掌朝天,而且手掌在整个手的中心,所以在方言中用“手天心”来表示。头下面的部分是脖子,宁波方言称为头颈,因为甲状腺肿大的脖子,就称为大头颈。

(4)基于功能的隐喻

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有各自的功能,因此在方言中,能找到许多功能隐喻,如:脑磕头(如,脑磕头敲一涿)、脚磕头(如,小人噶皮,脚磕头磕开勒)、手撑支头(如,手撑支头劲劲痛色类)、饭包(如,饭包交关大,皮带松一松)、顺手(如,吃饭要用顺手,写字也要用顺手)、借手(如,借手个小人聪明)、手指壳(如,手指壳贼噶深啦)、卖相(如,这小娘卖相噶好啦!)、眼火(如,小后生眼火好)手指掐、大卵袋(如,该小人有眼大卵袋,要起看医生类)……

在方言中,脑门和膝盖分别叫作“脑磕头”和“脚磕头”,因为人们下跪磕头时主要接触这两个身体部位;胳膊肘叫为“手挣支头”,因为它可以支撑整个胳膊;胃叫做饭包,因为它是一个装“饭”的“包”;我们的指甲长在手指的最外面,像“外壳”一样,保护前端手指,所以称为“手指壳”。卖相,指的是人的相貌,相貌好,在谈婚论嫁时占有优势。眼火是指眼睛视力好,像火一样充满活力。手指掐,就是手指部位用来掐、抓的部分,也就是指甲。因此,在方言中,人们经常通过对身体部位功能的认知建构和解构身体部位,使这些部位更加形象,更便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各部位的功能特点。

(5)其他形式的隐喻

除了上述的身体部位隐喻外,有些部位隐喻同时涉及属性、形状、位置和功能中的二个和三个,如“子孔头”,表示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这个方言表述既涉及位置,又涉及形状。

当然,还有一些身体隐喻是基于其颜色而形成的,如“鼻子”在方言中叫“鼻(音白)头管”(李荣,1997),因为鼻子首先是形状如管子,而且里面的鼻涕一般是白颜色的。这样的隐喻表达方式较少,本文不做详述。

宁波地区百姓对于身体部位有着自己的认知模式,主要通过属性、形状、位置和功能等方式进行隐喻认知,将身体各复杂的部位和器官通过隐喻形象地呈现出来,体现出当地文化特色,能帮助儿童更好、更快地习得方言。

三、结语

隐喻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更内含在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式中。人们的认知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语言进行的。前人已经对普通话中的隐喻做了大量研究,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是当地百姓重要的交际工具,内含诸多隐喻表达。通过对宁波方言中的身体部位隐喻的分析可知,人类通过一些具体的、熟悉的源域对身体部位目的域进行映射,很好地展现了思维模式和认知过程。

参考文献:

[1]Lakoff, George.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4.

[2]Lakoff, George.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3]Ungerer F and H 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北京:外語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22.

[4]李荣.宁波方言词典[K].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2.

猜你喜欢

映射隐喻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试论泰国文化对外来广告的映射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