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营造

2020-03-16陈阳潘宏张燕青陈艺荃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状

陈阳 潘宏 张燕青  陈艺荃

摘要    本文从美丽乡村生态景观的意义、乡村景观建设的生态实践出发,以屏南县南山村为例对乡村人居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生态景观营造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乡村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生态景观;现状;景观建设;福建屏南;南山村

中图分类号    S7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2-0145-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摆脱农村传统建设模式,通过乡村景观设计,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从而实现乡村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生态景观是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具有丰富的文化生态景观,体现了地域特色文化的生命力之美[1],主要受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3种因素的影响[2-4]。本文以屏南县南山村为例,对乡村生态景观营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其他区域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1    南山村自然环境及资源现状

1.1    自然环境

南山村位于福建省屏南县东北部,距县城22 km,离海岸线60 km,紧邻宁屏二级公路。全村地形北高南低,海拔300~900 m,垂直落差大,平均海拔560 m,土地多为滨海丘陵山地。屏南境内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拥有独特的高山生态气候和环境。

1.2    景观资源

南山村乡村环境优美,但水系没有充分整理,未形成良好的水体景观。目前,因逾50%的劳动力外出打工,村级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且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问题尚未落实,整体呈现出“新房无新貌,旧房无维护”的村貌,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健身场地和公共绿地。

该村景观设施基本大同小异,缺乏乡村特色的景观小品和旅游导向系统。乡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景观设施未与传统的乡土文化相结合,乡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和利用,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面临消失的状况。

1.3    植物景观

植物资源作为乡村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乡村景观的自然基底,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乡愁的重要载体[5]。南山村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行道树、公园配套的植物绿化都较为缺乏,村庄局部疏于管理,植物长势较差,景观风貌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    乡村生态景观营造

乡村景观营造应依据当地的现有条件,因地制宜,打造符合村情村貌、具有浓郁的本地传统特征和景观视觉感受的景观。有学者认为,可以传统乡村景观基因识别来探讨乡村景观保护规划[6];而缺乏明显特色与传统韵味的乡村,则有学者提出乡村景观可居度、可達度、相容度、敏感度、美景度“五度”,建立以人居环境为导向的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7]。以南山村而论,在现有景观与经济条件下,应遵循“保护乡村特色景观和乡村生态系统”的原则营造乡村景观。

2.1    可以充分利用破碎空间,实现景观的多元化

可依托南山村的水系来增加一些休憩空间,增加彩叶地被的种植;南山村的村口,可种植彩叶地被植物,使之色彩丰富,空间灵动。

2.2    运用地方文化特色和地方建筑材料,对村庄进行改建

寺庙、宗祠、风水地形、村标和风水树等景观标志物,是中国农民原始的审美观和敬畏感的体现,是中国农民对自然山水、土地的尊重和依赖,虽然其实用功能未能表达清晰,但却是世代相传的审美理念和传统心理依托。在景观整治规划中,应结合现代景观生态理念,充分保留、再现和重塑其美感。在南山村整治规划中,庙边的水塘,可以结合周边坡地,设计成为一个可供村民公共活动和休息娱乐的村公园;居民建筑中的风水香樟树,结合当地建筑特色,营造成村头文化景点。

2.3    绿化设计以自然群落式种植和乡土树种为主

本着优化生态环境、丰富植被层次的原则,在树种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优势改善的作用,采用能适宜本地种植的树种,凸显绿化的自然形态之美和生态功能。村公园的百年樟树,可结合其独特性,提高其观赏效果,搭配适量低矮的乔灌木,如桂花、紫薇、茶花等,通过植被品种的优化和调整,打造灵动的空间效果[8]。

2.4    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整合资源包括项目资源和村庄自身资源,开发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综合开发乡村的山地,依托自身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鼓励金融资本参与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9-10]。

2.5    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形成一村一品

注重挖掘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习俗,保护古建筑和特色风俗。着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品质[9-10]。

3    结语

乡村景观规划首先要以农村人居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空间,做好区域环境空间分析和环境景观保护,保护好当地的乡村景观及传统文化。其次,要明确景观优化,将生态文明和社会发展要求融合到景观空间格局配置中,形成保持整体环境的特色景观。最后,最终目标达到与自然融合相处、和谐安宁的画面境界,这正是现代中国景观规划的目标[9-10]。

4    参考文献

[1] 王成,唐赛男,孙睿霖,等.论乡愁生态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特征[J].中国城市林业,2015,13(3):63-67.

[2] 崔莉,李俊清,王政通.浙江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及变化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34(2):31-35.

[3] 王成,武红,徐化成,等.太行山区河谷内居民点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2):170-176.

[4]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等.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科学,2014,34(4):438 -446.

[5] 唐赛男,王成,孙睿霖.珠海市传统乡村生态景观及其乡愁文化演变[J].中国城市林业,2016,14(1):51-59.

[6]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10,65(12):1496-1506.

[7] 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评价体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36(3):299-293.

[8] 魏伏顺.柘荣县乡村生态景观林的树种选择与应用[J].绿色科技,2018,7(13):115-116.

[9] 卢美贞,蓝文权.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4(1):6-9.

[10] 姚亦锋.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J].生态学报,2014,34(23):7127-7136.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