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境外办学的模式和路径探析

2020-03-13王雪双

世界教育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路径探析倡议

王雪双

摘   要:境外办学是跨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人文交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环节。我国开展境外办学的时间不长,经验欠缺,尤其是在办学模式和路径方面缺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指导。文章通过借鉴境外办学开展历史早、成效显著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经验,结合我国的境外办学现状,提出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可采用海外分校模式、学习中心/教学点模式、合作伙伴模式、独立机构模式开展境外办学。同时,为推进我国境外办学的稳步发展,可从政策保障、布局安排、模式选择、路径探析方面不断努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境外办学 办学模式 路径探析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

我国境外办学的紧迫性

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2016年7月,教育部印發《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呼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教育合作,共同行动,同时倡导“各级学校有序与沿线各国学校扩大合作交流,整合优质资源走出去,选择优质资源引进来,兼容并包,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能力”。“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教育主动“走出去”,为中国高校赴境外办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境外办学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分工的重要形式,是中国教育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环节。过去10年,境外办学一直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以海外分校(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IBC)为例,世界上现有超过200所海外分校[1]。总体而言,境外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境外办学正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6年,我国在境外1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4个办学机构和98个办学项目,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2]。国内高校中,苏州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已在海外建立分校、校区或联合创办大学。目前,我国已有35所高校赴境外开展办学活动。[3]

一方面,境外办学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教育对外开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中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我国高校正积极寻求境外办学;另一方面,一些沿线国家也表达了希望我国前往办学的意愿和双方合作的愿景,在此时代背景下开展境外办学十分必要且紧迫。

二、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我国高校境外办学起步晚,当前尚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境外办学,且初见成效。如2011年7月,苏州大学创办的老挝苏州大学成立,开创了国内高校境外办学的先河。老挝苏州大学是中国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所境外大学,也是老挝政府批准的第一所外资大学。2013年5月,浙江大学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签署“浙江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西校区建立海外校区”协议,并与帝国理工大学联手建立应用数据科学实验室。这是中国首次把海外校区办到了世界名校校园内[4]。2014年3月,由同济大学、意大利环境部、托斯卡纳大区政府、佛罗伦萨市政府四方协议共建的同济大学佛罗伦萨校区正式揭牌,成为中国大学在意大利落户的第一个海外校区,该校区开设初期以暑期课程、短学期、短期培训为主[5]。2016年2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成立[6]。2017年4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和英国开放大学签约,正式创办北大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以及北大牛津中心,成为中国大学第一次在欧洲独立建设、自主管理的实体办学机构。[7]

具体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目前仅有12所高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了12个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涉及境外沿线9个国家,仅占64个沿线国家总数的14.1%,且均位于东南亚国家。[8]

从我国当前的境外办学机构中,可见当前我国的境外办学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我国高校境外办学机构的建立均在2010年之后,境外办学是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走出去”的重要桥梁与媒介;第二,开展境外办学实践和探索的高校在数量上尚少,但是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选择,呈现出逐年稳步增加的趋势;第三,境外办学机构的分布地较为分散,我国高校的模式和特色尚待形成和探索。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境外办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总体发展水平不高。[9]

(二)问题

其一,在学科门类与专业设置方面。我国境外办学起步晚、数量少、专业设置单一、学科门类尚不齐全,开设专业主要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医药、中医针灸、中国传统武术、学前及特殊教育、航海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新闻传播学等。而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境外办学的学科设置,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境外办学的科系规模并未全盘复制母校的学科设置,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且多集中于经济、工程、技术等热门领域,尽管有一些大学开设了人文课程,但所占比例较小[10]。而且,很多高校把汉语作为办学重点,但是这一定位与孔子学院承担的任务有较多重叠,境外办学的高校迫切需要重新调整“汉语教学”在办学中所占的比重,将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习的基本课程而不是一个专业来设置。[11]

其二,在政策支持和保障机制方面。我国高校在境外办学过程中,无论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还是境外分校的管理模式和质量保障,还处于探索阶段。2002年12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并从2003年2月1日起实施,为我国境外办学提供了法律支撑和规范依据,但该管理办法颁布至今已有15年的时间,却一直没有根据我国境外办学的发展现状进行更新与补充,其内容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对境外办学机构的管理、监督、境外办学机构的课程设置和评估、教师与学生管理、财务和税收等方面并无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且该办法已于2015年11月废止,当前,该方面的政策和法律规范亟待出台。

其三,在质量保障与认证方面。质量保障与文凭认证是境外办学的重要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流动并规范跨境教育项目[12]。高质量的办学是境外办学的生命线[13]。行之有效的境外办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对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水平与质量进行系统的评估,有利于保障境外办学质量,推动境外办学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的国际教育声誉和学位质量。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针对境外办学的质量保障机制和学位认证机制,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境外办学现状不同步,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当前,我国高校的境外办学监管工作只能依靠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来进行,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定期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上公布教育涉外活动的信息,并对国(境)外学历学位进行认证,但这些工作对质量的监管效果十分有限。[14]

其四,在办学定位方面。当前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定位还不明确,有些高校并未将境外办学项目纳入到高校整体发展的战略之中,缺乏长远规划,影响了境外办学的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如部分高校仍将海外分校视为国内师生海外培训基地或作为一个暑期学校的短期合作项目来运行,对专业建设没有较为明确的发展规划[15]。不明确的发展定位将影响到境外办学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其五,在相关研究成果方面。目前,關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识储备和相关研究成果缺乏。在高校研究中,关注和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师和研究团队多,研究成果丰富,但专门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员较少,图书与研究资料缺乏,而且,高校学生关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认知水平也普遍高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认识。[16]

此外,在境外办学的地区分布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境外办学机构或项目均集中分布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邻近国家,而在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地区的国家还处于空白状态。但综合来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互补性强,未来合作空间大。[17]

三、稳步推进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策略

在境外办学的过程中,传播中华文化,彰显我国教育和文化软实力;推介我国高校强势专业,引导其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区域研究,促进高校学术水平的发展;扩展海外教育市场,在教育全球化竞争中占领先机是高校境外办学的主要动因。为推动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稳步发展,提出以下方面的策略。

(一)政策

出台新的境外办学管理办法。从全球的跨境教育强国中,我们不难发现体制与机制是开展全球跨境教育的坚实基础。例如,美国有专门的机构——全美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有专门的跨境认证办法;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对跨境高等教育进行质量评估与认证,并出台质量评估与认证报告,严把境外办学质量关,保证境外办学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境外办学已是大势所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前的世情、国情,制定新时期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管理办法,加强对相关办学活动的监管、引导和扶持[18]。同时,要建立跨境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与国际教育质量保障与认证体制接轨,为我国境外办学提供质量保障和认证制度方面的政策支撑和依据。总体来看,我国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境外办学的顺利开展和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和统一规划,需要完善的政策保障和制度环境。

(二)布局

目前,我国高校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东南亚、南亚、中亚地区的交流合作总体上还不够深入,人文交流不够广泛[19]。因此,在战略布局方面,政府应进行宏观指导,加强顶层设计,一定的激励措施和政策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当前我国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跨境教育强国相比,尚不具备明显的资源优势。相关的鼓励政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交联系和文化交流就成为许多高校开展境外办学的重要动力和条件,能够为我国高校开展境外办学搭建平台和奠定基础。

其次,境外办学需要考虑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并不太平,有些地区民族矛盾十分突出,有些地区党派斗争激烈、政局动荡不安,因此,高校在选择境外办学目标时,要考虑安全风险,确保办学项目安全进行[20]。而且,高校在海外办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管理风险,高校境外办学既远离本国教育体系,又要同时接受本国和所在国教育部门管理,具有管理难度大、文明差异明显等突出特点,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21]

此外,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教育强国也在全球开展跨境教育,且起步早、发展快、制度成熟完善,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努力实施全球化教育发展战略,积极进行跨境教育的实践。因此,在我国开展境外办学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全球化教育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规则、有效获取并利用有利于境外办学的各种要素,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历史、文化、教育市场、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研究和了解,对加快境外办学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模式

通过对境外办学开展历史早、成效显著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分析以及我国已有的境外办学的现状和经验总结,本文认为我国开展境外办学可以采用海外分校模式②、学习中心/教学点模式、合作伙伴模式、独立机构模式。

海外分校这种境外办学模式更加符合所在地的市场需求,有利于我国文化和教育的传播,扩大母体学校的影响力,发挥优势学科的作用,是很多境外办学走在前列的国家的一种主要境外办学模式选择,有其合理性、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

除了海外分校这种模式以外,我国高校可采用的境外办学的另外一种形式或模式,就是在境外设立研究中心、学习项目或者教学点。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以这种形式在境外办学。相对于建设分校而言,这种模式更容易获得成功,投入成本相对较小。合作院校一般都是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同时进行双方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这种模式的境外办学的影响力和作用的发挥不及分校和独立机构模式。对于刚刚进行境外办学尝试的高校来说,尤其是我国目前境外办学正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模式也不失为一种稳妥的选择。

境外办学的合作伙伴模式也被称为经典模式,指一个在国内外开发了多种活动和合作伙伴的机构,涉及范围广泛的跨文化和国际学术、研究、服务和管理举措[22]。我国很多高校也以这种合作办学的模式开展境外办学。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国门进行海外高层次办学的高校之一,从1992年起就与新加坡华夏管理学院合作。

境外办学最近的发展是新的独立大学的建立,涉及一个或多个外国合作机构。这种类型的国际高等教育机构与国际分校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们不是作为母校的卫星运营机构,而是由东道国许可,但通过国际合作开发的独立的机构[23]。我国高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些国家中已有的高校和资源,与我国的高校合作新建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这样有助于双方共同努力,实现共赢。一方面引入我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所在地需求,熟悉所在地情况,获得办学的成功。同时,双方院校合作成立独立的机构,也有助于新的机构突破母体机构的种种限制,获取有特色的和自由的发展。

(四)路径

在境外办学的路径选择方面,图1说明了一所大学如何评估海外扩张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如果高等教育机构和东道国的机构之间距离很小,即两国之间的体制差异很小,东道国的不确定性较低,那么大学可以简单地复制它在国内所做的事情,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和流程并提供相同的程序。[24]

如果机构差异很大,但东道国的不确定性较低,那么大学仍然可以在该东道国建立境外高等教育机构,但它将不得不根据当地情况调整其结构和流程。这通常不会很困难,因为机构环境稳定且可预测,组织能够以较小的风险进行规划。[26]

因此,在建立境外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距离与差异是进行路径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要素来确定相应的路径,选择与此对应的策略。因为,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来说,东道国的规则和规范可能与本国的规则和规范大不相同,管理者往往对于他们的机构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体制中成功适应和运行缺乏信心。而且,在发展中国家,机构往往欠发达,而且往往能够快速发展,这可能导致高度的机构模糊性,因此对组织而言,这种不确定性更高[27]。这种高不确定性往往也代表着高风险性,影响着境外办学的路径和模式选择。

四、结语

境外办学是全球趋势。从境外办学输出国的全球分布来看,新增加的教育输出国有许多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分工格局中,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对我国汉语、中医药、戏曲、书画、武术等传统优势专业和课程的需求在增大;而且,一些欠发达国家由于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供给能力有限,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他们对中国高等教育资源输入产生了强烈需求[28]。同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经济、中国法律、中国社会、国际关系等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与中国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中国学”专业课程也备受青睐[29]。为推进我国境外办学的稳步发展,应从政策保障、布局安排、模式选择和路径探析方面不断探索和努力。

注释:

①境外办学是指高等学校独立或者与境外具有法人资格并且被所在国家(地区)政府认可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在境外举办以境外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或者采用其他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高等学历教育、学位教育或者非学历高等教育。

②英国无国界高等教育观察组织(Observatory on Borderless Higher Education, OBHE)对于是海外分校的界定是:位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该高等教育机构或者是来自该机构的创办人或经营机构,在东道国有实际存在,并且至少是在东道国国内经过认可的、能够获得学位的机构。

参考文献:

[1]Healey N. Managing 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es: what do we know?[J]. 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 2015(4): 386-409.

[2][8][17][18]郭强.“一带一路”视阈下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思考[J].高等教育管理, 2017(11): 83-88.

[3]鄢晓.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动因分析和对策建议[J].高校教育管理. 2016(5): 66-70.

[4]朱振岳,周煒. 浙江大学与帝国理工学院签协议合作建立联合学院[N].中国教育报, 2013-5-16(1).

[5]董少校.同济大学正式启用意大利佛罗伦萨校区[EB/OL].(2014-04-04)[2019-07-04].http://www.jyb.cn/world/gjsx/201404/t20140404_576934.html.

[6]徐蔓,丁学良. 软实力:中国大学海外办学要起步了[EB/OL].(2016-12-22)[ 2019-03-01].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717.

[7]史玉龙.中国大学首次在发达国家独立建设自主管理实体办学:北京大学英国校区正式启动[EB/OL].(2018-03-27)[2019-08-27].http://news.china.com.cn/2018-03/27/content_50752980.htm.

[9]林金辉,刘志平.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发展战略探析[J]. 教育研究, 2008(1): 44-48.

[10]苏洋,赵文华.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海外分校的特征与启示[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23): 39-44.

[11][13]陈鹏.境外办学,如何更有底气?——专家建言中国教育“走出去”[N].光明日报,2016-10-11(5).

[12]尹玉玲. OECD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分析:基于跨境高等教育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29-32.

[14][15]熊建辉. 境外办学:“走出去”还要“走得稳”[N].光明日报, 2016-11-29(14).

[16][19][20][21]朱兴德. “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的高校职能与战略[J].中国高等教育, 2017(18): 25-26.

[22]Knight J.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misunderstandings and emerging models?[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5, 19(2): 109.

[23]Knight J. What is 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M]//The state higher education. Paris, Franc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4:139-143.

[24][25][26][27]Wilkins S, Huisman J. The 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 as transnational strategy in higher education[J]. Higher Education, 2012(5): 634-635.

[28][29]施蕴玉. 高校境外办学:江苏的现状、形势与对策[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3, 17(6):9-13.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路径探析倡议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