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星平台药理学微课程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2-17蒋国君马琳艳魏芳宋宜宁童旭辉董淑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超星药理学实验组

蒋国君,马琳艳,魏芳,宋宜宁,童旭辉,董淑英

(蚌埠医学院 药理学教研室,安徽 蚌埠)

0 引言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药理学教学在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药学专业同学进一步学习临床相关课程奠定重要基础[2]。“微课”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拍摄的微型视频,特点为独立、短小和完整,是近年来比较新型的在线课程资源[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课程利用微课程辅助传统教学,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是蚌埠医学院近年来打造的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学习交互平台,教师可以便捷地发布相关课程的电子资源,并实现与学生在线研讨、答疑。为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本研究首次将超星平台的药理学微课教学应用于药学专业实验课教学。利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将微课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与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采取采用课堂提问、期末操作考试和调查问卷三种方式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行评价,观察微课教学在实验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16 级药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 班(60 人)作为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加入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微课教学作为辅助教学。2 班(60 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性别和年龄均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实施

以董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理学》(第3 版)作为授课教材,理论课共60 学时,授课内容包括总论、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理、作用于中枢圣经系统药理、作用于效应器官药理及激素化疗药理等五大部分。实验课60 学时,包括药理学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手术相关基本操作等。教学组教师一致,授课内容均按照教学大纲授课。实验组:教师在课前将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并抛出与本次授课相关的1-2 个思考题,然后课堂传统教学模式,课后在网络平台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根据授课重难点将相关微课程发布,以供同学课后自行消化理解记忆。对照组:仅课堂传统教学模式。

1.3 评价方法

教学结束后,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期末操作考试和调查问卷等四种方式对不同教学模式进行效果评价。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20 份,收回有效问卷117 份,回收有效率97.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 软件对考核成绩和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资料以表示,两组之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平时成绩比较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和准确性、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实验报告成绩。实验组课堂答题平均分为92.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4.5±7.5(P<0.05),动手操作能力也明显强于对照组;实验报告成绩实验组同学为94.0±5.5,显著高于对照组82.0±4.0(P<0.05)。结果见表1。

表1 2016 级药学专业平时成绩比较

表1 2016 级药学专业平时成绩比较

项目 对照组 实验组 t P课堂答题成绩 74.5±7.5 92.5±4.5 3.565 <0.05实验报告成绩 82.0±4.0 94.0±5.5 3.056 <0.05

2.2 两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

期末成绩主要包括操作考核成绩和笔试成绩两个部分。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为17.0±3.5,对照组操作考核成绩为16.0±3.0,两组操作考核成绩无差异;期末考核成绩实验组同学为84.0±7.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6.0(P<0.05)。结果见表2。

表2 2016 级药学专业期末成绩比较

表2 2016 级药学专业期末成绩比较

项目 对照组 实验组 t P操作考试成绩 16.0±3.0 17.0±2.5 0.4435 >0.05笔试成绩 70±6.0 86.0±6.5 3.133 >0.05

2.3 学生评价

按照学生对微课教学辅助传统教学的满意度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共有7 个问题。问卷调查发现,92%同生认为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发放的教学相关资源及微课视频均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积极性;83%的同学认为通过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预习、复习,能够提高自己对药理学实验课的学习效率;50%的同学认为能够通过教学平台增加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仍有16%的同学对于和老师及时地沟通交流不满意,可能是由于教师教学、科研负担较重,不能及时回复同学提出的疑问;但是90%的同学积极要求进一步推广微课教学,除了药理学课程以外,希望在其他课程中也开始采用微课教学辅助传统教学的方式。结果见表3。

表3 学生对药理学微课辅助实验课教学的满意度调查

3 讨论

本研究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采用微课教学辅助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应用于药学专业的实验课教学,结果表明,微课教学辅助传统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推进医学院校药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在医学课程中,它以生理、生化、及病原微生物学等为基础,也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桥梁学科[3]。然而药理学教学内容繁杂,传统教学方法较单一、学生复习起来比较吃力,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大量医药信息快速出现,如何在短期内筛选出对医学生有用的信息是医学院校教师和学生都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有逻辑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尽管本院药理学课程已有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但视频时间与传统教学方式无差异,内容仍比较全面,因此,利用率较低。“微课”选题可以多样化,但设计应该围绕本课程的主题、主线、重点、难点,针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展开,如在药理学中,可以选择以下内容:“首关消除的出现及如何避免”、“吗啡的镇痛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抗高血压作用”及“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微课”内容具有连续性、互补性和实效性,如本课程的微课教学内容应与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微视频的选题保持连续性和互补性,体现微课的实效性。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时间控制在8—10 分钟,且需要控制授课内容、课件以及微视频之间在内容上的衔接;教案的编写与课件制作与微视频三者之间的时间、内容、主次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合理安排,使三者教学中体现优势互补。“微课”不仅仅是播放微视频,而是在视频播放后给学生留下课后习题、课后阅读以及教学实践手册,让学生及时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习视野。

本研究表明,将药理学微课程应用于实验教学后,学生的课堂表现、操作技能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均显著提高了,并且同学对于这种新型的授课方式比较满意,尤其是提高了学生对药理学课程的自学能力、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重难点知识等,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将加强教师在网络平台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对同学进行答疑,除此以外,教研室也将通过加QQ 群,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给同学发布课程相关习题、拓展材料、并及时为同学进行答疑,以保证微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自然融合,让同学接受该种教学改革模式。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辅助传统教学,增加了学习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强的意义。

猜你喜欢

超星药理学实验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金化浊方治疗慢阻肺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冬虫夏草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Rotation of dust vortex in a metal saw structure in dusty plasma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