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肢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影像特征分析

2020-01-08朱莹银刘运练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4期
关键词:鞘瘤瘤体源性

朱莹银,刘运练(通讯作者)

(1联勤保障部队904医院<原解放军第100医院>放射科 江苏 苏州 215008)(2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影像科 江苏 苏州 215008)

软组织肿瘤多来自于间胚叶与神经外胚叶,以四肢、躯干等部位多发,周围神经源性肿瘤较为少见,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本组收集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14例,对其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5年7月至2019年7月经病理证实为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且具有完整MRI检查资料的病例,共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23~70岁,平均49.6岁。所有病例中神经鞘瘤9例(恶性1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临床上表现为局部肿块,其中3例合并疼痛。

使用GE BRIVO MR355 1.5T超导MR扫描仪。采用常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扫描参数:层厚3~5mm,层间距0.5~1mm,SE序列T1WI,SE/FSE序列T2WI;10例进行Gd-DTPA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所有图片经两位影像科副主任职称以上对图像进行独立、随机阅片,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信号均匀度,增强后强化程度,病灶与周围关系。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发生于前臂2例,上臂1例,臀部1例,大腿5例,腘窝1例,小腿2例,足部1例,下肢多发者1例。肿瘤最大径约1.8~12cm,平均4.6cm。肿块呈卵圆形者8例,梭形5例,分叶状1例。13例肿块边缘清楚,1例恶性神经鞘瘤边缘欠清。10例肿块近端或远端与神经血管束关节密切,与其长轴走行一致,4例未发现此特征。

肿块MRI信号与周围肌肉组织对比,14例神经源性肿瘤T1WI呈低信号者4例,呈中等信号者10例,T2WI均呈高信号,其中11例信号不均,3例瘤体内可见低信号纤维分隔,7例出现“靶征”,即肿块中央呈低信号周围包绕高信号水肿区。10例行增强扫描,均呈不均质高信号,其中7例病灶两端与增粗神经相连,增强后呈中等强化,呈“鼠尾征”。

图1 左大腿后外侧神经纤维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中央区呈等信,即“靶征”,增强后病灶中央强化明显高于周肿瘤外围。

图2 左足内侧神经鞘瘤,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肿瘤边缘较中央区强化明显,瘤体远端可见尖角样中等强化,即“鼠尾征”

图3 右臀部恶性神经鞘瘤,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体积较大,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中度强化。

3 讨论

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起源于外周神经、颅神经及自主神经。神经鞘瘤多见于颅脑神经[1],发生于四肢软组织者较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50岁多见,多为良性病灶,一般单发,很少发生恶变,恶变后称之为恶性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多见于颅脑外神经,病理上由胶原纤维和无结构的粘液样组织组成,为外周围神经常见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称之为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纤维瘤发生恶变后称为纤维肉瘤。本组病例中患者部分患者年龄偏大,最大者70岁;所有病例中仅有一例为恶性神经鞘瘤。

MR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多参数、多方位、多层次成像,能够精确的显示软组织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T1WI可以较清楚的显示肿瘤的解剖结构,T2WI可以显示肿瘤的病理变化,可以根据病灶的信号强度及增强后的信号强度变化来判断病灶的组织特性。

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四肢软组织的屈侧面,下肢多于上肢,本组中9例发生于下肢;多数文献报道[2]认为肿瘤多呈卵圆形或梭形,大小不一,边缘光整,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质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实质部分呈中等以上不均匀强化[3],本组病例中信号强度及强化方式均与之相符。神经纤维瘤相对特征性的表现为T2WI序列上出现的“靶征”[4,5],这是由于其组织学分布所形成的,肿瘤实质区中心具有大量密实的肿瘤细胞紧密排列,多在T2WI序列上呈等信号,瘤体周围多为较为疏松的粘液样基质,在T2WI序列上呈高信号,当增强扫描时,中心区强化程度高于外周,在影像上形成靶征(图1);神经鞘瘤也会出现“靶征”,多为瘤体中央区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的囊变,在T2WI上表现为瘤体周围稍高信号,中央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周围强化较明显,中央无强化(图2),文献报道[2],这一表现可以作为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鉴别要点。靶征多出现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恶性少见,本组中有7例出现靶征,均为良性;肿瘤多延神经血管束生长,其长轴与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在T2WI压脂序列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出现中等以上强化,有文献称之为“鼠尾征”[6,7],本组10例增强病例中有7例出现此征象,达到70%,此征象可提示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但不能鉴别该病灶的良恶性,当肿块较大将神经血管束完全包绕,瘤体周围边界不清时,提示恶性可能。瘤体的大小也可以作为良恶性的鉴别点,有研究表明肿瘤直径在5cm以下,边缘光整,信号较均匀可提示为良性,瘤体较大,边缘不清,信号不均匀多提示恶性可能,本组恶性病例仅一例(图3),发生于臀部,病灶较大且不规则,直径约12cm,增强后强化不均,手术前即诊断为恶性肿瘤;但本组病例中亦有部分良性肿瘤体积较大,直径达到7.2cm,但该病灶边缘光整,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楚,术前影像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

综上所述,当四肢软组织内出现肿瘤时,尤其肿瘤位于屈侧面时,瘤体呈卵圆形或梭形时,其长轴与同行的神经血管束走行一致,MRI上出现“靶征”或“鼠尾征”时高度提示神经源性肿瘤的可能,如果病灶较大且分界不清时,应考虑到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的可能。

猜你喜欢

鞘瘤瘤体源性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肾上腺神经鞘瘤2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丛状神经鞘瘤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