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档案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2019-12-23冯敏

丝路视野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

冯敏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高校应立足工作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通过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可以形成团结、积极、上进的档案工作氛围,不断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与校史文化服务。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档案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档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过往,传承文明。”高校档案文化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四川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以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明确发展思路,坚持正确方向,顺应时代要求,贯彻档案法规,丰富馆藏资源,传承档案精神,编研档案精品,传播校史文化,不断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优质的档案与校史文化服务,取得了重要成果和有益经验。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我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长期以来,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学校的档案文化建设,在人员培训、课题申报、校史编撰、机构设置、档案编研、宣传教育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学校领导在档案工作大会上多次强调要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并将档案文化建设内容纳入部门及领导年度考核体系,通过两年一次的档案总结大会,评比表彰一批档案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齐头并进的档案工作氛围。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第二历史档案馆利用处处长杨智友等专家领导,先后来四川师范大学为与会人员做专题讲座,形象生动地为与会人员解读了档案价值鉴定的意义和方法、档案收集整理、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开发利用等热点问题,这对高校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档案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充分突出了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开展档案工作,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领导保障。

二、政治建设常抓不懈,是建设和营造高校档案文化氛围的根本保证

档案文化建设的成果,最终要落实到档案事业发展、学校事业发展上来,体现在工作人员创先争优、工作氛围的积极先进上来。“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通过档案工作实践,档案文化成果可以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物质力量。长期以来,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加强政治学习,鼓实劲,干实事,务实效,档案文件清查、节假日大规模查档,一大批档案工作人员始终以身作则,力所能及地提供档案服务,不少利用者纷纷来信感谢。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践行“珍藏历史、服务现实”的办馆理念,及时恢复现场查档,尽力缩短研发周期,提前二个月开通了远程在线查档服务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档案利用者的燃眉之急,提高了档案的查阅效率,将档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落到了实处,从而将档案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了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物质力量。

三、深入挖掘馆藏档案,是推动和促进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档案工作要“抓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发挥档案资政育人作用。”长期以来,四川师范大学立足馆藏资源,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针对本馆文化资源的不同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和产品,让档案文化资源更具专业性、追溯性和可借鉴性”,在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的同时,又为传播校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更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文化资源。

(一)加强常规编研工作,发掘档案文化价值

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學档案馆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利用编研、展览、网络、社交媒体等各种形式和手段,把档案用活,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产品,着力创建富有师大特色的编研品牌,于2013年开展了四川师范大学《历次党代会资料汇编与党建经验研究》《历次教代会资料汇编》,于2016年先后出版了四川师范大学2013~2015年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荟萃两本汇编,于2019年顺利结题学校创新组织生活重点课题《图说师大——师大历程70年》。这些编研成果为领导决策、制定计划、总结工作等提供了可靠的档案与校史信息依据。

(二)突出校史文化研究,服务大学文化建设

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与校内各部门加强合作,发掘档案资源,开展校史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在2013年与发展规划、对外合作处等部门合作开展《四川师范大学文化研究》,并于2016年4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2014年编写了《档案见证:高校篇——四川师范大学》部分、《档案见证故事选编》;在2016年参与编写出版了《四川师范大学校史续编:2003——2015》《师大故事》,彩图版《四川师范大学校史读本》;在2019年主编并出版了《世界伟人晏阳初》。这些档案编研与校史研究成果为传播校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四、积极拓展传播渠道,是传播和传承高校档案文化的重要载体

“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既要有领导的重视,也要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更要由档案部门自己来营造。为此,必须加强档案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普及档案工作知识,扩大档案工作影响,提高社会档案意识。”长期以来,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不断拓展渠道,丰富载体,切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利用传统载体,做好档案宣传

随着档案在高校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越来越突出。提高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和档案能力,成为档案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将档案与校史研究成果积极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选择学校主页加强档案文化宣传,在学校主干道、公交站台、公寓、校门等地方,利用宣传橱窗,移动展板等,张贴“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宣传挂图,《家的档案 家的记忆》《纪念6·9国际档案日图片展——档案见证历史》《新中国的记忆》等宣传海报,介绍档案知识和校史文化,引导师生学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档案、历史、文献的经典论述。这些传统载体,很好地宣传了档案与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关系,介绍了档案的搜集、管理、利用的主要方式,传播了艰苦奋斗、曲折发展、开拓进取的师大精神,增强了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对各类档案的管理能力和对学校历史的深入了解,得到了学校师生与社会公众的肯定和欢迎。

(二)服务精准扶贫,传播档案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就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就“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档案事业要发展,必须立足基础业务,发挥“存史、资政、存凭、育人”功能,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此为自身发展不断注入活力、拓展空间、赢得支持。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根据学校帮扶方案,抽调力量,克服困难,用了不到2年时间,在顺利完成繁重的基础业务以及教育部本科办学评估等工作的同時,分别在2018年3月,完成武胜县大通村村史馆援建工作,在2019年10月完成普格县首家村史馆阿木村村史馆、甘孜州首家村史馆卡娘村村史馆、若西村村史馆的援建工作。四个村史馆援建工作的圆满完成,传播了先进科学的档案文化,提高了地方干部群众的档案意识与档案能力,凝聚了地方发展改革的精神动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为业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得到了地方干部群众、学校党政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三)顺应时代要求,做好新媒体宣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档案部门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新举措、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新成绩、档案工作者投身现代建设的时代精神”。“我国有许多档案宣传媒体,传统的平面媒体(如档案报、档案杂志等)有几十种,现代的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等)数量也相当可观。”长期以来,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档案工作,通过改版网站,开设微信公众号,介绍校庆日由来、校史沿革、师大旧照合集等档案与校史文化信息,发布《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又到一年一度的6·9国际档案日》《毕业生档案何去何从?》《“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四川师范大学精准扶贫援建村史馆,全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微信宣传资料,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档案文化,促进了档案文化的便捷传播、有效传播,扩大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了业内的经验交流,促进了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推出档案文化精品,不断提高档案文化建设水平,不断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服务,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取得更好更大的成绩,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姜素兰,徐娟.北京地区利用高校档案推进大学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北京档案,2018(4):36.

[2]李明华.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报,2019(4):33.

[3]刘偲偲.大数据视阈下高校档案馆档案文化建设路径[J].兰台世界,2019(1):8.

猜你喜欢

新形势高校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