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0-03-02张雅男张梦瑶赵莎莎

健康大视野 2020年4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张雅男 张梦瑶 赵莎莎

【摘 要】目的: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100例我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性分析、对比。结果:经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观察组其卒中和血栓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传统治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卒中和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新型口服抗性药物;传统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2

心房出现无规律搏动,最高达到350次/分,临床上即可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1]。此病会对患者心脏的输血量造成严重影响,使血液出现淤积,形成血栓,极易诱发中风的发生[2]。特别是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此病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且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以往的治疗中多以华法林传统治疗方法为主,虽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为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我院将新型口服抗凝药运用到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治疗中,并对该新型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100例我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为观察组。在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最小年龄60岁,最高年龄72岁,平均年龄(66.5±7.2)岁;在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最小年龄60歲,最高年龄74岁,平均年龄(67.1±6.3)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华法林传统治疗方法,用药剂量及频率为2.5毫克/次,1次/天,连续服用三天。用药期间,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即凝血酶时间与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进行推算的数值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调整剂量,若推算数值增加,则患者用药量相应增加,每次调整剂量为0.5毫克,直至比值在2.0—2.5之间,且趋于稳定。之后药物连续服用六个月,并每月进行一次比值推算。

1.2.2 观察组: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治疗,采用药物为利伐沙班,服用剂量和频率为,10毫克/片,2片/天,连续服用6个月。

6 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1.3 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卒中、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其中卒中的诊断标准为:急性突发脑供血不足,持续发病24小时。血栓栓塞临床诊断标准:急性突发动脉闭塞。同时对可能发生非瓣膜性房颤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其中一过性脑缺血或卒中复发为2分,心衰1分,糖尿病1分,高血压1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值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卒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额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率总计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在以往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法华林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的弊端在于药物发挥极易受到影响,且需长时间监测,特别是对已经存在凝血因子没有抵抗作用,对卒中、血栓栓塞的发生缺乏有效的预防作用[3]。为有效改善这一情况,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应用而生,其优势在于受干扰性较弱,且由于药物剂量固定,不需要长时间监测,在临床治疗中操作性更强,且效果较好。同时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预防卒中和血栓栓塞的发生有积极意义[4]。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选取10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观察方法,将传统治疗方法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新型抗凝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更为显著,且卒中、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也更低,仅为6.0%,和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传统治疗中卒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4.0%,更具有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新型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具有受干扰性弱、药剂量固定无需长时间监测、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等多种有点,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控制病情,在预防卒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方面有突出作用,其优势远超传统治疗方法,具有较高应用性和推广性。

参考文献

张帆,宋沧桑.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6,28(02):94-96

张清琼,孙学春,周晓芳,钟 萍,吴红英,刘 洋,刘 鹏.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04):486-489.

RuffCT,Giuglianorp,Braaunwalde,etal.Compatisonof the dfficacy and safety of new or alanticoagulants with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frillation:a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Lancet,2014,383(9921):955-962.

胡涛桃,祝垚,林美钦,宋洪涛.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治疗非瓣膜性房颤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6,27(08):1139-1142.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