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改进建议

2019-10-30王芊颐武新霞王昊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0期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王芊颐 武新霞 王昊

摘 要:通过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了解,以黑龙江省高职会计专业建设为依托,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就业需求进行分析,发现课程内容与毕业岗位关联度较低、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关联度较低、教学教法单一等问题,结合之前调研资料,提出完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会计;就业需求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针对各方需求签订的人才培养协议,并要求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屯、,根据企业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利用学校和企业拥有的教育资源,实行院校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此模式为高职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年学制中的第一、二年进行校内学习,第H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并进行毕业设计。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前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技能,也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其强调的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帮助毕业生迈入企业"工作经验"门槛,也是开拓一条有效就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

3、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是一种通过学校、企业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企业生产实践中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先实践后学习,学生同时拥有了两个学习场所,企业全程参与教育过程。该模式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协助就业方面的优势自不必说,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因为既有学生又有员工的双重身份,从而可以支持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并缓解了学校实践实习的困难。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就业需求分析

1、课程内容与毕业岗位关联度较低

通过对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会计专业设置了专业基础课,如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经济法基础等课程,这些课程大部分是基于对知识抽象的理解和记忆,学生难以吸收消化,再加上课程内容实用性不高,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纳税实务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经常被划分为理论课程,通常被认为是后续实践课程的基础。但是从教材的组织和编写来看,大部分是以叙述知识的形式编写,与岗位任务没有建立明确地连接。

2、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关联度较低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不断地培养和提升各项“硬技能”和“软技能”,以满足就业及发展的需要。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在设置上與工作任务相脱节,导致很多职业能力很难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专业理论课停留在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上,实践课也因为与岗位分离,缺少职业标准,也就缺少了对职业能力的具体描述。

3、教学教法单一

由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学科特点,缺少合适的实践性教学载体,使得很多好的教学模式如情景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都流于形式。最终造成理论课程主要以教师叙述的方式进行,学生以记忆和理解的方式获取。实践课程也多是以缺乏目的的重复性训练为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难体会到成就感,最终导致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很多复杂的因素,但是由于教学载体受限导致教学方法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如何以有用的方式教给学生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众多职业院校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完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1、突出以需求为目标培养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业于中小企业,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去向,结合市场的发展需要来培养人才。要以“从具体的就业情况出发,通过个人能力作为主要基础”作为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现实市场会计人才需求情况来看,通常情况公司对会计人才有这三方面的需求:一是熟练掌握日常的会计专业知识;二是能够为企业的运营和决策提供一定会计参考;三是能够熟悉公司的对外投资、资本操作以及一些相对难度较高的会计工作内容。为了满足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现实需求,首先满足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的现实需要,其次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的会计水平,最后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空间,了解最新前沿动态、知识,断更新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是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战经验的教师,而不仅仅是同时取得会计师和讲师职称的教师。针对高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生活懒散,目标不明确等特征,需要一批会计专业素质过硬、职业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有一定人格魅力的“双师型”教师。尽管高职院校近几年频频进行课程改革,希望能够实现“零距离”就业。但是课程开发和改革总是很难突破“学科”框架,许多教师对于课程理念研究肤浅,将课程开发理解为“编”,编教材、编大纲。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双师型”教师对专业的解读以及对职业的理解,为学生学习就业指明方向,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3、完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在市场需求导向下确定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面向,并在此基础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能够胜任就业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目标指引下,结合招聘意向和用人单位意见及建议建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硬技能”和“软技能”并存的能力体系。建立以“就业”和“发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关联度较低,基于对能力及培养方案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将原有的“专业基础”+“专业课”调整为以“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为主的课程体系。

4、建立实训基地加强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实训基地主要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目前现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优化校内实训基地,共建校企实训基地。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过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实训功能,其次要有先进的设备,再次需要有鲜明的特色,最后能够满足日常的会计教学的现实需要。校内主要做一些基础性实训,包括会计综合实习、会计手工的仿真工作、会计电算化、企业纳税工作、ERP沙盘综合模拟、营销仿真模拟等。共建校企实训基地,是在互惠互利这个原则的基础上,使得校企双方能够确定具体的权利以及义务,以此来建立起具有共享性的实训基地。通过将“订单式培养”与“顶岗实习”两者相结合起来,以此来拓宽校企的具体合作项目。学校与社会上的企业建立起长效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与实施计划,从而可以增强企业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为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琳.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途径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12.

[2]胡汶廷.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财会学习,2018(30):201-202.

[3]周浩.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智库时代,2018(29):269-270.

[4]胡涛,肖绍萍.以行业背景为依托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构——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8(23):88-92.

[5]杨智.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实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2):285-28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青年专项课题,项目名称:基于供给侧视角的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研究,课题编号GZD131707。

作者简介:

王芊颐(1990-)女,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浅谈以强化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