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0-03-16李继强

考试周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运用小学数学

李继强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以生活为导向的学科,更要在其教学实践中使用生活情境法,以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生活情境法已被广泛应用,该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运用

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可以把丰富的生活元素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结合,最终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融入生活情境的意义

(一)充实小学数学课堂

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其中的知识内容并不多,但是在不少小学生看来,小学数学学科知识难度大且抽象度高。所以,小学数学在教师施教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需要挖掘教学资源并充实课堂教学,才能降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难度,才能让学生在枯燥单调的知识框架中体验到更多的趣味。实际上,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多是衍生自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当前对学生的检测也都是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而设计的情境化问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挖掘,将生活化资源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拓展课堂教学容量,充实小学数学课堂。在生活化情境构建方式下,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学生也将会应用数学观念对待生活,学生的数学观念得以培养。

(二)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成年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思维上的一些限制,无法对复杂抽象的数学定理、概念公式拥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全面地掌握,而教师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就可以把这些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接和简单,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本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本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发散思维和多途径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而在小学教育中,挖掘生活情境资源、应用生活情境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能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更能让生活化资源起到辅助学生理解新知、突破学生思维禁锢的作用,让学生借助生活机智灵活应对问题,以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功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如今,小学数学试卷上的很多应用题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关系,而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应用的平台,让他们在掌握初级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再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相关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合理的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就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运用策略

(一)合理创建生活化学习氛围

沉闷紧张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在一个比较轻松和自由的学习氛围里去探索知识去解决问题,而这样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所以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是提高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举个例子,数学教师在讲到《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以前就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可以去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角形等事物引起学生的关注,比如积木就不仅包含了这几个几何图形,同样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事物,教师通过积木这样的生活事物引出教学内容就会让数学课堂充满更多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同样的,教师在讲到五年级的《图形的变换》轴对称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和轴对称有关的纸蝴蝶、千纸鹤、小蜻蜓等生活事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运白菜》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构建如下教学情境:丰收的季节到啦。家里共种了850棵白菜,超市的运输车不断向外输送白菜。其中李叔叔的运输运走了256棵白菜,王叔叔运走了280棵白菜。你作为家庭中的小管家,对于种植和运走的白菜有什么问题吗?你能自己解答出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吗?通过如上引入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将自身代入到情境中,向情境自主提问,求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可能部分学生会提出:共计运走了多少棵白菜?第一次运走白菜后还剩下多少棵?第二次运走白菜还剩下多少棵?运走两次白菜之后还剩多少棵?如上问题的设置,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无论是计算共计运走多少棵,还是计算剩下多少棵白菜,这都是逐一计算三位数连减的重要解题方法,都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在以上教学方式中,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的活力大增,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设计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则让课堂变得更加开放。此时,学生可能会基于自己所学的新知、基于自己的能力提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可能不能一步到位地提出三位数连减的问题,但是却真切地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同时,生活情境引入的方式,也降低了学生对三位数连减这种相对复杂计算方式的畏难心理,铺垫的基础知识更是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夯实了知识基础。

(二)组织情境活动,引导学生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喜欢直接性的知识获得方式,喜欢通过亲自动手、亲身实践的方式探索新知。伴随着学生对活动的参与过程,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新知,在学生的手脑并用中,新知被学生发现、深度理解,这种方式也就让学生的学习乐趣得以增强,新知应用的灵活性增强。对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活动构建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让为学生熟知的活动应用到教学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在动手体验中帮助学生成长。例如,在《角的度量》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此之前从未对角度进行过测量,更是对角度的大小毫无理性的概念。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单纯识记不同物体角度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时,也很难让学生真正以所识记的物体的角度为参考进行估测角度,数感和空间感难以在这种机械的识记中得以培养。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组织情境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增强体验,从感知和体验中感知樂趣。首先,教师为学生发放常见的实物模型,包括滑梯模型、楼梯模型、门窗模型、房顶模型、不同时刻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模型等,并引导学生:请同学们今天作为工程师,测量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角度,独立测量后与自己的同伴分享交流,看谁测量地又准确又高效。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不同模型所对应的角度,逐步积累对常见实物角度的认识。通过这种情境教学活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的数感得以培养。此后,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通过估测活动帮助学生强化空间感和数感。教师为学生呈现不同角度的角,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估测。以小组为单位统一对角估测答案之后,告知教师并统计每个小组估测的结果。待全体学生估测完毕,教师向学生呈现答案,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测量以检测准确角度与自己估测结果之间的差距。通过如上测量和估测等活动的引入,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升了学习兴趣,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得以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运用小学数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