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麻醉下脑电双频指数用于脑性瘫痪患儿SPR手术的应用

2020-02-28龙旭刘祥麟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身麻醉

龙旭 刘祥麟

摘要 目的:研究脑性瘫痪患儿在接受全身麻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期间采用脑电双频指数对麻醉状态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4月-2019年4月选取接受全身麻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治疗期间通过生命体征变化对麻醉深度进行调节,研究组治疗期间采用脑电双频指数对麻醉状态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治疗期间麻醉不良反应情况、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期间麻醉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性瘫痪患儿在接受全身麻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期间采用脑电双频指数对麻醉状态进行监测,可以尽可能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使麻醉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 脑性瘫瘓;全身麻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脑电双频指数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目前属于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能够对肢体痉挛现象进行有效解除的方法,对痉挛性脑瘫进行治疗的效果最为确切[1]。该手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会对患者机体产生较强的刺激性和创伤,所以要求手术操作必须保证精准,麻醉不仅需要完全满足手术操作要求,还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电刺激脊神经后根而导致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对该项手术的麻醉深度进行控制,是决定手术操作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随着临床脑电监测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脑电双频指数已经被临床逐渐应用于手术患者麻醉深度监测过程中,可以对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准确而客观反映[2]。本文研究脑性瘫痪患儿在接受全身麻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期间采用脑电双频指数对麻醉状态进行m测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4月选取接受全身麻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2~9岁,平均(3.4±0.5)岁;病程1~7年,平均(2.1±0.4)年。研究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2~10岁,平均(3.2+0.4)岁;病程1~7年,平均(2.2±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研究组连接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及相关装置,实施吸人麻醉诱导,给予浓度为8%的七氟醚,氧流量控制在3~5mL/min,维持患儿自主呼吸,如临床需要可以适当进行辅助呼吸。待患者意识完全消失之后,可以逐步减小七氟醚的给药浓度,建立静脉通路之后可以将七氟醚完全关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和芬太尼,剂量控制标准分别为0.075~0.10mg/kg和3~5μg/kg,完成气管插管操作,实施间歇正压通气,氧气流量设定为2.5L/min,患儿呼吸频率控制在12~16次/min,潮气量水平控制在6~8mLkg。采用输液泵实施麻醉维持,输注异丙酚。异丙酚、瑞芬太尼的目标靶浓度水平分别设定为1.3μg/mL和4μg/mL。②对照组麻醉方法与研究组完全相同,但不进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根据患儿在手术操作期间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麻醉深度进行调节,MAP、HR波动需要控制在基础值的20%范围内。

观察指标:①治疗期间麻醉不良反应情况;②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③麻醉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操作期间患儿无任何应激反应,手术进行非常顺利;②有效:操作期间患儿偶尔会出现轻微应激反应,手术进行基本顺利;③无效:操作期间患儿持续出现严重应激反应,手术进行不顺利。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麻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研究组治疗期间麻醉不良反应仅1例(2.8%),对照组6例(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研究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P<0.05)。见表2。

讨论

脑性瘫痪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胎儿或婴幼儿脑部产生非进行性的病理学损伤而导致,可持续性活动受限、姿势障碍、中枢性运动障碍属于该病患儿在发病后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主要通过对患儿脊神经后根进行良性电刺激,使γ环路传人纤维被选择性切断,使肢肌群痉挛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使踝阵挛、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异常增高等症状得以缓解,且病情在治疗后不易再次复发。但该术式对患儿机体所造成的创伤程度较大,加之患儿身体功能还处于发育未成熟阶段,其麻醉深度进行控制显得至关重要。脑电双频指数主要是将常规的EEG信号进一步转化为计算机数字进行系统的处理,从而获取不同频率成分定量监测与意识水平之间的具体关系,得到具体脑电双频指数值,可对麻醉深度进行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本次研究证明,脑性瘫痪患儿在接受全身麻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期间采用脑电双频指数对麻醉状态进行监测,可以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使麻醉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光洁,乔娇,宋丹丹.儿童全凭静脉麻醉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气管拔管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7):614-617.

[2]张国勋,李星,成莲英,等.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性瘫痪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5):411-413.

猜你喜欢

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全麻下腹腔手术时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谵妄的临床及护理研究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
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康复新喷剂对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并发症的影响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麻醉方式对老年前列腺汽化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鼻导管吸氧去氮法对全麻患者诱导时血气分析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