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炎症反应和凝血纤溶功能变化

2019-12-20朱伟强孙华新祁娜张亨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高凝纤溶细胞因子

朱伟强 孙华新 祁娜 张亨林

(1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江苏 昆山 215300;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昆山分中心肿瘤外科)

2型糖尿病(T2DM)和结直肠癌(CRC)近年发生率均呈升高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型DM处于一种慢性炎症状态〔1〕;炎症中恶性肿瘤的发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反应可刺激CRC细胞生长和增殖,从而促进CRC的发生发展〔2〕。T2DM患者各种凝血酶、纤维蛋白原(Fbg)等显著升高,处于高凝状态〔3,4〕。近年研究发现CRC也处于高凝状态,且血液高凝状态与CRC患者的临床分期、转移关系密切〔5,6〕。本文对老年T2DM合并CRC患者炎症反应和凝血纤溶功能进行研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老年T2DM合并CRC患者80例作为DM+CRC组,同期老年无糖尿病(DM)的CRC患者80例作为CRC组,老年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C组。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进行。三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和DM+CRC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年龄60岁以上,资料完整,CRC经病理证实,且为首诊患者、未进行放化疗等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型DM者,DM家族史者,家族性易栓症、溃疡病史者、严重外伤史、血栓等高凝状态疾病者,感染性或炎症性疾病者,免疫系统疾病者,其他恶性肿瘤者,近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免疫制剂及抗菌药物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者,结直肠多发性息肉者,拒绝参与者。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1.2研究方法 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测定:CRC组和DM+CRC组患者采集术前外周静脉血、C组采集体检当天外周静脉血,离心(3 000 r/min)留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6、IL-10、TNF-α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BD公司)。

凝血和纤溶指标测定:留取CRC组和DM+CRC组患者采集术前外周静脉血、C组采集体检当天外周静脉血,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测定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纤溶指标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D二聚体(D-D)。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t及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

2 结 果

2.1各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三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RC组和DM+CRC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DM+CRC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CRC组(P<0.05)。见表2。

表2 各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与C组比较:1)P<0.05;与CRC组比较:2)P<0.05,下表同

2.2三组凝血和纤溶功能比较 三组PT、APTT、PAI-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bg、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RC组和DM+CRC组Fbg、D-D高于C组(P<0.05),DM+CRC组Fbg、D-D高于CRC组(P<0.05)。见表3。

2.3CRC+DM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与Fbg、D-D相关性 CRC+DM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与Fbg呈正相关(P<0.05),与D-D无相关性(P>0.05)。见表4。

表3 三组凝血和纤溶功能比较

表4 CRC+DM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与Fbg、D-D的相关性

3 讨 论

T2DM患者机体存在慢性炎症状态,高血糖可单独或者和IL-6、TNF-α等一起激活核因子-κB,核因子-κB进一步触及IL-6、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故T2DM患者血清IL-6、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7~9〕。炎症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也比较密切,恶性肿瘤患者多数存在免疫功能异常〔10〕。IL-6、TNF-α为Th2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具有促炎作用;IL-10为Th1细胞分泌抗炎因子。在CRC患者中,Th1/Th2免疫反应平衡失调,向Th2方向漂移,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11,12〕。IL-10为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IL-10对促炎因子有抑制作用,故具有抗炎作用;IL-10可与IL-10受体结合发挥抑制上皮细胞生长及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IL-10还可刺激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凋亡。本研究表明T2DM可促进CRC患者机体炎症状态更显著。

T2DM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Fbg、D-D等水平升高〔13〕。如曲歌乐等〔14〕研究发现T2DM患者Fbg、D-D水平升高,机体存在凝血纤溶异常。多数恶性肿瘤患者也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Fbg为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可影响多种细胞过程,在恶性肿瘤形成阶段,Fbg为细胞外基质支架,连接肿瘤细胞和生长因子,调节肿瘤恶性转化和侵入;恶性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可释放Fbg,恶性肿瘤细胞还可将Fbg和蛋白胶黏剂释放入细胞外基质中,促进细胞黏附,促进血管生长过程,从而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生长〔15〕。D-D为机体纤溶亢进和高凝状态的主要分子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可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加。恶性肿瘤患者血清D-D水平升高,其原因可能为恶性肿瘤细胞的纤维蛋白溶酶激酶活性较高,激活纤溶酶,从而诱发纤维蛋白溶解,引起D-D水平升高;恶性肿瘤细胞可导致大量尿激酶型纤维蛋白原激活物分泌,导致纤维蛋白溶解,从而引起血清D-D水平升高〔16,17〕。故恶性肿瘤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Fbg、D-D水平升高。本研究表明T2DM可促进CRC患者机体高凝状态的发展。

炎症因子和高凝状态关系密切,炎症细胞因子为导致凝血激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IL-6、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在凝血激活和生理性抗凝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18〕。炎症可刺激恶性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等表达组织因子,组织因子的高表达可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级联反应,从而导致凝血的发生。在炎症反应存在时,抗凝血酶的合成和分泌受损;促炎因子还可抑制黏多糖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影响抗凝血酶的活性;促炎因子还可通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途径影响凝血功能〔19〕。本研究表明CRC+DM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之间关系密切,炎症反应可促进凝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老年DM促进CRC患者机体炎症状态和高凝状态的发展,炎症因子可增加凝血的激活,故对老年CRC+DM患者应主要血清炎症因子和凝血抗凝状态检测,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抗凝等治疗,以降低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高凝纤溶细胞因子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中的疗效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