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石塘杨氏考论

2019-12-24杨跃鸣杨华金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宗谱双桥石塘

杨跃鸣,杨华金

(1.台州市收藏文化研究会,浙江 台州 318000;2.台州市外事办公室,浙江 台州 318000)

台州府城有首《行路谣》:“出西门,过浮桥,利弄,李狭桥。梅浦走缸窑,上缸窑,下缸窑,杨杜至三桥。上丁步,下丁步,石塘张家渡。”据《嘉定赤城志》记载:“石塘,在(临海)县西三十五里。蓋以岩穴状如塘,故名。其上山泉飞注於此。”[1]石塘位于括苍山北麓,永安溪南岸,箬溪(逆溪)之东南,以括苍镇的上泛、下泛二村以及旺人墩(旧称:黄泥墩)村为中心,是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半山区,周边有张家渡老街、南宋张汝楷摆渡处、元代大岭石窟造像、明代抗倭名将王士琦墓、还有象鼻岩风景区和摩崖石刻。山清水秀,远近闻名。

一、石塘杨氏的由来

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在现临海括苍镇一带,迁入一族杨氏,后世称之为“石塘杨氏”,是台州大宗杨氏源流之一,历代人才辈出,如:宋,杨简斋、杨樵寄、杨明复;元,杨敬德;明,杨时熙;清,杨晨;民国,杨镇毅等。由于该族原宗谱毁于元末明初战乱,后世靠耳口相传补撰。故明清以来,后裔及学者对其源流问题颇有争议。现根据近年走访、调查搜集的资料和依据,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一)松坛杨氏迁徙石塘的史料记载及分析

南宋宝祐癸丑年(1253),四川参政平舟翁杨栋撰写的《杨氏大宗谱序》记载:“岩仕吴越丞相,是为浙院杨氏一世祖也。岩生八子,分八位,第七子酀,生二子:曰荣、曰伴,二公自永嘉徙于台之宁海松坛居焉。今松坛始祖荣、伴二公是也。伴以都知兵马使,无子以兄子继嗣,……在松坛则荣与伴乃一世祖也。至二世晖居松坛,(昕)迁于台之临海双桥居焉。传至五世曰稔公,又迁于石塘,有石塘谱……”[2]689元代至正乙酉年(1345),《石井杨氏宗谱原序》载:“荣之子曰晖,伴之子曰昕,昕迁于临海双桥,其后分居石塘,逮今官宦不绝。”明代胡献来撰写的《松坛杨氏大宗谱序》亦载有:“岩生酀,酀生伴,周显德初以都知兵马使偕兄荣自永嘉徙居台之宁海松坛第一始祖也。厥后伴(荣)生晖、昕,昕迁台之石塘。”[2]689-690清代宁海《松坛杨氏宗谱》清晰记载:“昕,字明甫始祖次子,旧谱书仕枢密使迁居临海双桥,娶金氏……生子铉,铉生稔再徙石塘,其详载石塘谱。临海海门昔尝祭扫广福山,今海门与石塘二族世次相呼名,分犹在。”根据上述记载,可清楚地看到以下脉络:吴越丞相杨岩是浙院杨氏始祖,生有八子,第七子酀,生二子荣与伴,荣与伴二公自周显德年间从永嘉郡迁徙到台州(今宁波)宁海松坛居住,荣与伴为松坛始祖。伴无子以兄子继嗣,荣生晖、昕二子,伴之嗣子昕迁居临海双桥,昕生子铉,铉生子稔,稔再徙居石塘。但这里所指的“双桥”与“海门”在什么地方?并非是现临海市城东之双桥,也不是现椒江区的海门。旧有《逆溪十景》而闻名,其中两景即“双桥”与“海门”。有诗为证:一是《双桥锁月》两首:“回还秀水尽难描,亘古东西两小桥。锁得当头明月住,夜阑常许举杯邀。/双涧湾环绿树连,小桥流水到门前。夜来无限风光好,人在溪头月在天。”二是《海门叠浪》两首:“风翻雪浪月黄昏,一带奇观小海门。逸兴欲飞留不住,呼船忙渡隔溪村。/一湾流水向前奔,天险生成小海门。雪浪风波重叠际,奇观犹羡逆溪村。”可见,杨昕所迁居的临海双桥应在现在的箬溪村与小海门村一带,即永安溪北岸,与石塘可隔江相望。所以,杨稔徙居石塘后才能“海门与石塘二族世次相呼名”。

(二)民国石塘杨氏宗谱两大主脉世系比较

根据民国辛巳年重修的《临海石塘杨氏宗谱》记载,其世系图分为以“杨岙派”(下杨岙、箬溪等)为代表的《发祥系图》和以“石塘派”(上泛、下泛、黄泥墩等)为代表的《统宗系图》。《发祥系图》一世始祖为杨泳因遭五季之乱从扬州航海至台临,并安居于“黄沙之阳谷”;《统宗系图》一世始祖为杨钦是温郡(永嘉郡?)半岭之始祖,钦之子温夫迁宁邑嵩坛(宁海松坛)为嵩坛始祖,至第六世宪云自北宋咸平戊戌年(998)间徙石塘上泛为石塘上泛之始祖。

1、《发祥系图》摘要

2、《统宗系图》摘要

3、世系比较

首先,从《发祥系图》与《统宗系图》的上述排列,可以看到《发祥系图》七世以后与《统宗系图》八世以后的辈序和人名基本上能重合,七世、八世之前的始祖部分记载确是比较紊乱,但之后的脉络还是清晰的,可以谓之二族“同宗同源”。

其次,历史名人及可考证人物与谱系记载出入较大。如,两系均记载的栋或永栋,字元极,号平舟。杨栋,南宋绍定二年(1229)进士第二,四川眉山人,活跃于南宋理宗(1224-1264)时期。其晚年因台州太守王华甫建上蔡书院邀为山主,而卜居于台[4]622;又如,谱上记载的杨晖(肖岩),实名应为杨辉。《宋肖岩居士先府君圹志》记载:“先君讳辉,字明叔,姓杨氏。家台之临海。曾大父讳白,大父讳昴,父讳士衡。……先君死之日,为宝祐二年(1254)十一月癸□,得年七十有四。男三:梦炎,承接郎,新绍兴府诸暨县尉;桂孙,故将仕郎;足孙。……孙男六:希禹……希龙。……葬于陶岭之源(现临海双港前园陶岭)……”[6]67-68谱中除其父与三子记载一致外,其余均有误。例,其祖父为“昴”而非“昂”;其孙男中无“必大”等。再例,谱中记载其生于宋绍兴癸酉年(1153),卒于宝庆丙戌年(1226);实际是生于淳熙七年(1180),卒于宝祐二年(1254)[6]68。相差近30年,相当于一代人。

再者,据说《石塘杨氏宗谱》旧谱毁失于元末明初战乱时期,是后世靠耳口相传补撰的,免不了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和名人“嫁接”现象的存在。如,《发祥系图》的一世祖泳公和宁海松坛一世祖荣公,泳与荣土话方言发音基本相同,可能是相传中的口误。再如,“两系图”均记载有杨栋,字元极,号平舟,南宋绍定二年(1229)进士。从《发祥系图》看其是杨斌的祖父一辈;从《统宗系图》看是杨斌的高祖父。杨斌,字兼之,南宋淳熙戊戌年(1178)武榜进士[5]286。玄孙中榜要比高祖早51年,显然不可能。但是,从《统宗系图》一至六世祖情况看,由温郡(永嘉)迁之宁海嵩坛(松坛),再徙临海至石塘,与松坛始祖荣公自永嘉迁宁海松坛,昕公从宁海松坛迁临海双桥(逆溪),稔公再由双桥(逆溪)迁石塘的迁徙轨迹基本一致的。由此可见,石塘杨氏为松坛杨荣后裔不会有错。

(三)石塘杨氏宗族相关历史资料的佐证

1、“高桥派”《杨氏宗谱序》之佐证。“高桥派”《杨氏宗谱》明、清两代谱序均有记载:唐五季之乱,讳稔者迁台之石塘,代有伟人,由石塘而沙岗高桥与洋屿、长浦……且康熙三十六年布政司参议俞森写得更为详实:“唐五季之乱,讳稔者迁台之石塘;宋南渡间,讳廉善者复自石塘迁至黄之沙岗;嗣后有居住於高桥者、有居住於水涨者、有居住於长浦。”杨廉善,号静可。据光绪《杨氏宗谱》记载:“曾祖武经公(杨斌,字兼之,宋淳熙戊戌年(1178)武榜进士,仕终武经郎,知贺州军)[5]286转调海南时,有司以‘贤良方正’荐为郡尉,绰有能声,而公之志,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弃去,徜徉山水间,乃择海门赤龙山沙岗之胜,因卜筑而迁居焉。”[4]735

2、元代《杨同翁墓志铭》之佐证。1958年2月19日,临海县立本乡(括苍镇)老婆岙(旺人墩村祖坟区域)在建造水库时,出土了元人杨同翁的墓志铭。该墓志铭载有:“再世为刑部员外郎承休,以天祐元年使浙,册钱镠为王,道梗,子岩吴越相,是为靖恭浙院。第七子酀,其后迁台之宁海松坛,又徙石塘,遂占籍为临海人。”[6]88该墓志铭还记有:杨同翁(1291-1355),字师善,号东阜,是刑部府君十八世孙。曾祖嗣浩。祖澄,赠奉训大夫、浙省郎中,追封临海县男。父祜,隐德弗耀。男四:长子植孙,台州仙居县儒学教谕;次子桢孙,庆元鄞县尉;三四子,楫孙、根孙,咸能不坠先业。孙男六:烈、煦、恁、恷、缹、焄……[6]88-89“公敏悟,笃学敦行。游于乡校翁先生森之门,秀出侪流,遗老儒先多器重。”他不但善于文章,“尤工于诗,骈俪清新,不谐俗语”。由于其品行高洁、学问博赡。于后至元年间,由江南行台御史李齐推举,授为饶州路慈湖书院山长[7]。杨同翁生在石塘,学在括苍山麓,葬在祖宗陵地。他的祖宗脉络清晰,子孙满堂。应该说他是一位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与诗人,其生平事迹,不但府县志失载,连石塘宗谱也失载。可见,当时宗谱毁损之极。

3、宋元间松坛石塘杨氏交往之佐证。据松坛元代大德年间杨垚撰书的《杨氏世谱原序》记载:“适石塘宗叔樵椅翁,令其子来审於此,齐翁主上察讲席,白庵经廷之暇,序本支於垚为兄弟。行暇日示以宗谱,后述其上世传远。诸文累世曰鼻祖来自永嘉,徙台宁海松坛析派临海石塘。……今幸而示为途人之归,如闽之长溪,浙之永嘉,台之松坛、石塘,明(宁波)之半亭、慈溪。皆同所自出亦一而已,生生无穷,经营四方,遂为著姓。……垚老矣不能步趋石塘以致其敬樵椅翁,严父令子孙不能博古通今,敦宗睦族,无异承乎报本,庇根情义备之起慕。”可见当年石塘杨氏为了考证自己的宗脉,曾派专人到松坛认宗。

二、关于石塘杨氏几个观点商榷

但凡目前有关浙江临海石塘杨氏的论著,基本观点都认为是浙院杨氏杨岩第二子杨郾的后裔。如,杨维森先生编著的《弘农杨氏族史》(陕西三秦出版社)、杨年建先生编著的《杨氏命脉回溯》(上海古籍出版社)等。

(一)与杨维森先生观点商榷

杨维森认为:“石塘杨氏,系浙院吴越丞相杨岩之孙杨螎(郾第四子)后裔,自宋代杨螎迁居石塘,族众繁衍,……分布于上泛、下泛、旺人墩、逆溪、泥平头、塔儿头、里岙杨、东山岙里、城关、旧渡等地,历代散居异地他乡者,亦不少。光绪六年(1880)翰林院编修杨晨所作的谱序一篇,系研究石塘杨氏之史料,附录如下:《重修宗谱序》……”[3]396杨维森先生还为石塘杨氏至杨时熙(谱名支白,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人,授遂安教谕),画了单线世系图,见下图。

杨维森先生关于石塘杨氏族众繁衍一说,笔者也有同感。但是,远远不止这些,如临海泉井杨氏后裔,椒江沙岗杨氏后裔等等……主要是杨维森先生所适用证明石塘杨氏是杨螎后裔的论据是错误的。光绪六年杨晨所作的《重修宗谱序》不是为石塘杨氏所作,而是为黄岩西乡杨岙“杨溪杨氏”所作的序。该谱序不能作为证明石塘杨氏是杨螎后裔的证据。如谱中所载“杨溪之杨,出自吴越丞相。文本公由钱塘来居,及今八百余岁。其地在邑(黄岩)西四十五里,山川郁然深邃,自乌岩以北,义域岭以南,……余族居东乡,源同而流别。”[3]396

而杨文本是浙院杨氏杨岩第四子杨郁之孙,文不对题无法证明;再者,杨晨属路桥河西杨氏是沙岗杨氏“高桥派”的后裔,来自临海石塘,也不可能说自己同“杨溪杨氏”是“源同流同”的。所以,关于石塘杨氏是杨螎(郾第四子)后裔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关于“单线世系图”的差错,在以上的“世系比较”中已阐述清楚了,这里不再重复。

(二)与杨年建先生观点商榷

杨年建先生关于临海石塘杨氏的按语中撰道:“石塘杨氏宗谱早在明初就失去原本,后经补撰,始祖部分很是混乱,现拟杨融为石塘杨氏肇基之祖按宗族文献资料加以说明。元至正十年(1350)黄岩《杨溪世谱》载‘宋太祖朝,吴越献土。丞相子孙星散于江淮鄞越诸郡。第二院郾之子(孙)大雅留居钱塘。至台者,第七院酀,居宁海松坛。第三院郜之子(曾孙)蟠,居临海章安;融居石塘。’……晚清翰林院士杨晨撰《河西杨氏家乘》云:‘融居临海石塘,至宋时廉善公迁本县沙岗。’‘融居临海石塘,此为台州诸杨之始。’”[4]723年建先生还认为:“杨泳,石塘杨之始祖。子:彬。由钱塘至于台之阳谷。”[4]723

1、杨年建先生关于“石塘杨氏宗谱”的状况和笔者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所以,他用了“现拟杨融为石塘杨氏肇基之祖”一词,一方面说明了他的谨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心中无底,没有把握。

2、笔者也看过元至正十年(1350)常侍公十五世孙杨必谦书的《杨溪世谱序》仅载“岩相吴越王,生八子,俱仕,号‘浙院杨氏’其四院郁之子潭,潭之子文本,为散骑常侍,游览至黄岩……遂名其地曰杨溪,筑室以居焉,是为始迁之祖。时宋定鼎之后也。”[2]692-693而未撰有其他各院情况,这并不是说上述《杨溪世谱》记载臆造,而是对“杨氏各院”所述的内容认为可信度不高。如,连是子,是孙,是曾孙都搞不清楚;“融居石塘”是哪院的子孙也没交代。最多也只是道听途说的。所以,杨必谦在谱序中也未撰入。

3、对晚清翰林院编修杨晨曾撰《河西杨氏家乘》云:“融居临海石塘,至宋时廉善公迁本县沙岗。”[4]723笔者也无疑异。晚清翰林院编修杨晨是“沙岗杨氏”第十九世孙,据其族人传闻,当年杨大人也在考证“石塘杨氏源流”,去了临海石塘等地考证,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而未果。光绪六年(1880)杨晨应邀去西乡为“杨溪杨氏”作《重修宗谱序》,自然也看到了元至正十年(1350)黄岩《杨溪世谱》,所以,就有了上述说法。但是,到了光绪已亥年(1899)由杨晨主持重修的“沙岗”《杨氏宗谱》,没有提及“融居临海石塘,至宋时廉善公迁本县沙岗”一词,说明了当时翰林院编修杨晨大人也否定了该说法。至少是对这个说法有了疑异。

4、“融居临海石塘,此为台州诸杨之始”[4]703疑异就更大了。就算融居石塘,也不可能是台州诸杨之始。例如,当时宁海属于台州,而松坛杨氏周显德初自永嘉徙居台之宁海松坛了;第三院郜之子杨蟠,字公济,号浩然居士,天禧元年(1017)生。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得中进士,以籍为章安人,出任杭州通判与苏轼共事了[3]399,[5]18-19。

5、关于杨泳由钱塘迁至于“台之阳谷”执疑。据宋淳熙九年(1182),“台州路崇道观新安朱熹”撰写的《石塘杨氏谱序》记载:“(杨)修,字德祖,胸有俊才,为曹操主簿,被操忌杀。一门痛悼九族……此各而投居远害……有祖讳乾公侨居扬州江都至十八世讳泳公,字从远,遭五季之乱,携家航海至台……于此买宇安居”后称此为“台之阳谷”。年建先生的杨泳“由钱塘至于台之阳谷”[4]723之判断,是假定郾为祖父的前提下的,由于郾居钱塘则将“谱序”中泳从扬州航海至台改为从钱塘而来。现在这个假定难以成立,所以,该观点也不复存在了。其实,该《谱序》执疑更多。历史上杨修确被曹操所害,但不久“三国归晋”了,杨修之子杨嚣,在晋太始初(265)为典军将军;杨修之孙杨准,晋惠帝末(306)为冀州剌史[3]135。不存在“一门痛悼九族……此各而投居远害”。还有台州以“台州路”为行政建制的,是元代以后的事。可见,该《谱序》是后世为“显赫”自己的祖宗而杜撰虚构的,其泳公应是荣公之误。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在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迁入现临海括苍镇一带,永安溪两岸的台州“石塘杨氏”,经近年走访、调查,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分析、评估与论证,认为应该是吴越丞相杨岩第七子,“浙院杨氏”第七院杨酀之后裔。

猜你喜欢

宗谱双桥石塘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饶桂芳
陶醉郑州四百年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作品赏析(1)
双桥酒:一个城市的记忆与味道
逢源双桥
Старинный приморский город
浅谈宗谱的重要性及其征集
鱼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