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研究

2019-10-23许季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节奏感声部节奏

许季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主要元素,没有节奏也便没有音乐,奥尔夫曾经说过“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生命力之源泉”。音乐节奏是音乐情绪的一种表达,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让幼儿能够通过动作感受音乐,通过肢体描述和表现音乐,利用节奏感刺激幼儿的大脑发育和身心素质发展,在幼儿思维意识发展的基础阶段对其进行音乐艺术的熏陶,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用游戏培养音乐节奏感

幼儿具有爱玩的天性,组织游戏活动也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也可以运用游戏途径,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幼儿的游戏活动参与意识,应用寓教于乐的教育过程,给予幼儿全新的音乐学习体验,在活动中体验音乐节奏感。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击鼓传球”的游戏活动,教师作为击鼓者,让幼儿根据鼓点的节奏传球,由于幼儿自身的行为活动能力及肢体协调能力相对较弱,教师要注意跟随幼儿的传球节奏进行击鼓,一方面用鼓控制游戏节奏,一方面用鼓迎合幼儿的动作节奏。应用击鼓的节奏调节幼儿传球的速度,鼓点时快时慢,幼儿也会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因为鼓点节奏变化对于游戏节奏的影响。对于大班学生而言,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幼儿作为击鼓者,让幼儿在击鼓过程中学会表现节奏、控制节奏,教师击鼓可以带动幼儿感受音乐,幼儿击鼓可以感知节奏、表现节奏,应用多样的游戏活动形式和内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二、结合生活构建音乐节奏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艺术也是艺术的重要类型,生活中很多元素都能够体现出音乐节奏感,幼儿在生活中会有很多对于声音的体验,烧水会发出“呜……呜……”的汽笛声,时钟整点报时会发出“当……当……”的撞击声等,幼儿可能听到过这些声音,但是无法准确认知这些声音与音乐节奏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设计,搭建生活与音乐之间桥梁,应用生活化元素感知音乐节奏感,善于發现生活中存在的音乐元素。如流水的声音、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蝉鸣叫的声音、婴儿啼哭的声音等,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活素材搜集整理成教学素材,应用于音乐教学活动中。如设计《小雨滴》的教学活动,首先在教学准备阶段关注天气变化,最好能在雷雨天气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完整的教学流程。其一,为幼儿播放动画,让幼儿能够在主观意识中形成雷雨形成的认知、知道雷雨的特征;其二,让幼儿进行风声、雨声的配音;其三,引导幼儿进行自然景观的观察,观察雨水敲击门窗的声音、观察雨水敲击地面的声音、观察雷雨天气下树叶的沙沙声、观察雨水落到容器中的声音(在幼儿园的室外空地上放置半盆水,进行场景模拟),幼儿通过观察活动能够形成对于风声、雨声的直观体验;其四,进行声音模拟,天空划出一道闪电,接着便会发出“轰隆隆”的雷声,进而,风婆婆便会发挥威力,“呼……呼……”的摇动着树干,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小雨滴伴随着乌云接踵而至,雨水快速的落到地面上“沙啦啦……沙啦啦……”雨水拍打到门窗上“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雨水慢慢的大起来,“沙啦啦……沙啦啦……”的节奏逐渐加快、“噼噼啪啪……噼噼啪啪……”的节奏感也逐渐加强,慢慢地,雨水又慢慢变小了,“沙啦啦……沙啦啦……”的节奏会逐渐放缓、“噼噼啪啪…噼噼啪啪…”的节奏感又会逐渐减弱。应用系统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节奏感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利用生活素材体会音乐的节奏感,引导幼儿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三、运用动作感觉音乐节奏感

动作是表现节奏感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将动作与节奏感进行结合,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音乐节奏。教师进行幼儿音乐教育,也要合理配合肢体动作,让幼儿进行音乐节奏的身体感知,逐渐培养和提升幼儿的节奏感。如:教师为幼儿设计“小老鼠打喷嚏”的教学活动,先对动作感知节奏的过程进行示范,走两步打喷嚏、走三步打喷嚏,让幼儿对教师的动作示范过程进行模仿,也来感知节奏,幼儿从静态的音乐节奏学习模式转化为动态模式,配合音乐活动进行音乐节奏的主动体验。又如教师可以让幼儿穿上踢踏舞鞋,进行踢踏舞步的模仿和学习,在音乐旋律中体会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性,“踢踢踏踏”的声音即是舞蹈动作的表现形式,也是体现音乐节奏的形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动作教学方式,形成音乐节奏感训练的常态化,如让小朋友学会排好队齐步走,边齐步走边“一二一”的喊口令;课间休息活动组织小朋友合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一面唱歌,一面进行拍手动作;早晨来到幼儿园,组织小朋友进行“我是小战士”的情境模拟,让小朋友站好队,学习军人的报数方式“一、二、三、四……”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挖掘教学资源,便能够无形进行音乐节奏训练,逐渐在日常行为活动中提升幼儿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

四、借助二声部强化音乐节奏感

声部教学对于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而言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但是对幼儿开展有效的二声部教育,对于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合理应用二声部教学演绎幼儿歌曲,并引导幼儿在音乐旋律中感受音乐中具备的情感,感知音乐节奏,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适时开展二声部教学,首先让幼儿进行二声部合唱作品的赏析,利用《明天会更好》《雪绒花》等经典二声部作品让幼儿感受二声部的发声特点,进而组织幼儿开展二声部的学习活动。进行《钻山洞》的音乐教学,为幼儿播放原唱,利用引导式问题将幼儿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小朋友们,仔细听,小兔子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进而教师加入到演唱中,进行二声部的附和,大喊“小兔子,加油!”同时对幼儿进行二声部的学习和训练,“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给小兔子加油好吗?”孩子们会大声回答“好”,教师指导幼儿寻找声部和声的切入点,“来,准备,一、二、三,开始……”小朋友们和教师一起大喊“小兔子,加油!”小朋友们一起进行二声部的和声训练,也能够感受小兔子们的团结与合作意识。最后,对小朋友进行合理的分组,一部分小朋友演唱歌声,一部分小朋友进行加油声的和声,孩子们在二声部学习活动中体会和表现音乐的节奏感。

总之,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和训练,对于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节奏感声部节奏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节奏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轻快漫舞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